每日选读内容笔记 | Day-44
今天的内容来自“得到”专栏——薛兆丰的北大经济学课——之《别只盯着钱》。这是正式内容的第15讲,核心谈论的是“货币成本不是全部成本”。
概念阐述
上一讲说了“负面的感受不是成本”以及“你的成本由别人决定”这两点内容。今天有关货币成本的讨论是准确理解成本考量的关键。
很多时候我们考虑的成本,或者说“钱”是属于货币成本,而货币成本其实只是全部成本的一部分。
当我们去市场或者网上买一个东西,如果买的是便宜货,看起来付出的货币成本低,但实际上承担的还有买到假货、质量残次品的可能性,此外还可能在使用过程中给自己带来麻烦。这都是你买这个东西的成本,与货品成本加到一起才是总成本。
在决定租房地离公司远还是近的时候,付出的金钱、路上花费到时间、路上可能发生的麻烦、紧急时赶不到公司可能带来的损失等,或许都要考虑在内。
也就是说,在考虑成本的时候,你不能只考虑货币成本,而是要将全部成本都考虑在内。
此外关于我们对一些商业现象的理解。很多人认为一些消费品之所以现在价格这么高,是因为有很多中间商,如果将他们去掉,价格就能降低了。其实相反,往往是有了中间商,我们获取商品的成本才会像现在这样低,因为他们通过商业行为(包括规模效应、竞争机制等)提升了商品流通的效率,否则你就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获得现在唾手可得的基本消费品,而且品质或许还要比现在的低。(就像一个人是造不出一只铅笔一样)
而对一些销售相同商品,但售价却较高的店子,也是因为满足了一些特殊场景需求,让整个价值获取的路径变短了,因此才拿到了中间的价差利润。(垄断除外)
当然,不是你能看到所有的商业具体情况都符合这个解释,因为经济学是研究整体,而不是个例。所以在单个情况下或许可以提出反例,但将这个商业周期拉长来看,不符合商业规律或者违背竞争原则的现象终究会消亡。
困惑讨论
平时我们都有听过“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而昨天也说了负面情绪不是成本,而“放弃了的最大代价”才是。可能有时候都觉得糊涂了,这么多的成本概念,在我们做判断的时候到底应该怎么考虑?
我的思考是:全部成本应该包含“将付出的成本”和“放弃了的最大代价”,而“放弃了的最大代价”基本等价于机会成本。同时时间成本是包含在机会成本之内的(因为时间成本就是做排他性选择所放弃的可能性)。
所以,你付出的成本是囊括货币成本、机会成本在内的全部成本。
以上只是暂时的思考,毕竟有些概念还没在课中做阐释,不确定是否是伪定义。留待后续解答。
这一讲主要要表达的是:
做决策的时候,钱不是唯一要考虑的成本,你所要花费的其他东西也是你全部成本的一部分。
今天薛兆丰老师的问题是:
我们今天享受到的许多科技产品,价格都越来越便宜,包括电脑、电话、音响、照相机等等,但药品价格却一直很贵,当中真正的原因有哪些?
我认为研发成本、研发周期、临床试验成本、上市审核机制、专利期限、药物流转限制、医疗体系都是造成药价高企的原因。细节欢迎探讨。
知识红包 在这里~
供你深入了解。
——持续输出的第44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