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一篇文章说精神疾病近十年疾病的发病年龄提早了10岁,之前大概是25岁至30岁才会有状况,现在很多十四五的孩子正在经历这些事情,这是正是初中升高中的阶段,而且这个年龄段都是以情感障碍居多,也就是双相,很多孩子开始都是按照抑郁来治疗的,可是并没有好转,改付双相的药后慢慢才有变化。在心理学中有一种说法,应该也是经验的验证吧,一般抑郁和母亲有关,燥是和父亲相关,尤其是父亲的缺失。之前上课老师说现在做咨询的孩子不上学有太多了,初中高中大学那个阶段也不少,很多进去大学的孩子往往高中就出现问题了,但处在初高中阶段的孩子又正好是青春期的阶段,所以有些行为会被认为是青春期叛逆对待,而不认为是不正常,那些熬过高中的孩子,在大学坚持不住了。说到这里不得不说说父母这个职位,会生但真不一定会养,一个情绪稳定的母亲是对孩子最好的陪伴者,那些自己没有处理好自己情绪源的母亲,可能会因孩子因调皮而犯下的一个小过错而大发雷霆,有时即使孩子没有做错什么,也会迁怒于这个家庭中最弱的成员。如果父亲成长的足够好,他的原生家庭中未完成事件或家族中的牵连纠葛很少,他会有足够的力量来给与因忙于工作和照顾孩子的母亲一些帮助和支持,在这种情况下孩子成长环境还是比较宽松和正常的。在父母都有一些没处理好的情绪,并投射但彼此身上的时候,那么双方相处过程中更多的是索取指责和埋怨,还会把一些未完成的理想加到孩子身上。在这种家庭中生活的孩子压力一定很大,他得顾及父母双方不一致的看法,他得为父母的和谐努力,没有精力做自己,严重的时候没有多余的能量来做自己的事,如果父母没有意识没有成长,孩子就会出现状况。当然还有社会的因素,这几年中国高速发展,所带来的氛围也是一种轻燥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