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在读《像TED一样演讲》,书中提到为什么TED演讲都是18分钟。
作者解释说,太长呢,会让观众失去注意力,甚至昏昏欲睡。这里提到“认知积压”的概念,是说“信息量过大会影响传播。”反过来说,旨在以传播为主要目的的内容,信息量不宜过大。TED的主旨正是要传播,所以应当避免”认知积压“。太短呢,很多内容又难以展开。而18分钟是个不错的选择。
记得以前看过文章说,人的注意力周期多为”15分钟“,所以电视播放电视剧的时候,会考虑每15分钟播放广告,给观众缓冲、休息的机会。从这方面来说,”18分钟“接近”15分钟“的这个特点。
书中举了肯尼迪两个著名的演讲例子,一个是肯尼迪的就职演说,15分钟,是当时”最简短的总统演讲之一“,尽管时间短,但并不影响演讲的效果,它鼓舞了所有美国人。另一个演说是1962年描绘探索月球愿景的演说,影响深远,时长17分40秒。
换成字数来说,18分钟左右的演说在2000 - 3000字之间。从文章角度看,这种长度的文章,也刚好是能够完整表达,不会太短,以至于只需要浏览,也不会太长到需要沉浸式阅读。
尽管有不少演讲者对18分钟的限制表示担心无法展开。但我们还是看到众多精彩的TED演讲,基本没有超过18分钟。所以,作者进一步提出了一个观点,说“智慧的约束可以激发创造力“,即与人们的通常认知相反,创造力,并不需要不受拘束的自由,而是依赖于限制和障碍。
TED的演讲限制就是个典型的例子。有了18分钟限制,演讲者就会在准备的内容之上,取舍、斟酌,最终拿出精彩的版本。
以我自己准备”分叉人生“的演讲为例子。刚开始写稿子的时候,没有约束,写到了7000多字,如果是演讲,至少要60分钟。所以在这个基础上,先是减少到5000多字,然后再对内容删减,减少到3000多字。接着对文字的表述做调整,压缩到2500字左右。事实证明,最终浓缩出来的内容,是先前所有版本里最好的。
书中也举了Twitter的140个字符限制的例子。脱胎于短信的Twitter延续了字数的限制,一是日常中的对话交流,通常都够简短,二是字数限制凸显与众不同,三是能够让发布者思考如何准确传达。后来发展的结果说明,字数限制并没有影响Twitter的兴起,也没有减少内容的的总量。其中不乏各种有趣的推文。
最近刚好在观察抖音这个短视频APP,它的视频长度限制是15秒。这也成为它魔性般吞噬众多用户时间的关键点之一。
因为有时长限制,要想在众多短视频中脱颖而出,一众“豆芽们”就必须挖空心思让内容能够在15秒内抓住用户。所以抖音上的视频内容刚好都能够“抓住重点、要点”。因此也能够对用户产生吸引力。
其次,15秒的时间,刚好让用户稍微停顿,不用耗用心智注意力(能量),无形中一点点的消耗掉用户的时间。
所以,我们可以这么理解“有约束才能促发创造力”,更进一步的,由于约束,必然需要取舍,才会“有好事发生“,否则,人的通性是能加多少是多少,”贪婪“反而让人失去”创新“的机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