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已过,月饼余剩不少。月饼太甜,多吃两口,甜蜜可口不再,满口黏沉,粘腻齁嗓。
中秋尝月饼,我喜欢泡上一杯浓茶,一则可以自己满足一下自己闲情雅致的虚荣心,二则这可解口中甜腻之感。浓茶带苦涩,可缓解舌头神经对甜味的麻木,压低对甜味感知的阀值。偶尔尝点苦,更能感受到甜的清爽。有时候我们会觉得空调房里的雪糕不冰,吃完雪糕后的西瓜不甜,就是此理。
远古时代,食物匮乏,甜的食物大多数是营养丰富。我们为什么品尝水果是甜的,并不是因为水果客观是甜的,而是因为人类必须把它内含的能量品尝为甜味这种舒适的感觉,人们才会去吃它,才能获取营养,得以生存进化。
同理,苦的感觉,并不是说我们品尝的东西它含有苦素,而是人类在亿万年进化的过程中,把对机体造成损害的东西,设定为是厌恶、不美好的和不舒适的感受反应,才能有生存的资格。要不就会被淘汰。所以苦的东西一般都有毒,都是对人类有害的东西。
人类趋向于甜,避免苦,几百万年的进化,就变成了基因里的本能。对甜味的偏爱是人的天性。人在吃甜食的时候,大脑当中得多巴胺神经元会被激活之后,它会释放一种一种名为阿片类物质的化学物质,这种物质与吗啡类同,当大脑感觉到这种物质带来的兴奋的时候,就会对它产生更多的渴望。
人类把味觉中的苦味等同于视觉中的黑暗一样,是危险的信号。而且实际情况确实如此,植物毒素,有毒金属,变质的蛋白质和酸腐的脂肪都有一种讨厌的苦味。
从概念上来说,甜和苦是一对相生的兄弟,跟大小、多少、兴奋和低落,好和坏,喜和悲一样是相对的。如果我们这一生比做一条纸带的话,无论在这条带上的哪一个点,甜和苦应该都是相等的,不相等的只是我们感觉上的落差,或者说是心理预期上的错位,是一种错觉。
所以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看这条纸带更像是一条甜和苦各站两端的一条渐变线。这条带子上我们看到苦的太长,甜的太短。人们总感觉生活中好的东西太少,坏的太多;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以语人无二三;甜蜜时光过得太快,痛苦总是煎熬;
造成这种错觉主要有几方面原因
一,甜和苦的边际效应
边际效应,百度百科通俗的解释是:
我们向往某事物时,情绪投入越多,第一次接触到此事物时情感体验也越为强烈,但是,第二次接触时,会淡一些,第三次,会更淡.....以此发展,我们接触该事物的次数越多,我们的情感体验也越为淡漠,一步步趋向乏味。这种效应,在经济学和社会学中同样有效,在经济学中叫“边际效益递减率”,在社会学中叫“剥夺与满足命题”,由霍曼斯提出来的,用标准的学术语言说示儿是:“某人在近期内重复获得相同报酬白目录数越多,那么,这一报酬的追加部分对他的价值就越小。”**—『引用于:边际效应.MBA智库百科』
边际效应如上图所示。
当你焦渴难忍 ,口舌生烟时,给你一瓶矿泉水,你会如饮甘露,如上图0点到c点的水量,你可以得到0点到D点的愉悦度。然后再给他第2瓶矿泉水,如图c~c1得量,你喝的可能就没有感觉那么甘甜了,你得到的愉悦度只是D到D1的量,相比第1瓶矿泉水,1/4都达不到。再给你第3瓶,你可能就没什么愉悦感甚至会反感和拒绝。
这样的例子,我们的生活中比比皆是。
恋爱的时候, 对方的一个问候,一个眼神,能让那个小心脏啊蹦蹦乱跳一晚上,乱了心,掏了肺。牵手步入婚姻的小屋后,唠叨,嘶吼,就差拿菜刀了,或许对方屁股都不想挪一下。感觉婚后给对方每一顿丰盛的晚餐,一件贵重的礼物,都不如恋爱时的一个眼神管用。于是都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其实人还是那个人,爱还是那份爱,心还是那颗心。只是我们感受爱的神经由于边际效应,获得感趋于平缓。如上图的b点往后,一根线就将趋近于平行。所以我们都说婚姻本就平淡如水,不就如此吗?
痛苦亦是如此。你应该有过在大冬天的时候凉水洗手的经历。把刚从裤兜里抽出来的手试探性的点到凉水的那0.1秒,就会直打哆嗦。但是在适应了以后,在水里洗手一分钟,你会有所不适,但起码远远低于接触到水那0.1秒那种不适感的600倍(60÷0.1)。这个洗手的问题是基本常识,每个人都知道。但在生活中的很多方面,人们会经常陷入这种直线思维。
如上图所示,当你观察一幅曲线图的时候,你会很自然的想象出曲线的末端,按照一条直线自然延长。
但我们新生入学,或者新兵入伍,前面几天训练的完,就苦不堪言。这时一想到这种训练,还有三个多月,甚至两年, 担心焦虑,恐惧自然而然就会产生。
这个时候就像站在上图的F点,想象着到时候在E点的那个痛苦程度,肯定会有焦虑情绪。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就会发现之前的焦虑是多余了。
手上破个皮,流个血,都痛苦的好几天,让你想象着如果没有手没有脚的话,估计会生不如死。我们日常所见,那些残疾人,虽说幸福感相对没有正常人高,也不会生不如死,也有笑脸和欢乐。
这种直线思维放在甜的那方面,也是如此。孩子考了50分,父母给报个补习班,一个月下来轻轻松松就提高了20分。于是父母们会欢欣鹊悦,觉得按这种进步速度,半年下来就可以考到全班第一了。结果是从70分提高到80分,可能需要三个月。从80分提高到85分,可能需要半年。再往上的进步培训班的作用可能就微乎其微。然后父母又会焦虑,孩子这样的进步速度和你死个头啊,都会埋怨培训班老师现在是不是偷懒了?还是换老师了?
甜和苦的边际效应,通俗来说,就是我们对甜和苦都有一定的耐受力。甜给的多了,就会对甜有耐受力,会放大苦的痛苦感。这个最常见的是体现在父母对孩子的溺爱行为。
苦吃多了,就会对苦有免疫力,增加对甜的敏感性。一点点的好处,可以得到几倍的愉悦感回报。
孩子天天考个98分100分的,我们会习以为常。如果经常考不及格,突然一次考了80分,你恨不得给他来个满汉全席庆祝一下。这就是愉悦感回报的落差。所以我们尽量要做雪中送炭的事,和锦上添花相比,后者给对方的感受是天壤之别的。
不仅要明白其中的道理,而是应该怎么去做。
1,第2杯半价。你应该经常看见,是这样的促销活动:第2杯半价。意思就是在顾客买第1杯的时候,需求已得到了一定的满足。对第2杯的需求会打个折扣,而第2杯半价,正好符合了顾客当时的心理需求。要主动降低自己的心理预期。如下图要把希望值放在L点,而不是在k点。
工作上和学习上前期取得的一些小小的成绩,不要过于沾沾得意,因为往后所付出的努力,得到的回报以及愉悦感,都会打折扣。抱有直线思维式的期望,只会增加后期的挫败感。工资从3000涨到5000,幸福感满满。但别认为那些月入5万的人就比你幸福10倍, 他们并非天天笑呵呵,也一样忧愁、悲伤、憎恨,离婚、自杀。不要迷失了方向。
2,归零心态。如上图,把自己当时在A点的状态恢复到0点。把心中的那杯水清空。太过沉没以往的成功荣耀、辉煌、掌声和成绩,必定会迷失自我;太过纠结于昔日的失败、无能、平庸或污点的话,也会裹步不前。大学刚毕业,忘掉自己的毕业证,自己的211,985,敢于从端茶,倒水,抹桌,端盘开始。
3,自找苦吃,以毒攻毒。 我们从小打疫苗,“种痘”就是用一种病毒注射打造终生的免疫力,就是自找苦吃,以毒攻毒的经典例子。但是要求我们注射进去的是痛苦,以达到对痛苦的免疫。
类似于上图,把原点从0点移到B点,在B点的情况下,一个单位值的苦,只产生1/2的不适感,而一个单位值的甜,能有近4倍的愉悦感回报。这就是对苦的免疫和对甜的敏感,双重放大作用。
自找苦吃,不是让人咬着牙关苦苦坚持,那是一种煎熬。类似于上图, X轴终于到了B点,而Y轴不动。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再B点左右都是苦的。所以必须要求x轴和y整体移到B点,这个时候,虽然B点属于之前整个界面的痛苦区域,但是按照b作为新起点,在原区域的痛苦区还是能找到愉悦感的。成功不是苦苦的煎熬,而且看着内心那一颗的启明星,做能让自己感到愉悦享受的事。我不否认努力,但反对那种苦苦的努力,反对以难熬的日子作为夸耀的资本。
努力的前提,应该是把要做的事,找到一个可以分泌出让我们感到愉悦蜜汁的点。
这个就要求我们必须建立在“这是我的决定”的自我感觉前提条件下。只有自己心甘情愿去采取行动,才有动力。只有发自内心的能量,才能经得起锤炼,化为韧劲。被迫的选择,过程只是个煎熬,很难形成继续不断的动力源泉。
也许你可以去试着一尝一尝你遇到的苦,因为不适感都是苦的本质。而你凭着成熟的时空感,并收集各方面能量,持续的支持自己投入的努力中,化解掉这份苦的本质,你就会变得强大,并找到付出和坚持的快乐。
我们常说的走出舒适区域,便是如此。
体育运动员要提高成绩,经常要负重运动。要经常在日常的训练过程中制造各种麻烦。喜欢吃辣的人第1次吃辣都是有不适感的,经过一次是从辛辣的痛苦和不适中获得某种快感,你就会逐渐对这种不快感产生一种依赖。
拖延症就是一个很明显反例。你住在一个屋子里,追求的是舒适,而打扫会带来不适和痛苦,你就不会去收拾,最后会变得更加困难,就会产生自责和焦虑,困难又会持续增加,就会越感痛苦。
相对比前面的例子是一种快乐的良性循环。而后面是一种快乐的恶性循环。我们肯定应该追求前者。
二,时间和空间的不对称
物理学上来说,物体的存在要不时间换空间,要不空间换时间。我们的苦或者甜亦是如此。我们经常吃药,都会一口闷,这就是空间换时间。吃个雪糕冰棍,得一口口的舔,一口一口的尝,这就是时间换空间。这是人对甜的偏爱,对苦的厌恶,做出的本能策略。一件事情产生同样的能量值,苦的感觉要比甜的感觉强烈的多,就像你丢了10块钱所产生的痛苦感要比你捡到10块钱产生的愉悦感要强烈。
所以就会有一种错觉:快乐是短暂的,痛苦才是生活的本质。
吃药大家都懂,对待生活中的日常策略,常常不尽人意。我们经常是甜蜜一口闷,被动的等着痛苦过来,逼着我们一口一口的尝。
让我们常常大吃大喝,懒得运动,最后就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狐朋狗友,吃喝玩乐,懒的得学习,应了那句名言:肯吃苦苦半辈子,怕吃苦苦一辈子!沙发电视手机,懒得打扫收拾,所有的这些等等,不就是甜了一口闷,等着苦来慢慢尝吗?
世界著名作家、大思想家斯宾赛耶.约翰逊曾经说过,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所以时间空间的转换,也是一直在变化中的。空间太大时间就会缩短。时间变长空间就会缩小。我们消耗甜,会积累痛苦。我们消灭苦,就会积攒愉悦。
每个人都喜欢舒适,但舒适是什么?“舒适”就是不用努力,不用付出,没有竞争,不被打扰的活着。有一个问题是,甜和苦是相生的,没体会过甜,不知道苦,反之亦同。我们来看一下这个“舒适”的状态,在这种理想情况下,是无甜无苦的。但有两点:
1,这种状态下不是永恒的,变才是唯一不变。
2,这种状态下不变的方向只有一条,沿着痛苦条条轴向下。
所以追求承恒的舒适,得到的只是痛苦的归途。
人们总想能中个大奖,相信后半生就只有幸福舒适了,但现实是,生活中突然中了大奖或继承了一大笔遗产的,到最后大多数都没有好结果。
所以我们应该追求的是一种积极的快乐,高级的快乐,主动的快乐,这种快乐能让我们提高生存的优势。像日常生活中累的半死跑了5公里,花了一个钟打扫干净了房子,连几天熬夜终于完成了一个项目,我们都能得到一种愉悦感。有快乐吗有?有!痛苦那?有!那一种叫痛快的舒适感,就叫积极主动的快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