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到了柏洋同学的一篇作文。这是我们初一时写的一篇命题作文,当堂完成。很多同学都用了以树喻人的手法,但是都不如柏洋写得这么自然,而且真情流露。讲评作文的时候,很多同学的眼睛都湿润了。我读的时候,我几乎落了泪。如果不是出自真情,一个七年级的孩子是写不出这样的文章的。
我把作文打好后发给了柏洋妈妈。她回复我:老师,这是我第一次看到这篇文章,心里很感动,也很感伤。感动的是孩子写得出乎我意料,感伤的是很怀念我的爸爸。谢谢您!
人们认为,树是坚强的象征,正因如此,白杨能拥有笔直的身板,松柏能挺过凛冽的严冬。在我看来,树不光坚强,更是一条可见的时间轴,它会把时间、往事深深印刻在一圈一圈的年轮中,见证着一切。
在我记忆的长河中,除了父亲那宽大的手掌,还有一个壮实的身影时不时在脑海浮现,那是我的姥爷,他就像一棵大榕树。那粗壮的臂膀和双腿,就如榕树那无比粗大的树干;我总能看到他和蔼可亲的笑容,而那时他脸上的皱纹会密密地挤在一起,成了树干上细密的树纹;姥爷虽已年过七旬,头发可还是乌黑繁多,唇上也被茂密的胡须覆盖,正如树枝上数不胜数的绿叶和垂下的蔓,他很巧妙地扮出了两个形象。
在我的整个童年中,这棵大榕树一自矗立着。孩提时的我,喜欢爬上“树枝”——让姥爷将我高高举起,我便能体验飞一般的感觉;我喜欢拨弄“垂蔓”——玩弄姥爷的胡须,感受那又痒又扎手的触感;在夜晚时,我聆听着风抚树叶的沙沙声——姥爷用歌谣将我引入梦乡;炎然的夏天,我便可以躲在“树荫”下,姥爷会用双手赶走炎热,并在“树梢”滴下清爽的“露水”。
在我踏入学习之路时,这棵“榕树”做了许多。他为我垂下智慧之蔓,又给予我知识之露,只为让我也能长成一棵参天大树。而我永远无法忘记姥爷对我的希望,当时他眼中充满亮光:“孩子,姥爷以后可看好你咧,我敢肯定你在升小学后,一定是个好学生,你能一路高飞。等你考上大学,我还得整庆功宴呢……”
但使我始料不及的是,我还未踏进一年级的校门,那陪伴我整个童年的、那粗壮的大榕树,永远地倒下了。从此春去冬来,花开花落,我也难以再看那繁枝茂叶,难以再听那风抚叶声,更难以再感受树荫清凉。而那之前稚气未脱的我,竟没有再向姥爷多说几句活,再让他哼一遍早已听了无数遍的歌谣。如今再看树桩上的年轮,往事依旧重现,它像过失,又像未来。而我会谨记姥节的嘱托,成为一个优秀的人,也会以心中流淌的血,让这棵树永存心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