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两个孩子看春天活动已经持续几天了,今天去摘了草莓。我自己都玩的很开心。
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个觉察,就是我们做为父母的语言和行为对于孩子的引导和影响。
买过门票之后,就开始了大采摘活动。我们普通人得想法都是已经掏过钱了,要么吃足够多,把钱吃回来,要么有浪费的心理,吃到不好吃的 吃一半可能就扔了,也会告诉孩子我们买过门票了,你可以随便摘,同时要尽量多吃,因为出去之后我们摘得还要付费。当我今天这样说时,看到萱宝似懂非懂若有所思的样子,我知道这是我需要去发掘和看到的点。
其实我很能理解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因为毕竟我们小的时候物质相对匮乏,吃饱穿暖没问题,但是吃好穿好却不能,所以对足够物质的渴望和占有就比较多,尤其是低成本的拥有,同时我们的被家庭教育模式就是不占是傻子,尤其是你已经有所付出得基础上。占就理所当然。
但是真的好吗?真的合理吗?还是这样的教养模式真的能占到便宜吗?还是我们付出了隐形的更大的代价?
时代不同,我们对待物质的态度也不同。
站在更大的格局,东西是为人服务的,我拿到我被满足的部分即可,至于有没有和我付出的金钱价值对等,那应该是次要的,因为不对等得部分被我们用非要对等得方式强行拿回,可能增加的部分是会成为我们的负累,而非应有的价值。它本可以流向更有价值得地方,它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如果把物也视作有生命得,那么它可能再它生命的其他时刻其他地方以更合适的发光发热。
当我心里一直在盘算有没有吃回来,会不会吃亏时,其实我丧失了这项活动我最初的需求,就是放松休闲带孩子体验,也把自己放在弱势位置,觉得买家没有卖家精,不管怎样你都会被算计,让自己心里带着愤怒和不公平感,结果我被自己的思维给局限了,困在计较算计中不能自拔。得不偿失。
于孩子,他们其实没有那么多的想法,起初只是怎么开心怎么来,体验到动手劳动得愉悦,但是会不会经由我们的言论夜变得有负担,有压力,觉得要像父母一样需要吃足够多才不亏?觉得商家都是精明刻薄?变成和我们有同样价值判断的人?也会塑造他们心里商人得想象?
所以,小心我们的思想,它会变成我们的语言,小心我们的语言,它会变成我们的行动,小心我们的行动,他贵成为我们的命运。
加上一句,也会影响孩子的命运。
最后,我接受我目前的思想和行为,它是我的一部分,它是由我的经历和思想加工得来的,它在曾经某个时刻也与我有利,所以我接纳他,同时我也愿意用不同得角度看待和处理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