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22日 周四 晴
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儿童自卑情结的特征、产生原因,以及如何帮助有自卑情结的儿童。
新学期,重新分班组成的新班级。班里有个男孩,姑且叫小a吧,a这孩子整个九月分没有认真上过一节课,说小话,论游戏,嘲笑别人,上课睡觉,老师一转身在黑板上写字,这孩子就开始扮鬼脸,屁股在座位上坐不住,扭来扭去,吱吱嘎嘎的椅子声与鬼脸数次引起同学们的注意,哈哈大笑者有之,抿嘴偷笑中有之,也有满含不屑与讨厌的眼神,但更有孩子与他心有灵犀,羡慕他有胆量敢于挑战各科老师的课堂,对比自己的怯懦,满心的不甘。老师们批评的批评,责骂的责骂,班主任相方设法给这孩子调换过多个座位,但效果很小。十几岁的孩子似乎是一个油盐不进,软硬不吃的老油条,无可救药了。
听过郭建珍老师解读的《儿童的人格教育》第一讲,也学习过魏志渊老师解析的《自卑与超越》,对阿德勒的理论有了一定了解。对照a这孩子的表现,我突然的感觉是,捣蛋与不屑的刚强外表下,掩盖的是一颗脆弱易碎的玻璃心,本质上这孩子是自卑的。
无论是阿德勒的自卑感动力说,还是弗洛伊德的性动力说,a这孩子心里发展的动力是压抑,无处释放的青春期能量,因自控能力的差,优秀习惯的弱小,在学习成绩这件事上形成了无力感,家长的唠叨与催促,更加重影响了孩子的自信心,追求卓越的人生动力,引导他走向了偏颇,希望用各种小动作引起家长老师与同学们的关注,得到一种病态的满足。
01自卑产生的原因
阿德勒说,个体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心里问题和障碍,特别要考虑到他的童年早期的心里问题与障碍,也即3-5岁阶段。这是儿童人格形成的关键阶段。回看这孩子的成长史,a这孩子的母亲是村里的理发员,开着一家理发店,每天早走晚归,逢年过节更是没有时间回家;父亲在一家乡镇企业上班,每天三班倒,回家时孩子已睡,走时孩子还未醒,基本也见不着孩子的面。a这孩子是二宝,家里还有一个姐姐,放假在家时,他的生活起居由姐姐负责,姐姐上学后,大部分时间这孩子的生活范围要么是在母亲的理发店,要么独自在家。没有固定的照看人,心理也就没有依靠感,如同浮萍一样四处漂泊。
阿德勒认为,童年早期的心理障碍和问题印象了后来的人生轨迹,3-6岁的孩子开始用眼睛看待客观事实,形成了独特的看法,“个体如何理解身处的世界,决定了个体在世界的行为方式”。a这孩子对客观事实的看法影响了自己的人格统一性。被忽略,被遗弃是他的心里深处跨不过去的门槛,追求关注成了他心底的诉求。
同时,我也观察到,这孩子对待同学与老师也很冷漠,迎面走来,他要么是扭头走掉,要么是面朝一侧走过,极少有直视对方眼光的时候,更别说打招呼,叫老师好或者同学好。不理会周围的一切环境,生活在自我的世界中,以我为中心,明显是社会情感不足。“社会情感的强弱是儿童能否获得正常成长的关键性因素”“学校是显示器,暴露了家庭教育的弊端。”
但是,追求卓越是每个孩子的心里动力。追求卓越与自卑感是同一心理现象的两个方面。在入学后,a这孩子感受到了学习习惯与同龄人的差距,也感受到了学习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有了自卑感,也有了超越自我,努力竞争属于自己的“生态位”,他也忍受不了长期的低下和屈从以及被蔑视的感觉,不安全感和自卑感也唤醒了他自己向高一级目标奋进的愿望。由此,他在整个小学阶段的学习,属于中规中矩,不好也不坏,家长总体上是满意的。进入初中,特别是在经过疫情后,知识难度的增加,科目增加,对学习习惯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孩子边玩变干的学习策略不适应现有的学习,他原有生态位不能够保持,恐惧心迫使他开始运用“无益”的方式追求卓越。
02自卑儿童的表现
a这孩子的雄心很大,希望能拿一份相对可以的分数给自己和家长交代。但此雄心与自我的现实成绩不匹配,他清楚意识到了自我学习能力不足的真相,但却没有面对困难和解决困难的勇气,但可怜的自尊心又迫使他不放弃,考试前我发现他极为紧张,手脚哆嗦,甚至不能拿住笔写字,头顶的汗顺着脸颊两侧流,面色潮红,嘴里还不时念念有词,但外人不能够听出他说了什么;考试时还夹带了特别小字的“小抄”,企图通过作弊的方式获取好成绩,获取补偿。从这一点上看,他也渴望成功,还特别怕失败,因为失败意味着家长无休止的唠叨与训斥,更有可能是一顿皮带。
懒惰是这孩子另一种追求卓越的方式。不上课,不交作业,不参与课堂,“不会”俩字常挂嘴边,不会可以理所当然地不写作业,不会可以理直气壮地顶撞老师的质询。他借助懒惰,掩盖了自己的无能,借助不会,隐藏了努力的痛苦。因为,他也知道,努力不一定会有成效,痛苦而无效是他不愿意接受的。他在潜意识中夸大了学习的困难,丧失了对抗困难的勇气,形成了隐藏的自卑情结。
小a身材比例不错,长相有奶油小生的味道,身材没有缺陷;但喜欢用不遵守课堂秩序,不参与课堂,找理由与借口不完成作业等方式表达出一种渴望,希望别人关注自己,获取异类的满足感。同时,还喜欢与别人争执,以此显示自尊心的强大,但是,他不喜欢欺凌弱小,反而是苏霍姆林斯基笔下那个“真正强大是保护弱小”的人。
03如何帮助有自卑情结的儿童
通过学习,我意识到,这孩子需要培养学习的勇气,提高自信。
1、正确看待分数与儿童是我新的观念。
苏氏认为,能否保护和培养每一个孩子的自尊感,取决于老师对这个学生在学习上的成绩的看法。看法决定做法。孩子是成长中的人,自我落后也是孩子自己的心病,老师的作用不是火上浇油,而是给予准确自我定位。相信每个孩子的人生轨迹不同,相信他们只要认真,努力,都可以有一份不错的人生,分数是一时的,人生是长久的,要站在人生命长河的长度看待阶段性的分数。不用阿德勒所说的“断语”增加孩子的怯懦,理解孩子的失败,看见孩子的努力,看见孩子面向未来的勇气。因为每个孩子都需要“被看见”。
2、老师要知道儿童努力的方向与极限。
作为成年人,我们有丰富的人生经验,我们需要运用自己的经验,提示儿童的努力方向,还需借助现有材料与事实,大概发现孩子的就近发展区与发展极限,提示孩子的欲望与孩子的能力相称,找到每个个体自我发展的独特路径。
欲为大树,莫与草争。花与草都应该有自我独特的样子。小a的母亲告诉我,他家孩子不记仇,娘俩吵完后,最先和解的一定是小a。我听闻,立刻发现了他身上的“孝”的因子与“善良”的特点,在英语课上借机表扬。发现自己被看见后,这孩子上课能安静的时间长了一些,虽然比优秀生还有差距,但微小的进步也令我们高兴。
3、鼓励儿童学会承受痛苦
小a之所以上课坐不住,与习惯不好有关,但也与学习成绩差,听不懂课有关,更有不愿意承受学习的枯燥有关。如何小a的课堂有意思是我琢磨的最多的地方。课堂导入的简单问题,我有意交给他回答;需要帮老师去办公室取一样东西,我喜欢交给他去办;小组长的帮扶以他为主;他的作业可以与众不同。就在一次次的接触中,小a能安静下来的时间越来越长,这几天甚至可以拿笔写字,抄写几个单词或者记一定量的笔记了。学习与他不再是特别承受的痛苦,而是慢慢可以接受的痛苦。
通过小a的转变,我意识到,儿童的培养需要扬善。在善的培养中,引导儿童发现自我价值,肯定自我用处。如此,儿童才会摆脱自卑情结的阴影,走在健康、独立、坚毅、勇于挑战的大路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