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徐梦崟同学问我,对于某新闻怎么看,就此我们简单地交换了意见。
本来想睡了,可脑子有抽抽地再跳跃想事情。突然想到成年人恋爱甚至以终生伴侣的方式一起生活,爱对方是最重要的,观点可以交换意见,可以不同,可以磨合,但不爱了,任何事情的态度都是带有分歧和冲突的,不爱了的真正理由也简单,对方不能提供更好的条件了。
原以为能比未成年人恋爱靠谱一些的成年人谈感情,其实也很捉摸不透,因为3年前对方是可以满足你的,比如对方是你的观众,是你的后勤,是你的提款机,是平静生活的一种选择。可3年后,你不这么认为了,或者你有了新的需求,或者你的需求增长了,落差产生分歧。这个逻辑有错吗,其实没错。
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欲望会不断增长,纵向的,横向的,就好比你现在一碗饭吃饱了,明天要吃两碗饭,后天必须再加一碗红烧肉才能算对付了一顿。这也是平行于动物性繁衍选择的本能。
这么看来,三观和性格在男女长期和谐相处的最重要原因里似乎没那么重要,重要的是趋同性。
趋同性的意思是,一人在某方面长期处于弱势,依赖着另一个人,或者两个人都有在人生长期规划和愿景的类似,如若一方打破这种趋同性,相处的平衡就会打破,就是所谓的分道扬镳。这样看来,门当户对是非常合乎逻辑的,因为双方经历和人生组成类似,趋同的概率很大,得到幸福的可能性也就很大,比那些这么巧遇上了就在一起了的概率大多了。
但这个理论不能落地,原因就是能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很少,更别说了解对方了。我们都在为表象的东西假装活着,而内在的东西太少有机会去触碰,那是对自己底线的裸露。比如没人不爱钱,那么你能力对应的上限就是你欲望的下限,就是你的那个level,能跟你对上的人要么跟你差不多,要么比你的level高,但是你身上他需求的其他东西去填补这个落差,要么比你的level低,反过来他也有对应可以填补的。可以填补落差的,可以是家庭背景,审美获取,生理快感,心理享受等等。那么两性关系,也就是爱,就是一场交易,为了保持平衡的游戏。
有人说,有很多付出远远大于获取的爱啊,的确是,但请自问人性,难道那些不是一种投资吗?一种更高级的交易吗?
我特别喜欢看末日题材的电影,因为那个时候,剥离掉各种各样虚伪的外衣,赤裸裸的竟然趋同的人性就会出现。
三体中,地球上人的灭亡难道靠一个圣母就能挽救吗?历史再如何进化,人的真实样子却没怎么变过。
不要再为别人和这个世界表象的得失对错所累,寻得自己内心的平衡才是救赎之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