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人间四月天》首播,周迅饰演林徽因。
作为林徽因的女儿, 梁再冰女士并不看好,她说出了自己的观点,觉得周迅“没有书卷气”。
是的, “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 林徽因是民国最美的女神。她出身显赫,早慧多才,学贯中西,文理兼备,她的神韵气质,举世无双。
![](https://img.haomeiwen.com/i6356645/0ad7160e7fd3d61e.jpg)
纵观整个娱乐圈,真的很难找出一个人,能演绎出林徽因遗世独立的清纯、知性优雅的独特气质,独立顽强拼搏一生的志气。
她浪漫、唯美、多情,却理智清醒;她独立、卓越、远见,一生逆流而上,不慌不忙的坚强。
她明明可以靠颜值,却要拼才华,倾尽一生,奋斗到无能为力。
01 天生美貌多才,读书拓展格局
1904年6月杭州林宅,一个精致而又灵气的女娃降生了。
祖父林孝恂如获至宝,引用《诗经·大雅·思齐》里的句子“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给女娃取名徽音。
寓意很美:继承美德,招来儿孙满堂。
后来,因为同一位作家重名,所以改为“徽因”。
祖父林孝恂是进士,父亲林长民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是清末有名的大才子,曾任北洋政府司法总长,叔叔是林觉民。
林徽因的母亲叫何雪媛,是林长民的继室。她生下了三个孩子,只有林徽因足够幸运活下来。
何雪媛是小商户的女儿,缠小脚、不会女红、不识字,不般配的她,渐渐失宠于丈夫。
![](https://img.haomeiwen.com/i6356645/1ceb4a4dfd38855b.jpg)
林长民又娶了小妾。小妾不仅乖巧讨人喜欢,还接连生了几个儿子,林长民很宠她,她成了“桂林一枝室主人”。
被冷落的何雪媛住在后院无人问津,犹如打入冷宫,终日郁郁,凄惨哀怨。
活泼可爱的林徽因每每跑到前院和弟妹们玩,回来都会遭母亲狠狠数落。
一面是阳光灿烂,一面是灰暗压抑,小小的林徽因很迷惘,她不知如何面对。
她秀美如玉,又聪慧乖巧,父亲视她如掌上明珠,终日“徽徽”挂在嘴边。
擅诗文工书法的父亲,满腹学问,给了她良好的教养。父亲忙,5岁时,姑姑林泽民来教她,为她启蒙授课。
她埋头书海,所幸有书,在母亲把满腔抱怨泼向她的日子里,是书本,为她抵挡了阴暗,丰富了时光。
她识文断字,学会处理事务,六岁就代祖父给父亲写信,还负责读回信。
七岁那年,父亲回信说:“春深风候正暖,庭花丁香开过,牡丹本亦有两三葩向人作态,惜儿未来耳……”
![](https://img.haomeiwen.com/i6356645/9db2f4fd0c3c3d82.jpg)
大才子任意挥毫,小才女心领神会,林徽因的精灵剔透开始显露。
爱读书的她初显见识,文学修为颇深。
当别人还在撒娇懵懂的年龄,林徽因已经开始做好知识储备,读书充实童年,书香滋养心灵。
当别的孩子犹在调皮捣蛋之时,林徽因已懂分寸,会处事,落落大方,初具格局。
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林徽因更是懂得,努力要赶早。
即使拥有好的出身、美貌和天赋条件,也要付出多于别人的努力,储备知识,拓展格局,为未来振翅高飞扎好根基。
02 理性驾驭情感,觅良伴圆梦建筑
秀美聪慧,资质过人,父亲视她如珍宝。
1920年,林长民被派往欧洲,他带上了林徽因,希望她游历世界,“多增长见识,开阔胸次怀抱。”
除了读书,每当父亲外出,她都很孤独。一个人吃饭,一面咬着手指头哭……她好想谈一场浪漫的恋爱。
这个人来了,他就是徐志摩。他想跟罗素学哲学,来到了伦敦。
这一年,他24,她16。
![](https://img.haomeiwen.com/i6356645/df4375e08a103279.jpg)
初见她时,徐志摩全身一震,感觉被雷击中。“也许照着了什么奇异的月色”,他深深震憾。
他英俊潇洒,热情奔放,他搅动着她少女的心扉,让她莫名的颤动。
他们一起在康桥柳树下看夕阳,在海德公园寻觅夜色,激动时赋诗,平静时畅想。
1921年3月,张幼仪来伦敦寻夫。徐志摩对待发妻,不耐、烦躁,视她如敝屣:“真是个土包子”。
他让她打掉腹中孩子,还毫不犹豫地要离婚。
林徽因见到了张幼仪,她的柔弱和悲伤让她不忍。
她下了决心,对父亲说:“我很想家,想故乡,想马上回国。”
面对徐志摩炽热的感情,她想得通透:“徐志摩当初爱的并不是真正的我,而是他用诗人的浪漫情绪想象出来的林徽因,而事实上我并不是那样的人。”
她才16岁,却知人事,懂怜惜,更晓得拉住狂奔的情感野马,理性驾驭自己。
回国后,林长民找了好友梁启超。梁启超的公子梁思成,早在之前,就对林徽因一见倾心。
他个子不高,但温柔敦厚,才思敏捷,多才多艺,品学兼优。
梁启超与林长民一谈即合,敲定了婚事。
林徽因和梁思成开始交往。1923年5月7日一场意外,加速了他们的感情。
那天是“国耻日”,上街参加示威游行的梁思成和弟弟,横遭车祸,被一辆车撞得满身是血。
林徽因每天照顾他,帮他擦身洗漱,无微不至。
![](https://img.haomeiwen.com/i6356645/714a3aea63db60bc.jpg)
1924年,一对佳人飞往美国,进入宾夕法尼亚大学求学。
林徽因立志成为建筑学家。“因为中国有那么多好建筑,但是却没有现代建筑科学。”
本想钻研西方政治的梁思成,一起学了建筑。
1928年3月,两人又双双以优异成绩毕业,步入婚姻殿堂。
梁思成有了经典一问:“为什么选择我?”
她的回答很“林徽因”:“答案很长,我得用一生去回答。”
林徽因有过灰暗的童年,但她没有跌进不幸,心态积极阳光。幼年好学,少年勤奋,不断开拓胸襟眼界,学业专精。
少年的她笃定澄然,面对人生重大选择,守住本心,理性清醒,独立坚强。
她在每个阶段,都优秀努力,从不停止前进的脚步。她选择志趣相投的良伴,投入建筑事业,开始了奋斗的一生。
03 拖着病躯,努力到无能为力
林徽因是心怀梦想的人,爱情、梦想和抱负、家国责任一个都不能少。
她要的爱情,是在梦想中一起成长,在追求中互相成就,建功立业,责任担当。
当学生时,她高度专注,成绩总是最优秀。
![](https://img.haomeiwen.com/i6356645/fd6c08a3262ddafa.jpg)
她像诗人般解读建筑的美,她觉得纸上的每一条线,都有意志和生命;她欣赏伟大的建筑:“它们雕刻得多么纤细啊,却又永固不朽。”
典雅华美,丰富多姿,她愿意用一生,用生命去探秘追寻实现这种美。
她灵动飘逸,满脑子创意,画出了天马行空的草图,然后抛给严肃用功的梁思成,他会把它变成一张清楚整齐的优秀作品。
真是珠联璧合。
1928年,两人美国归来,立刻奔赴东北大学,创建了建筑系。
健康状态不佳的她,因学业太重,得了肺病。
但她从来没有停止前进的脚步,甚至更拼。她把事业看得比自己的命还重要。儿子梁从诫说:“对于古建筑,她却和父亲一样,一开始就是当作一种近乎神圣的事业来献身的。”
1931年开始,林徽因与梁思成开始了对古建筑的考察工作。
![](https://img.haomeiwen.com/i6356645/1b4c7aaeb2db1ac1.jpg)
他们走过中国15个省、200多个县,考察测绘200多处古建筑,发现和保护许多珍贵的古建筑。
他们寻访古庙佛光寺,为发现唐代木构建筑欣喜若狂。
庙中一尊“女弟子宁公遇”塑像,林徽因“恨不能也为自己塑一尊像,让‘女弟子林徽因’永远陪伴这位虔诚的唐朝妇女,在肃穆中再盘腿坐上他一千年!”
她对古建筑,一直怀着敬畏心。
野外调查工作异常艰苦,林徽因体弱多病,却毫不在意。她忘记自己是个娇小姐,爬上爬下,精细测绘,凡是男子能爬上去的地方,她就准能爬上去。
在河北正定,她测量开元寺钟楼,上山西五台山,冒着危险爬屋顶,拿着尺子一丝不苟测量,她不再是个美诗人,她已变身为严谨理性的学者。
夫唱妇随,“梁上君子,林下美人”。
日本侵华,战乱中他们夫妻逃往西南,继续任教。
颠沛流离的逃难,林徽因不幸染上严重肺结核。
穷乡辟壤,物质极度匮乏,梁思成只能当卖衣物换吃的。原来锦衣玉食的他,不得不得算计着:“把这派克笔清炖了吧,这块金表拿来红烧。”
为了照顾林徽因,他成了家庭“煮夫”,还会煎药、输液、打针。
肺结核要隔离,可他不能隔离,他也染上了肺结核。
林徽因在病床上也从不言休息,她忍着巨大的疼痛,在恶劣的条件下,和梁思成一起完成了英文、中文版的《国像中国建筑史》。
友人劝他们离开,到国外找份高薪工作,林徽因说:“我深信一个有爱国心的中国知识分子不会选择在这个时候离开祖国的”。
终于熬过了最艰难时光,新中国成立,她欢欣鼓舞,作为清华大学建筑系教授,她参加国徽的设计工作。
她倾注了全部和心血和学识,即使病着,也坚持卧床设计和指导其他人;
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她从总平面规划到碑体的装饰图案,以专家的精神,任何一个细节都力求完美;
八宝山革命公墓,是由她敲定主体建筑格局,建成交付的八宝山公墓,庄严肃穆,彰显正道感怀沧桑。
“摘除一个肾、肺病咳血”,她还一直不肯休息,她发现传统工艺景泰蓝濒于停业,立刻成立美术组,发动设计新图案,抢救濒于灭绝的景泰蓝。
她一次次病倒,住院,躺不住,又跑出来张罗她心心念念的工作。
她或许是个爱美的女子,有着很浓的诗人情结,常常是工作到深夜,还要焚香插花,穿一袭绸袍,面对荷花写诗吟咏。但是只要一投入工作,她就无私无我,奉献自己,勇敢无畏,坚强决绝。
她活得独立,鲜活,丰盛。
做一个刚柔相济的女人,温柔时风情万种,干起事业风风火火,又刚又飒,有胸襟有见识,倾尽才华,努力到无能为力。
这才是一个女人最大的魅力。
04 写在最后
1953年,北京市拆除牌楼,林徽跑到聚会上指着市委领导痛斥:
“你们拆的是具有八百年历史的真古董!将来,你们迟早会后悔,那个时候你们要盖的就是假古董!”
![](https://img.haomeiwen.com/i6356645/c04b049f7e022d13.jpg)
同济大学教授陈从周回忆道:“虽然那时她肺病已重,喉音失嗓,然而在她的神情与气氛中,真是句句是深情。”
把珍爱的东西当生命来维护,她才会发出振聋发聩的声音。
她倾尽一生,都在燃烧自己。
明明可以靠颜值,却偏要靠才华;才华足以耀世,却要努力到无能为力。
有原则、有底线、有才情 、有大义。美貌与才华齐飞,温柔与刚强的辉映,感性与理性的神契。
美丽,独立,丰盈,她是人间永远的四月天。
![](https://img.haomeiwen.com/i6356645/1c0c17a4f72679dd.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