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们定义场景,要知道面试的流程。
大多数公司的面试环节一般会经历初面、复面、终面。当然,有的公司可能会简化、有的公司更为复杂(比如500强或者外企等)。你可以理解为,这是一个游戏通关的过程,关卡不同,你所面对的BOSS也不同,通关需所需的技能也不完全一致。
在初面环节,参与对象一般为HR,如果在这个环节挂掉,可能有以下原因:
1.形象与公司企业文化、职业特质不符
2.对面试岗位的岗位职责不熟悉、对应聘公司不了解
3.沟通能力达不到岗位要求
4.面试官觉得你不够忠诚稳定
外在形象、沟通、企业熟悉这三类情况,求职者在面试中,自己很容易能感知到是哪里出了问题,从过往招聘经历中,第四个原因的隐藏性高,自己不容易发现和改进。
忠诚稳定不是说让你一辈子在这家公司干到退休,而是作为求职者,你表现出来的情况,应该是首要看重工作内容本身。
但大部分人在沟通过程中的焦点,是在薪酬、福利、试用期时间等其他维度。
之前我分享过关于面试准备中的两个关键词:“诚意”和“兴趣”,这两个东西一定要在初面交流你中体现出来。
怎么体现呢?
调整面试中的语气,状态和情绪,对工作内容有热情,对公司专一,有向往。
我记得之前面试过一位求职者,在回答问题的时候,没有什么眼神交流,左看看右看看,但并不是紧张导致的,似乎在打量公司的环境是否和自己匹配。
既然都来面试了,在等待的时候,你肯定会看下公司环境,不至于在交流中,还在判断?
说明你对公司没有什么向往,在该做某件事的时候,你在想其他事,关注的重点并不在岗位本身。
这是非常不可取的。
在复试环节,参与对象一般是用人部门直接上级,如果在这个环节挂掉,可能有以下原因:
1.面试沟通缺乏逻辑性
2.简历部分经历夸大
一般来说,在初面,HR不会做过多的筛选,除非你的某些不合适的特征太明显,毕竟宗旨是不错过任何一个对的候选人。
复试环节,基本上是你的直接上级面试,会重点剖析你的过往经历和专业能力。
面试官在这个环节会沟通得很细致,有些人因为简历夸大,也就是实际并没有完整的做过某件事或者某个项目,但是简历表述上全部都做过。
所以,面对一些细节,比如数据结果、操作流程、异议处理等小问题,是回答不准确或者回答得磕磕绊绊。
还有,在阐述经历中,没有逻辑,说不到重点,让面试官无法判断。
解决复试挂的方法,一是简历尽量真实,只优化,不作假;二是,学习结构化沟通和呈现,类似于读书阶段做数学简答题一样,不能直接给答案,要有计算和推理过程。
比如,做成功一件事情,要讲清楚这件事的难度是什么?做成可什么结果?你解决这个难题的方法是什么?
从这些可视化的操作流程中,你提炼出了什么可以复制到其他类似的事情处理中。
总分总、金字塔原理、5W2H等结构化方法,都可以很快的熟悉和使用。
在终面环节,参与对象一般是用人部门负责人、分管副总或总经理,如果在这个环节挂掉, 可能有以下原因:
1.对于过往经历缺乏深度思考和总结
2.看不到或者说看不清你的未来潜力
能过初试和复试,说明你在他们心里是基本可以的,但是还不足够优秀给你发offer。终面要考察你的宏观意识。
有宏观意识的人,一般可塑性更强,只知道自己岗位的一亩三分地,不了解行业,不了解整个业务流程,很难在本岗位做延展。
如果终面容易挂的话,就从上述两个原因出发,进行改善。
首先从过往经历中总结出方法论。
具体的操作步骤是分类列举岗位关键事项,从模型、运用逻辑、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典型问题、实践经验(背景、实践对象和结果),全部梳理清楚。
不管面试官从哪个维度去提问,都能应对自如。
其次,适当跳出岗位本身,了解行业宏观信息。
开始从公司内部思考,自己所在部门在公司业务流程中充当什么角色?部门的上游部门和下游部门是什么,分别做什么,连贯起来整体的工作流程是怎样的?
接着从公司所处行业来思考,整个公司在行业中处于什么位置,有哪些优势和劣势,行业内近期大致的新闻和关键性消息有哪些?对行业中的公司有哪些影响?
能做到这些,面试官会认为你非常专业。
哪个面试环节容易挂,参照对比,从核心原因中去找到对应的解决方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