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丨MM理论:关于一个披萨怎么切的诺奖理论 180827
企业最重要的决策前三名里面肯定有一个是【融资决策】:在什么阶段你要怎么融资,是发新股票,还是发新债券,或者到银行贷款,要不要分红,分多少,留存多少利润,应该什么时候进行股票回购?
企业的融资决策是怎么做出来的?公司融资的时候是发行股票好,还是发行债券好,哪个对公司更有利?
公司金融学奠基石的理论:MM理论(Miller&Modiogian,1958年)——描述了企业融资决策和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
三条推论:
1. 在没有摩擦的世界里(无税收),融资决策与企业价值无关。
企业价格应该等于未来价值的现值,P= PV(value)。如果不等,就会有人进行无风险套利(空手套白狼),两个公司的价格最后一定会回到均衡,也就是回到它们一样的价格。
即:一个企业的市场价格决定于它未来能创造的价值。所以用股票融资还是用债券(或者其他方法)融资,价格都不受影响----Irrelevance of Capital Structure,资本结构无关论
MM定理就像一个披萨理论:一个公司的价值就像一块披萨,它取决于面粉和水是多少,至于你是切四块还是切六块,对披萨的大小(公司价值),是没有影响的。
2. 当有税收存在的情况下,因为利息的免税效应,公司价值随着债务比例上升而上升。而增加的那部分价值,就恰好等于利息乘以公司的税率。
税负越重,越应该多用债权融资----因为这会提升你的公司价值。
3. 当债务存在着破产风险的时候,一个企业的价值会随着债务比例的上升而下降,而下降的价值就等于公司总价值乘以破产的概率。
好的理论是什么?用一个最简洁(parsimonious)的框架模型解释最多(rich)的现象。
——学会这种思考逻辑:先假设一个没有摩擦的世界,然后一步一步地加入这个摩擦,让你可以估算每个摩擦对公司价值的影响。然后从这里作为起点,你就可以动态地思考下去,用这个理论作为标尺(benchmark),去度量和评估不同条件下的融资决策。
MM定理就像公司金融的地平线定理。
172丨优序融资理论:“老干妈”为什么偏不上市? 180828
缩略版输出:
1.在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为了克服信息不对称,向市场传达一个更加正面的信号,企业会按照优序融资理论行动,内部融资>债权融资>股权融资。
2.优序融资理论在中国市场遭到了挑战,其原因就在于我们是一个半市场化的市场,不能以国际经验来简单套用。
详细版输出:
现象:
老干妈:2013年,光税收就5个多亿,也没有任何债务。20年,所有的扩张都是用自己的利润实现的。
阿里巴巴:在美国上市之后,就没有再发行股票融资过,而是迅速地发行了10亿美金的企业债。
八十年代,美国五百强企业CEO/CFO调查反馈融资决策:内部融资 > 债权融资(银行贷款、债券)> 股票融资
优序融资理论(Pecking Order Theory):Myers&Majluf,1984
(融资决策中最基础的定理:MM定理;加上“信息不对称”这个摩擦→→优序融资理论)
由于外部投资者和内部经理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经理人的动作会被解读成某种信号(signal)
回到例子:
----娃哈哈、老干妈:
完全可以靠内部融资完成发展的任务,这么高的利润,自然不愿意别人来分享。
公司在宣布新项目投资的时候,如果是用自己的利润投的,会博得市场的正面反馈,而想用增发来进行融资的,市场会给出负面的反应。
----阿里巴巴,还有很多大企业:
在上市后,都愿意采取发行债券融资的办法,其根源就是在于,要克服信息不对称,向市场传达一个更加正面的信号。
A股市场貌似不符合这个顺序?
A股市场是个“僧多粥少”的地方,每个上市名额都意味着权力(甚至是地方政绩)----所以我们有一种感觉:只要上市就赚钱。
再加上市场管理的水平不是很跟得上,对于违规的处罚又不到位,所以市场很多时候就变成一个“钱多、人傻、速来”,信息严重不对称的市场。
在这种情况下,A股的股权融资反而变成了一个“便宜”的融资渠道,所以发生了逆向选择的问题。
(另:股权融资在克服信息不对称这个问题上要花费更大的代价。但上市融资也是有一定好处的:它可以实现跨越式的增长,提高社会知名度等等。)
对我们平时买股票的帮助?避开那些一天到晚搞定向增发的公司。
如果一个企业一天到晚搞再融资、定向增发,这就发出了信号:企业不挣钱,或者挣了钱不肯拿来分红。
e.g. 前一阵子,有一只非常好的绩优股“格力”大跌了,就是这个原因。它账上趴着七八百亿的现金,却不用自己的钱,反而打算用定向增发的方法去收购银隆。那么市场就把它解读为,银隆这个项目风险大,前景不是很确定,所以就给出了一个负面的市场反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