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你是何时发现“你自己是你自己”的?

你是何时发现“你自己是你自己”的?

作者: 加州学姐 | 来源:发表于2018-01-08 14:18 被阅读0次
    你是何时发现“你自己是你自己”的?

    最近我一直在思考:什么样的自我认知才最有利于在现实中行走,既不妄自菲薄,也不沾沾自喜;既能拥有闪亮的理想甚至敢于异想天开,又能过好每一个普通的日子,做好眼下每一件不起眼的小事。

    自我,希腊语:Ego;英语:Self;维基百科是这么定义的:“自我”是一个人类对于其自身个体存在、人格特质、社会形象,所产生的一种认知、意识与意象。佛洛伊德将心理的我分为三个层次,分别为本我、自我与超我通常,缺乏自我意识,会表现得比较平庸,有时会分不清自己和别人的界限,事业上有点烂泥扶不上墙;但是自我意识太强又难免偏执,唯我独尊,甚至很难和别人展开合作。作为个体来说,怎么能适度“自我”?也就是说,如何能足够自信而不太自我。

    三年半前我刚来美国时听糖蒜广播(不知道现在这个节目还在不?),她们曾经在微博上发起一个话题:你是在什么时刻发现”自己是自己的。对,就是你什么时候觉得自己是这个宇宙上与众不同的唯一存在的?这个话题乍一听很吓人。

    离开北京前我去看了一场邓紫琪GEM的演唱会。现场她对成千上万的年轻歌迷们说了这样一番话:无论别人赞美或者批评,喜欢还是不喜欢,成功还是失败,她是这个宇宙上唯一的邓紫琪。话一说完,我心头一震。我分明听到了现场90后们发自内心的认同和赞许。邓紫琪是在20岁出头就意识到了这一点,多么重要,多么幸运。

    这种对自我的认识,我管它叫主体意识,我来得比较晚,跟85/90后,即将成年的00后,尤其是我儿子这种10后们完全没法比。用李一诺的话来说:三十多岁以后开始小时候缺的补课了。我虽然生于80后,但是从小到大都被集体主义的思想“毒害”很深,很小的时候就在践行孔融让梨,怎么干的呢,爸妈买5块糖回来让我分,我给姐姐2块儿,哥哥2块儿,只剩1块儿给我自己(宝宝心里苦,但是不说)。后来我一直想问我妈,究竟是因为穷不能多买1块儿,还是为了故意考我?3个孩子干嘛不买3的倍数,还让我为一块糖受煎熬。这种事儿,如果更自我一点儿,就应该自己留3块嘛。由于深受集体主义教育的“荼毒”,每次开会,看到每次很多人涌进会议室,我都会默默的清点一下人数,以确认椅子够不够。

    小时候考第一名或者作为全国竞赛全校唯一获奖人时我也没有觉得我有什么不同,我认为那可能是一次两次的运气,转瞬即逝;老公当年对我一见钟情时,我也并没有觉得是我哪里特殊,只是恰巧是我而已,并非非我不可;工作以后更是如此,大公司的流水作业,同样的职位很多人一字排开,你走以后不出几天就有人可以轻松顶替。一直我都觉得,我实在没什么特殊,只是碰巧我在那个时间那个地点出现了而已。只是在我离开之后公司股价跌至冰点,我多少觉得自己还是有点重要的(玩笑一下)。

    发现“我是我”这个事实,差不多是在儿子出生以后,尤其是在他会表达情感后,每当他极度欢乐或极度沮丧,需要妈妈的时候,别的人,无论地位、声望、财富如何,无论男女老少一律不行的时候,我才后知后觉地发现,原来我是这个世界上李礼唯一的妈妈,哪怕找遍整个银河系也再也找不到一个一模一样的我,可以带给他如此强大的安全感和幸福感的三十多岁的女人。胖也好,丑也罢,在他眼里,只有我是他唯一的妈妈。我是唯一的李学,是全世界几十亿人中唯一的一个。与此同时,我也认真地发现,在父母眼里,我也是整个宇宙最特别的唯一的存在,在他们眼里,我千金不换。2018年结婚十周年之际,我也欣喜的发现,在老公眼里我很独特,尤其,我还是他爱女陶陶无可替代的亲妈。

    人的自我认知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我们永远行走着,不断地抛弃旧我,迎接新我,同时又在期待着遇见未知的自己。那个梦想中的自己和现实中的自己有没有差距,对此,你有多满意。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你是何时发现“你自己是你自己”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blbn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