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观《驴得水》有感

观《驴得水》有感

作者: 小欧同学 | 来源:发表于2020-10-07 10:18 被阅读0次

            难得一个国庆假期,忙里偷闲跟着好友一起观看了今年的第二部电影,原本以为是一部喜剧片,打算用一种放松的心态去观看,可结果,影片却出乎我的意料。

    《驴得水》剧照

            故事讲述了民国时期,在偏远、缺水的一所学校中,老师们用一头驴谎报成一名教师,从而冒领薪水引发的一系列荒诞的故事。

            起因是这所叫做“三民小学”的学校,包括校长在内有4名教师,应该说他们起先都怀抱梦想,立志为教育事业贡献力量。无奈教学条件艰苦、环境恶劣,为此他们用一头驴的名字虚构成一名英语老师“吕得水”,以此向教育局多领一份薪水,用来改善教学环境和老师们的生活条件。

          校长的女儿孙佳每天带着这头驴去很远的地方打水,以满足学校每日的生活用水。这样的生活过得倒也平静,可谁知忽然有一天,上级派来特派员要来学校视察,尤其是要认识“吕得水”老师,还要听他讲课。

            情急之下,老师们用一个满口乡音的铜匠来假扮英语老师“吕得水”,从此事情变得越来越复杂,一个谎言的背后是一个接一个的谎言编造。剧中每一个人物的形象都刻画得非常好,对人性的展现也是淋漓尽致。从喜剧的开头,到悲剧的结尾,故事的隐喻和描写手法值得学习,事件现象的背后却令人深思。

    一、 关于隐喻。

          每一部优秀的电影都会有隐藏的深意。

            “水”,是万物之源,也是万物生存之根本。在一个缺水的地方,水在人们心中的重要性可以说是与生命同等的,没有了水,生存都成了问题,更别说去实现梦想了。所以,这是“水”存在最本质的意义了。

          而“水”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水与“财”相关,水的流动代表了财的流通。瞧瞧我们的老祖先,大多寻找靠近水源的地方安营扎寨,依水生存,大多部落兴旺;再瞧瞧我们现在的鱼米之乡、沿海经济带,有水的地方往往充满生机,经济更加发达。因此,“水”也是经济财富的自然动力。

            因此,从片名《驴得水》即可看出,剧情会围绕一个“钱”字展开,“得水”也就是为了夺利而进行的一系列故事,“驴”也只是为了“夺利”作的一个铺垫罢了。

            当然,如果是正当的“得水”,那一切看起来都很理所当然,可是如果是靠谎言和闹剧去得利,那这些“利”用得再好,也会觉得不应该。就如影片中,当老师们“得利”后,虽然改善了教学环境,但却在如此贫瘠的地方养起了一缸金鱼,不免得让人觉得“得利”后人的心理变化与讽刺。所以,剧中对于“水”的隐喻,处理得非常好。

    二、关于剧情设计。

          编剧就是写故事,但又不单单只是写故事,还应该是设计巧妙的故事。

         

    火烧驴棚

            影片中的一个个小闹剧虽然令人捧腹,但是最吸引我的却是片头“火烧驴棚”的那一幕。

          你瞧,4个老师正围坐一起开会,忽然发现驴棚着火,赶忙跑到现场。可是又苦于无水救火,于是周铁男拿了笤帚第一个冲上前去扑火,甚至爬上高处打火,一个扑火不当使自己的笤帚也着了火,惊慌跳了下来;张一曼虽是女流之辈,却也有胆识,发现棚内也着火,毫不犹豫地跳进棚内打火,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裴魁山也不落后,在棚外不停地扑火,还拿土和稻草不停地往棚里填,弄得张一曼冲着他喊:“你这是想要烧死我啊。”,裴魁山还一脸无所谓的样子;校长抱着两床棉被最后赶来,但他只是站在外围喊:“张一曼,你快出来,再不出来,就香消玉殒了”。只有校长的女儿佳佳,打完水回来看到驴棚着火后,着急得想用水去灭火,她心里担心驴没了住处,可是众人却阻拦,因为水比一个驴棚重要多了。

            就这么一个小片段,却是往后整个故事的一个缩影。

          周铁男是这群人里最有勇气、有正义感的一个,可是有勇无谋,在被威胁的子弹吓过一回之后,人性的脆弱显露无疑,事事屈服,失去了斗志。就像他打火第一个冲上前,却引火烧了自己的笤帚,最后惊慌跌下。

         

    张一曼失望的眼神

            张一曼是个有胆识、看得清局面、有方法、愿意舍己的人,所以“扑火”中她将自己置于危险之中,暗示整个电影她也是一个中心人物,最后校长的一句“香消玉殒”,预示了片末她性命的终结。

            裴魁山,反差最大,从对张一曼的爱慕到得不到“利”之后暴露的自私、口吐秽语,整个事件如果不是他在煽风点火与无情冷酷,张一曼也不至于最后的死亡。这与他在驴棚救火中不停往驴棚内添稻草的举动是一致的。

           

    校长

            校长,在驴棚救火中虽然用语言提醒了张一曼快点脱离险境,却也没有什么作为。这与故事设计又相吻合,整个事件皆因他而起,为了自己的“梦想”,建立在牺牲他人的基础之上。他的不择手段,致使他的女儿送给铜匠当老婆;他的无视,放任了老师们对张一曼的羞辱;他编造的谎言,却需要他人去协助他完成。所以,在“火烧驴棚”中,他看似是一个外围的人,其实他才是故事的主心骨。

    三、关于人物描写。

            剧中人物不多,但每一个人物的刻画都十分到位。他们性格迥异,尤其是在面对利益得失、人生选择方面,人物的落差变化十分明显。记忆较深的有两个画面。

    裴魁山

            一个是裴魁山在跟张一曼表白失败、又在校长处得不到“利”之后的再次出场,大夏天的穿着一件大貂绒,滑稽可笑,有种小人得志的感觉。可正是这种打扮,却衬托出人物内心的卑微与不自信,需要靠外物来撑起自己的内心。

            另一个是张一曼被剪了头发后的那种崩溃状态。在民国那个时期,一头卷发显示了她原生家庭生活的优渥,也展现了她与其他女性不同的活力和思想开放。就是这么一头漂亮的卷发在无力的抗争中被剪掉,变得像刺猬头一样杂乱,预示了她失去了美丽的形象、心中的梦想也就此破灭,看着实在是令人心疼。

          看了这部剧,让我更加理解什么是“黑色幽默”,大概就是在荒诞的闹剧中,让人看了不开心的喜剧吧。细品一部剧,在乎情节,也在乎透过现象看到剧情反射的本质。在放松之中,品味百态人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观《驴得水》有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bcfp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