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小董
校对:雅璐 志红
编辑:杨荷 雅璐 志红
全然的“允许”
如何做到爱自己?我要做的第一件事是“允许”,允许自己暂时做不到,允许自己可以按自己的意愿行事,允许自己只是一个60分的妈妈,60分的妻子,允许自己不完美,不苛责,不自责。允许是自我接纳的开始,允许自己成为自己,允许别人成为别人,让花成花,让树成树。允许是给自己解压,与自我连接,自我对话。允许的事情多了,心情也就豁然开朗了,允许可以让生命之光照射进内心里。
“评判”带来的礼物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评判别人,也会经常听到别人对自己的评判。没学习之前,总是拿着为别人好的说辞进行评判,对别人的评判是无感的。我们平时会随意评判他人,对于家人朋友更是从头到脚的评判,评判孩子自私,评判老公情商低,不浪漫。这类没有建立在观察事实基础上的评判,别人感受的是一种指责。当我把这些评判的话用文字书写出来时,突然明白孩子为什么不愿意配合我,是我一直对他有评判,初心不纯。
区分需要和策略的好处
每个人在不同情况下都有不同的需要,我们是否会在那个当下觉察需要,找出策略满足需要呢?通常我在面对孩子无理取闹的时候,不会去关注和察觉他的感受与需要,只是一味地评判,导致他情绪失控,最终关系僵化。这周六,孩子早早地完成作业,并催促我早点下班回家。在那个当下,我想多上一会班,满足我经济安全的需要,并没有觉察到孩子话里也是有需要的,说回家那么早干嘛,好不容易周末你不上学,我能多上一会班。孩子立马表现出抵触情绪,说你们大人有手机消遣,我们小孩又没有,你上班我又很无聊。听得出来孩子情绪很激动,我下意识觉察到我只在满足我自己,确实没考虑到孩子。回到家后,我找孩子一起商量,我们约定了下班时间,睡觉时间,既满足了他想看电视的需要,也满足了我上班的需要,孩子心情一下子好了很多。当双方都有需要时,我们要学会思考满足双方需要的策略。我比较在意和孩子的和谐关系,很多时候我愿意先满足他的需要,你们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