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品 正信希有分
原文: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得闻如是言说章句,生实信不?”佛告须菩提:“莫作是说。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须菩提!如来悉知悉见,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何以故?是诸众生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无法相,亦无非法相。何以故?是诸众生若心取相,则为著我人众生寿者。若取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是故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以是义故,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译成白话文:
须菩提对佛说:“世尊,会有很多众生,听到这样的话,生起真实的信心吗?”
佛告诉须菩提:不要这样说。如来离开这世界以后,第五个五百年开始的末法时期,有持戒修福的人,听闻这些章句之后,能够生起信心,以此为真实。应当知道这样的人,不只是在一位或几位佛前种下了善根,而是已经在很多很多数不清的佛前种了善根。听闻了这些章句,哪怕只在一刹那生起清净的信心,须菩提,佛都知道,都看见了。这些众生,会得无量的福德。为什么呢?因为这些众生,不再执着于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不执取法相,也不执取非法相(空)。为什么呢?因为这些众生,如果心有取相,就是着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如果执取法相,就是着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为什么呢?如果执取非法相,即是着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所以,不应当执取法相,也不应当执取非法相。因为这样的缘故,如来常说:你们比丘,知道我所说的佛法如同乘筏渡河的比喻,渡过河就要把筏舍弃。法尚且要舍弃,何况非法呢?
帮助理解:
在前面第一至五节,佛陀主要提出了三点:
1.发无上菩提心的菩萨,应当这样安住、降伏他的心:一切众生我都要去度,但度了众生后,心里不能想着我度了众生。就好比我们做了好事之后,心里不能想着我做了好事。如果心里想着我做好事,你就还没觉悟,还不是菩萨(还没证悟成佛)。
2. 对一切现象都不执著,也不受外界的影响。
3. 我们肉眼所看见的,都不是事物究竟真实的样子。如果明白到你所看见的,并不是它的真相,你就觉悟了。比如你看到一朵花,这朵花这个样子是永恒的吗?不是的,你现在看见它很漂亮;但是有一天它会枯萎不存在了。
承接上面,现在须菩提问佛陀,后世的人信奉这些教授吗?佛回答说,信奉这些教授的人都有很深的善根,会得到很大的福德。为什么呢? 因为不执着于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就没有了分别心。没有了对错、好坏、贵贱之分。不执着于世间种种,也不否认一切。心就清净自在了。(我相是指执着于自己。人相,不是指一个人或一群人,而是指一切有情众生。众生相是指所有的现象。寿者相是指存在时间的长短。)
““无法相,亦无非法相。” -- 法就是指一切现象,非法是指无,或空。既不执着于世间的所有现象。也不否认世间的一切现象。注意世间而不受世间的现象所困扰所束缚。
“若心取相,则为着人我众生寿者。” -- 心有取相,即是有执着心,有分别心。
“若取法相,即着人我众生寿者。” -- 执取法相,即是对世间一切现象有所执着。
“若取非法相,即着人我众生寿者。” -- 执着于空也是一种执着。
“是故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 -- 所以不应执取有,也不应执取空。
“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 -- 佛为我们讲经说法,就象渡河用的舟筏,这个筏你到达彼岸之后就得舍弃。拖着它你走得很慢,也走不远。
“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 佛法也是法,但是执着于佛法也是错误。佛法如药,能治疗心病。但药不能天天吃。就好比一个人感冒吃药好了,药就该停了。但是下一次再感冒,你知道还要吃药。有时候佛法都应该暂时舍弃,何况世间种种法呢。
对事情的真相不了解,就会迷惑。有执着、有分别心就会产生种种烦恼。佛告诉我们,事实的真相要清楚,清楚叫做看破,看破了,自然就放下了,不再烦恼痛苦、忧心忡忡。
佛还告诉我们不要执着于佛法和世间法,但也不应统统舍弃。比如学佛并不是说你就不出去工作了,不能玩乐了。该工作去工作,生活还要继续,该应酬还的应酬。该干嘛还干嘛,只是遇到什么事情都不再执着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