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概念,严重影响思想+行动

概念,严重影响思想+行动

作者: JsonW | 来源:发表于2017-03-26 23:12 被阅读0次

           大多数人看到标题“概念”二字,很可能想到的是我们十几年来教课书里面的概念吧?教科书里对新的知识点都会有一个概念先阐述清楚,然后才是例子、习题等等,必须先弄清楚了概念才能动手,不然只会是一堆杂乱的东西,让你无从下手,就像你突然让一个没接触过C语言的文科生去写代码一样,想必这人脑海里只能是一片凌乱吧。

           而生活中的“概念”,估计很多人也是部分凌乱的,还有个别重要的概念是理不清的。这是因为学校几乎不教课程以外的知识与概念,所以我们只能在现实生活中自己“摸着石头过河”,而这自己摸索而来的“概念”,自己只是让它留在脑子里而已,不管它是否错误,是否落后

           “概念”是如此重要,它严重影响着我们的思想乃至于行动,学校却不能教给我们较为正确的辨别,用李笑来老师的语意就是,以致于很多人根本不会去纠正或者升级自己脑中的“处理器”,类比一下我们现在使用的电脑和手机,如果这些电子设备的处理器永远不升级,那么它们将是一堆什么产品?对于进步飞快的时代来说,若它们不升级,会处于一种怎样的落后状态?

           想想都觉得可怕,“概念”居然如此重要,而我们却忽视了它。不过幸好我在主动地阅读和学习中逐渐意识到了这一点,并继续纠正升级我的概念,在此与你分享。


    1、知道

           想必你我都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你和某个人在说明一些事情或道理的时候,等你说完或者未说完的时候,对方就接了一句“我知道”。譬如:

    在和朋友聊天,有个话题提及到“销售”这个词和行业的时候,说完几句我的见解与体验(大四的时候我曾经在某行业做销售类实习),对方接一句说“我知道这个行业,我身边的某某就是干这个的。”

           以上只是举个近期的例子。每当遇到这种事的时候,我就清楚地知道,其实对方是不知道的。“知道”的概念:因为他根本没有经历过或者体验过,甚至对此思考过。所以他脑海里对“销售”只有一个普遍的大众认识,而对于经历过并依据数据支持去思考过的人来说,在如今所处的社会,想做一个别人口中的赚大发的“销售”,是一件如此低概率(相信看过我文章的朋友还记得这个概念)的事件。

    3月腾讯新闻里有个数据统计:

    房地产销经纪人平均每33个月才能卖出一套房。

           在这里破天荒假设一个优秀的年轻人,平均12个月能卖出一套房。佣金(假设税后5万元)除以12个月是平均月薪=4167元,再除以工作时长(假设每天12小时,每月28天)就是时薪=12.6元。你看,这么计算下来比兼职的时薪都低。况且我们的假设还是个优秀的年轻人。

           这是个多么可怕的数据,脑海中是不是稍微升级了对“销售”的幻想?我们平时听到的“销售”多么厉害、赚多少钱,其实只是这个行业用来激励(洗脑?)员工的极个别例子,3%?5%?而这些极少数的赚大发的例子,又有多少是中年以后的人了呢?我们这些年轻人,想要达到他们的程度,需要消耗多少年在里面呢?而且每天都是重复简单的工作。

           不是针对销售此职业,只是最最重要的是,我们最好要学会自我增值,警惕沦为别人的赚钱工具还不自知。知道自己现阶段还年轻,因为能力不足,所以只能出售自己的时间换取金钱,是一件好事。期间一定不能忘了自我增值。到了我们自己增值积累足够的时候,就可以选择把一份时间售出很多份,而不是只卖给自己的老板。当然,“把时间售出很多份”的方法论靠学习和阅读,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而我已经在实践了——写作,就是“把时间售出很多份”最简单的方法,没有之一,普通人也可以做得到。而如今,如果我没有接触和深入了解过某件事情,我是不会轻易说出“知道”二字的。

    这里顺便再升级一下李笑来老师的关于销售的概念:

    真正牛的销售不是什么都卖的,而是卖自己接触过、使用过的产品。并且他非常认同这个产品,想要推荐给身边的人,乃至更多的人,这样才是真正的“销售”。若没有接触和使用过,就去推销,那么多数只是为了赚钱才去卖这个产品而已,而且也干不好。

    即前因后果对调了,不是为了推荐产品然后才赚钱,而是为了赚钱才去卖这个产品,这样的“销售”出发点就错了,多数是做不好的。

    2、平凡

           “平凡可贵”这四个字,我们听得非常多了,终究还是会有人胡乱使用它。网络上会思考的人已经发现“明明是碌碌无为,却安慰自己平凡可贵。”但仍然有很多大三大四的学生却还是自我戏称“老人家”,感叹着“平凡”就好。殊不知自己对“平凡”的概念已经落后得不适应这个时代了。

           很简单的道理,我们想一想,“平凡”这个词我们接触到的来源是网络,是媒体,而说出口的他们是一些什么人?是大名人!是大明星!是大款!是某领域专业或顶尖人士!湖南卫视节目《向往的生活》栏目就给人一种“平凡可贵”的感觉,但是我们看看前提,他们是一群什么实力的人?什么实力的媒体?回答是肯定的,他们已经是娱乐界的佼佼者了。

           对于“平凡”这个词的概念稍微升级了一点吧?说“平凡”二字是有前提的,请问你是吗?起码现阶段来说还不是吧?所以不要再碌碌无为了吧?争取去做个能出口说“平凡”的人!

    3、勇敢

           这里我给出的例子是《荒野求生》节目里的贝尔·格里尔斯(Bear Grylls),人称“站在食物链最顶端的男人”——贝爷!

           相信很多人对于贝爷的评价都会包括“勇敢”这个词。他在各种荒漠、丛林、山峰、雪地等等,展现他的生存技能,并且至今存活!依赖的是贝爷他习得的技能:

    1974年出生,在英国的威特岛长大,年轻时就跟随父亲在当地登山;

    1994年——1997年,服役于英国第21空降特勤团的特种兵。通过英国特种兵选拨,成为尖兵。训练包括徒手搏击、沙漠及寒地作战、生存技能、医疗、跳伞、信号、规避驾驶法、攀登和爆炸。曾两次去北非;

    1996年底,在非洲南部一次自由跳伞中背部受伤;

    1997年,作为年轻的英国登山者到达了喜马拉雅山的阿玛达布拉姆峰;

    1998年,作为最年轻的登山手到达珠峰顶。

           对比一下现在的普通人:

    某赌场:“哇!他把全部身家压上了,他真勇敢!”;

    某街道:“一男子(瘦弱)不惧歹徒,见义勇为,用生命换来了歹徒的抢劫失败。”

    某新闻:“三个年轻人见湍急的河流中有人落水,遂下水救援,全部失踪……”

           对于以上三种情况来说,他们真的是“勇敢”吗?虽然后两个例子发扬道德风尚,但是对于他们个人和家人来说都是悲剧的。有勇无谋只是“鲁莽”,不要把“勇敢”概念搞错了,是要有一定的技能作为保障,然后去做一件外人看来有风险甚至风险很大的事,其实对于你自己拥有的技能来说风险很小,你选择去做这件事,那么这就是“勇敢”

    顺便一句彩蛋:

    其实我觉得“站在食物链最顶端的男人”不是贝爷,而是贝爷的摄像师!

    4、心灵鸡汤

           《心灵鸡汤》这本书的作者是杰克·坎菲尔德,早年被人称“穷杰克”,45岁之后出了这本书当年就狂销800万册,200多个系列类别,之后就富了起来。但至今人们喝“鸡汤”已然觉得恶心,甚至反“鸡汤”。

           为什么会这样呢?原来是由于“鸡汤”说的大多都是虚幻的词句,现阶段早已不适用,如今得到的效果只是空中楼阁,纸上谈兵,人们并不为此买账。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人们不愿意去行动。即使“鸡汤”中也含有养分,只是他们不行动,“鸡汤”是产生不了实际效果的,人们不自省,却要“反鸡汤”,把责任归结于“鸡汤”,也有不对之处。

           接下来我要说的并不是“鸡汤”,而是被很多人误认为是“鸡汤”一类的书籍阅读,弄得人们惯性地“反鸡汤”,不阅读、不喜欢阅读,可能也由此有些影响。

           李笑来老师的《通往财富自由之路》是我购买阅读,感受颇深,以及开始实践之后,每天都分享的文章(现在我朋友圈更新到12月份文章)。李笑来老师每周只更新一篇主文章,然后是问答,再然后群体留言再创作本周主题。我已经阅读到2017年3月份的文章了,每周等待李笑来老师更新都异常兴奋,又有新概念方法论可以学习、升级了!

           对!李笑来老师的书籍不仅仅是阅读,而且是方法论。我这里的只言片语太没有说服力,而且写作功力也远不及李笑来老师,还是请你去认真阅读《通往财富自由之路》这个方法论吧。前面我已说明“知道”是需要亲自去接触、体验过才能说自己知道的吧?那么,请你去认真看完之后,思考了,再评价也不迟吧?反正绝不是“鸡汤”。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概念,严重影响思想+行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biko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