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晨难得闲暇,和朋友聊天,她吐槽她家儿子贪玩、不好好学习、习惯差……诸多的缺点让她身心疲惫,烦不甚烦,最后长叹一声:“啥时候才能长大啊!长大了我就不操这些心了。”我笑着说:“自从咱们多了妈妈这重身份,咱们的心恐怕再也闲不下来了,只要明天和今天一样,那就已经是很幸福了。”
我想起我姐,她家三个孩子,那些年,姐姐和姐夫地开着一家粥铺。早上四点多出摊,晚上九点以后才收摊,根本没时间照顾孩子,当然也顾不起保姆。仨孩子小的时候都是大的照顾小的,互相拉扯着长大的。幼儿园、小学时都很懂事,在校认真学习,回家到摊位正遇上吃饭高峰时,还帮妈妈端饭、收拾餐桌、刷碗,回家自觉写完作业睡觉。
每天晚上回家后,几个孩子都已经熟睡了。在狭小的出租屋里,姐姐从围裙兜里掏出一大把零钱,姐夫整理零钱,姐姐检查孩子们的家庭作业。那个时候,日子过得很艰辛,但很有盼头,感觉也很幸福的。
她家仨孩子小学时成绩都很优异 ,这使姐姐姐夫的劲头更足,更加起早贪黑地赚钱,不仅供孩子们读书,还在她谋生的城市买了房子,落了户口。从穷乡僻壤走出去 ,拼搏了十几年,终于扎根在繁华的城市,有了属于自己的家,那该是怎样的欢喜呀。
后来孩子们陆续上初中、高中,按理来说,生活环境变好了,孩子们也长大了一些,该更懂事了。事实却恰恰相反,小的时候依赖父母,不懂得偷懒,听老师家长的话。人长大了,胆子也大了,离开父母的视线了,就开始放纵自己,学习成绩也一落千丈。
两个女儿虽没考上好大学,但三观还正,大学毕业后都找了工作,能独立生活了。儿子从小被父母、姐姐娇惯,任性、自私、好吃懒做,上了个专科,不是专业对口的工作还不干,一晃在家啃老就是一年,后来勉强找了一份工作,却不好好干,晚上打游戏到三四点,上班的状态可想而知,凑合了不到一年,就被炒鱿鱼了。后来恰逢疫情,这给他不工作一个更合理的借口,又在家躺了大半年,如同过去的大家闺秀,足不出户。游戏打累了就睡觉,睡醒了就打游戏;姐姐把饭做成,喊他他就来吃,不喊他就不吃。一个大喇喇的男人,四肢发达,头脑聪明,却整天如巨婴一般被照顾着,做父母的心能闲吗?
姐姐前些年,年轻力壮,拼命赚钱,虽改变了物质生活条件,却过多地透支了身体,不到五十岁就一身的病,还荒废了孩子,让孩子长成了精神贫穷者。
养育孩子如同种庄稼,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与其人到中年忍受“啃老族”的煎熬,还不如年轻时在孩子身上多花点时间和精力。小时候父亲常感慨:“我儿不如我,要钱何所用;我儿比我强,要钱何所用”,现在才明白他老人家的意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