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需要闹。
一群人在一起喝酒聊天。
总是能碰撞出火花。
大伟,平常话不多,喝了酒一聊天,冷不丁的总能爆出几句经典,还是拍手叫好的那种,让人恨不能马上拿纸笔记下来。
如果不记下来,三句话之后,你再问他:刚才那句话咋说的?
他说不上来,已经忘了。
灵感,有时来源于聊天的气氛,氛围上来了,你会感觉无比酣畅,才思泉涌,诗都能吟出来。
自从戒酒以来,这种感觉我再也没有体会过。
有时候,人又需要静,需要一个人思考、沉淀。
我习惯独处,工作以外的时间,我基本是一个人,也极少主动给身边的朋友联系,大多情况下都是他们联系我。
有一次,我给大伟发微信:我想你了。
他感觉很不正常,犯病了?
男人之间打电话,说啥呢?
在吗?忙吗?好吗?约吗?
很尴尬。
既然这样,倒不如直接文字:我想你了。
本来就是想了。
大海媳妇回娘家,家里安静了,他一个人突然不适应了,约我吃饭。
我不喝酒他也不喝酒,吃啥呢?
最终选了德克士。
在我的印象里,总感觉汉堡鸡排是给孩子吃的,不适合成年人,大海说去,那就去吧,只能这样了。
也不会点,俩人点了个全家桶。
边吃边有一搭没一搭的聊天。
大海问:吃完饭咱去干啥?
我说:各回各家。
他说:那不行,我回去一个人,太闷了。
我心想:我还是一个人呢,你不就这两天吗,两天后媳妇回来了你就不闷了。
媳妇在,他觉得媳妇天天粘着他,把他束缚住了,媳妇走了,按说该出去浪了吧。
偏不!
他说自己吃饭也没滋味了。
吃饭的功夫,跟他媳妇视频了两遍。
呸!没出息的样子。
大海建议:一会儿看电影去吧。
看电影?俩大男人?
拉倒吧。
我不想去,还不如回去写写文章。
吃完饭,大海说:走吧,看电影去,《受益人》,票都买好了。
现在条件是真好,动不动买票看场电影,以前哪有这条件。
小时候看电影都是露天的,吃了晚饭早早搬着马扎去占位,村里男女老少全体出动,动静大的,隔壁村都来看。
那时候,谁家生儿子才雇一场电影,娶媳妇都不舍得,冲这一点,就知道以前那重男轻女的思想多严重。
也别抨击谁,从根上就是这样,每个人骨子里都带着这种思想,即便是看似男女平等的今天,依然不平等。
说电影。
《受益人》,讲述了一个丈夫弄死媳妇,骗保险金的故事。
大鹏跟柳岩主演,剧本是根据真人真事儿改编。
因为我了解过这个真实的案例,所以,看完电影,第一感觉就是电影太美好了。
为啥有网友评论说男主的动机立不住,就是因为剧本改了,人物的性格以及人物关系,矛盾冲突都弱化了。
所以,演出来就感觉太虚。
不是演员的事儿,是剧本改的不行,逻辑上不成立,看着就像过家家。
真事儿是啥呢?
真事儿是男的有几十万赌债,被逼到绝境了,和前妻离婚,就是为了找一个女的结婚,买上保险再杀死,这都是预谋好的。
不弄死她,自己就得死,哪还有心思动真情?
就想着搞钱!
你看,这动机就立得住。
男的离婚十几天,就物色了一个女的A,第一步,闪婚,接着给A买上两份保险,300万。
第二步,男的找自己的一个朋友商量:你去勾引A,把A弄死,保险金到手分你一部分钱。
第三步,朋友跟A骑电车约会,路过人工湖时,朋友故意把电车开到湖里,貌似湖太浅淹不死,朋友又把A摁到水里,淹死的。
电影里呢,男的心软,想杀又不想杀,坏人全让朋友当,最后成了一个略感人的爱情故事。
现实中,男的和他朋友被判死刑。
A死后,A的父母也起诉了保险公司,要那300万保险金。
残酷不?
现实,远比电影残酷多了,编都编不出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