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至中年,孰能无惑!
有段时间就感觉有些许迷茫,迷茫的时候就会去想,翻来覆去总是想不通,就和五百多年前那个坐在竹子边上格物致知的青年一样,想了一身病。
人生而求索,不断的求知,经历,验证,总结。很多人说,人的认知随着阅历的增长而增长,但我觉得人的认知是随着高度的上升而增长,这就相当于蚂蚁走再多的路也会认为这个世界就是二维的一样。夏虫不可语冰,智者永远都会认同所有人的观点,这和见人说人话 见鬼说鬼话的随和者不同。
捭闔第一,开口即阳,闭口即阴,该说话的时候说话,不该说话的时候就应该闭嘴,对于能讲之人就讲,不能讲之人就不要说。口者,心之门户也。心者,神之主也。志意、喜欢、思虑、智谋,皆由门户出入。所以经常祸从口出。
我曾一度怀疑自己在学校学的东西一无是处,因为没有人认同你所讲的,后来发现东西还是那些东西,在地位和位置发生转变的时候,它也是对的,也许这就是通过很多年验证的一个道理“人微言轻”。有很长一段时间也质疑过自己的理想,感觉过于天马行空,兜兜转转,停停走走的时候又重拾。其实,“穷人”是不配谈理想的。
张作霖说, “江湖不是打打杀杀,江湖是人情世故”。曹雪芹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在知识和人情世故好似是一对矛盾体,好似高商低能是一种常态,有人教我们如何做人,却没人教我们怎么和“牲畜”打交道,学问总是在实践中遇到挫折,真理总是要通过无数次千锤百炼才能显现。圣人总是能看到事物的本质,替世人指明方向。而非人人都是圣人,经历不同对这个世界的理解也不同,但是作为同志来讲,目标是相同的,道路是相同的。
以前有人用“人以类聚”骂过我,我不以为然,在沉淀下来后想想也是对的,要想改变圈子和环境最先改变自己,要想改变生活,要先改变内心。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欲望就像洪水一样,只要你打开闸口,随之而来的可能就是挡不住的坍塌。“志者,欲之使也,欲多则心散,心散则志衰,志衰则思不达”。
所有内心的惶恐不安,所有的不踏实终究来自于想太多,做太少。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其实上学期间都已学到了,却觉得无用被自己弃之,那些道理,方法都在囫囵吞枣中没有消化。
夜,书有所读,有所惑,有所解。人生还很长,寻求内心的平静与安稳,谁都不想碌碌过一生,但不是谁都会懂捭闔。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先做再说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