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7.22 周六 晴
一早儿子陪我坐公交把我送到高铁站。
车站只有候车室才有座椅,于是,儿子回去,我进候车室坐等其他老师,捎带休息。
9点25分,G2811准点驶离邯郸。
列车从北向南向东,途径安阳、郑州、商丘等,凡十站,最后到达上海虹桥站。
车窗外的天空,从灰蒙蒙到逐渐清晰,再到一碧如洗。
车窗外的空气,从干燥,到逐渐的湿润,到最后感觉湿热裹身。
车窗外的农村建筑从砖瓦平顶房到尖顶房,到粉墙红瓦、粉墙黛瓦。
从自然景观到人文景观,隔着车窗,从北到南逐渐过渡,依次展现。
六个多小时的时间,我们就从暖温带过渡到了亚热带地区,从半湿润地区过度到了湿润地区。
列车在郑州和滁州站停车较长。
在滁州站时我走上站台向远处望,果然看到“环滁皆山也”。
孟子说“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欧阳修在滁州任上与民同乐,实在是践行了孟子的思想。喜欢欧阳修这个老头儿,为政清廉,乐民之乐。词文造诣高,且能奖掖后进,千古伯乐,非他莫属。
只是不知滁州西的涧边还有没有幽草,不知深林处是否还有黄鹂在鸣叫。或许野渡也已成了度假村了吧,那只横了千年的小舟再不孤独。
下火车倒大巴,隔着车窗向外看到郁郁葱葱的行道树,明显与北方的品种不同,路边还有一树一树的夹竹桃花正灼灼其华,粉的,白的,甚是热闹。
到宾馆门口,已是下午16:52。待入住手续办妥,进入房间,已是17:44。
七个小时的行程,加上后来的折腾,疲惫至极。
此次来沪学习,几多期待,几多忐忑。
之前从来没有参加过这么高规格的培训。作为草根教师,仰望着特级教师的语文素养、教学理念;作为没见过大世面的农村人,也仰望着大都市的繁华。井底之蛙要走出家门,到大世界里去看看,此种欣喜之情,无以言表。早就是以朝圣的心态向往着一路向东了。
虽然同行的老师不知道我的身体情况,自己还是清楚的,不知道这几天的学习自己能否顺利坚持下来。
相信一切都会好。
2017-7-23 周日 晴
早晨一睁眼,窗外已大亮。
听见鸟鸣啾啾。看表,还不到五点。
没有睡意,遂起身。
望向窗外,紧挨着华庭酒店的是几栋有了年代的厂房,有些破败,更远处有两座已被推到,一片空旷之地被断砖残瓦以及垃圾所覆盖,甚是荒凉。
再向远望,几处新楼正在崛起,取代了近处的残败之景。
据说,我们所处之地属于上海的郊区,故看不到影视画面中的高楼林立,更不见其繁华。不过,郊区也自有其优越,安静。
到旁边的如家宾馆早餐后,结伴步行到闸北八中。
八点半会议正式开始,由八中副校长作简要发言。介绍了闸北八中的前世今生,播放了“成功教育”专题片视频,最后介绍了闸北八中的刘京海校长。紧接着刘京海校长上台发言,做了《实践的学校课改》报告。
刘校长从“课改的多重解读”“国家课改是什么”“实践的课改是什么”“把握国家课改乃至国际课改的方向”四方面进行了解读。其中,有几句话印象颇深。
1、理论解决方向问题,但不告诉我们具体怎么操作,具体怎么做是实践者、工作者的任务。
2、改革就是解决问题,从实践角度研究落实自己应该做,也能够做的。
3、家长要求分数,但家长的要求不是专业的要求。
4、仅仅停留再应试教育上,教育是走不远的。
刘校长重点从实践的角度对东西方教育进行了比较,最后借用《礼记》中的“.长善救失”作结,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了要求。
下午,由徐谊老师作了《问题导向的课堂有效教学》的报告。
第一次接触“问题导向”的理论,给人以很强的冲击力。
徐老师围绕着四个问题展开:
1、这世界在发生着什么改革?
2、重新认识学习;
3、认识问题化学习;
3、问题化学习的支持系统。
讲述中,有些理论很值得作为教师的我反思。
1、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发生的行为,如果学生没有主动学习,那么学生就没有发生学习行为。
反思:看当下,我们的孩子有多少是主动学习的呢?就造字之初“学习”的本义来说,《说文》释义“学,觉悟也。”再拆字来看,觉悟是见我心,这应是一个过程,是从认识到明白的一个过程。而“习”字呢,繁体字为“習”,《说文》释义“習,数飞也。”即鸟不断地飞翔,一方面指雏鸟要不断地练习,一方面之飞翔时翅膀要不断地扇动和调整,所以说,“学”是为了觉悟,为了明白,而“习”是把觉悟到的进行反复训练,进而在日常行为中加以实践和应用。而这整个过程,只有当学习者主动时才能使学习的效果最大化,也只有此,学习者的学习才是幸福的。
2、作为教师,要发现、支持和成就不一样的学习者。
反思:作为教师,在最开始的那几年,我发现、支持的多是学习成绩好一点的学生,而那些学习吃力或不想学习的孩子,我再无力感的控制下只好无奈地选择不去发现,也就谈不上支持,更谈不上成就他们了。所以,当徐老师说“当学生考上了好的学校,只说明你没有把那些孩子教坏,而不是教好了”时,感受很深。我们常常津津乐道于自己教出了多少优秀的学生,扪心自问,如果这些优秀的学生不是我们来教,指不定更优秀呢,再者,那些所谓的“不优秀”的学生,我们成就了他们什么呢?
最后,徐老师化用周国平老师的“是孩子,更新了我们对世界的感觉”为“是问题,更新了我们对世界的发现”作结。
徐老师在讲述中,主要从理论角度对“问题化学习”进行了分析。上午刘京海校长说“理论解决方向问题,但不告诉我们怎么做”。站在实践者的角度,这句化不无道理,但我们一般认为,教学理论虽然不仅仅来源于语文实践,但一般还是来源于实践的,反过来,正确的教育教学理论又指导教学实践,给实践指明方向。只有方向对了,我们的实践行为才会少走或不走弯路。
2017-7-24 周一 晴
今早醒来,天还未全亮。
没有睡意,但仍然闭上了眼睛。同舍的董老师昨晚休息迟,担心起来走动的声响打扰了她的好梦。
鉴于昨天早晨步行到闸北八中感到有些吃力,不敢大意,准备学习滴滴出行打车,却迟迟不见的车接单,只好跟着大部队步行前往学校。
时间紧迫,而我步行速度太慢,眼看着已落在他们后面很远,恰好有出租车从后面驶来,于是打车到校,待我前脚走到教学楼下,其他老师也后脚赶到了。
上午由冯渊老师主讲《如何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并以《春》《台阶》两篇文字为例进行了分析解读。
冯老师认为,确定教学内容的依据,一是教材意识,二是文本分析。
在“教材意识”理论方面,冯老师主要借用了王荣生教授 “定篇”“例文”“样本”“用件”的课文四种功能的语文课程理论。
反思自己的教学生涯,其实在2011年之前,头脑中从来没有过教材意识,所有的文章,全部按一种课型处理,文本分析时面面俱到,教学模式化。看似自己备课时很吃力,因为每篇都可以说按照王荣生教授的“定篇”标准去备课,但实际上自己从来没有用心思考过,这一篇文字和那一篇文字教学内容一样不一样。所以,学生面对千篇一律的教学模式,时间长了,怎么不出现学习疲劳?课堂又如何高效?
也就是在2011年,对我来说是很关键的一年。这一年,我接触到了王君,接触到了余映潮、黄厚江、王荣生等一大批特级教师,才发现自己的无知愚昧,也才从他们的教育教学理论中开始有了教材意识。所以文本分析时才有了选择,有了取舍,解放了自己的同时,也解放了学生,尽量去发现每一篇文字的特质,根据每篇文字的特质对他们进行教学处理,尽量让学生一课一得。当然,因为自己对文本解读能力的不足,很多文本最合适的教学资源并不能开发出来,也发现不了。
但我相信,我会一直走在前行的路上。
下午,静安区教研员冯晶老师主讲《让语文知识“活”在生活力——综合性学习的路径与内容》。“活”字加双引号,很耐人寻味,为何呢?
从我自己来说,我的综合性学习主要是活在试题中的,看到冯老师他们把综合性学习课开展得如此扎实,真实惭愧的很。
工作这么多年,从来没有认真开展过一次综合性活动课。虽然也上过综合性学习的公开课,但是却不敢相信学生,不敢放手。记得那时是自己亲力亲为,查找了很多资料来印发给学生,让他们拿着那么一点点现成的资料去应付课堂学习,而不给他们发挥自己学习能动性的机会。想来,怎么能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呢?
向真正潜心教育的冯老师们学习并致敬!
2017.7.25 星期二 晴
今早终于用“滴滴出行”软件打车成功,为自己又学会了一项生活技能高兴。
今天上下午的课全部由上海师范大学附属第二实验学校的吴钟铭老师主讲。
上午是《初中语文专题微课程设计》,下午是《从解读道设计——初中语文教师专业能力的“转场”》。
下午放学后与冯老师同行回宾馆,一边走一边闲聊今天的学习收获,刚才把思路重新梳理了下。
就上午的课来说,在吴老师采用“问卷星”做调查时,我还是认为微课就仅仅是两年前曾经用录课软件制作的一种微型课,等到老师讲座结束,才明白自己的认识有多肤浅。微课固然是微型课,但又不仅仅指我所知道的录课软件录制的ppt讲解知识点的十分钟左右的微型课。对于微课程,我更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了。
好在,吴老师用通俗的比喻解释了微课与微课程的关系。
他说:如果说微课是一篇文章的话,微课程就是若干文章组成的有逻辑性的集子。我们有了微课程的理念、意识之后,把某些个小专题通过集中聚焦的方式,反复、循环、再现、巩固等一系列过程,利用学生的碎片化时间呈现出来,让学生系统地学习,从而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当然,在现实的教学操作过程中,依我们当地的现实条件限制,微课也不好扎实地进行,但是,作为教师的我们,有了这种系统的理念、思维,日常的正课不也可以如此操作吗?
下午吴老师好像没有从理论上传达给我们什么,但他提供了一篇毛尖的《表弟》,让我们分组讨论确定它的教学目标。一石激起千尺浪,原本因为天热,中午又不休息而导致昏昏欲睡的课堂一下子热闹起来,活跃起来。也因此激发起我更多的思考。为何?有相当长的时间按,我是不知道教学目标怎么确立的。说到这,想起昨天的培训,也就是说,我那时根本没有教材意识,向来是照着教参的解读做教参的传声筒,要么就是后来的参照别人现成的教案上课。自己的大脑成为别人思想的跑马场,没有思考的能力。而且,作为一线教师,我也深知现在仍然有很多教师跟我当初一样没有教材意识,并且,他们还很少主动去思考教育教学,根本不知道如何确定一篇文字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
我们知道,教学目标既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又的课堂教学的归宿点。教学目标的确定,是与自己解读文本的能力分不开的。“读”是设计之根,“解”是思考之刃。听王君老师的教学视频,她说每篇文章她最少要读二十遍。有这二十遍潜心朗读的功夫,文本的教学点恐怕再笨的老师也会挖掘出一点点吧,教学设计时,教学目标的定位,教学内容的思考,教学手段的寻觅,还能跟读一两遍一样吗?
2017-7-26 周三 晴
今天的讲座全部与写作有关。
上午由育才中学的李强老师讲授《作文教学的顶层设计》,下午由吴钟铭老师讲授《借鉴古代小品文的写作知识》。
很佩服吴老师对一些古代小品文的解读之深,但更使我心灵受到冲击的是李强老师的认真——对工作的认真,对专业的认真。
作文作为语文的半壁江山,学生不愿写,老师也不愿认真教。何故?学生不愿些的原因多了,而老师不愿认真教,夸张点说,就一点:无非是不会教罢了。
李老师说,要把作文教学铺设在一个“周期”之中,每学期要制定一个作文教学计划,并且,每个老师都应该有项目意识。
老实说,我也曾不止一次思考过这个问题,希望自己在作文教学方面能多走几步,但是,很难实施,不是学生不配合,实在是自己思维欠缺,能力欠缺。
李老师提到云南的一个老师在听完她的课后,发邮件给他说,听他的课激发了自己的愚昧感。讲真,这种感觉在几年前我读到王君黄厚江余映潮等人的著作后就有了。读了他们的书,才发觉自己竟如此的无知愚昧,才知道竟然误了一届又一届的孩子。
在写作教学中,我也曾一度追求写作技巧,追求一些写作的模式。记得一名上了高中的女生给我发信息报喜并表示感谢。她说考试时按照我教给她的写作技巧,文章结构模式,语文分数考了全年级第二,但是作文是全年级第一,而且老师特意表扬她的作文结构与众不同。那一刻,我由衷地祝福她,但是,于我自己,却没有一丝的幸福感,反而惭愧万分。
她的作文得了高分,结构与众不同固然是给分的一个因素,但是,真正给一篇文章提分的应该是文字里流露出来的思想光辉,才气固然重要,情怀更重要。根据我对她的了解,她的文字应该体现了她的情怀。如果她仅仅是向我报喜,我作为她的老师,自然觉得幸福;如果她真的觉得外在的形式使她得了高分,那么,我无形中给了她错误的引导,岂不是罪莫大焉。
李老师说:中学作文要教什么呢?是激活学生的中枢神经系统。教给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为此,她要求学生每周写三个生活案例。并且,他和学生一起读经典名篇,他为每篇文字留下自己的阅读痕迹——为每篇文字写800字左右的文字鉴赏或评论。
这种实干精神,我难以望其项背。
不过,李老师的一些他所谓的“雕虫小技”,比如批阅作文时多发现亮点,少寻觅缺陷的方式,课堂学习时统计主动回答问题的学生次数,我想我还是能够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能应用的。
2017.7.27 周四 晴
上午董老师帮我解开一辆小黄车密码,骑车子到闸北八中。
三年来第一次骑自行车,能骑,但确实吃力。到校门口,放好车子,感觉双腿酸软。慢慢走到教室,课已经开始了。
我迟到了两分钟。
上午仍由冯渊老师上课,主题是《中考语文试题类型及能力点分析》。
冯老师作为语文教研员,他的视角更为全面,思路更为开阔,思维也更为系统,我自是不能相比。但有一点,我觉得他的话很中肯。他说:我们语文老师要知道命题方式及命题方向。
就古诗文的名句为例,由果导因,他认为知道了命题思路对教学的影响表现在:
1、应注重培养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运用名言名句的能力,不能只是死记硬背。
这点,一般来说我让学生借助做题学习运用的。说到底,还是死记硬背。
2、教学中,带领学生赏析诗文名句要到位,而且教师要善于设置情境,给定任务,让学生学以致用。还要注意,除了设置情境,古诗文名句的特殊表现手法,也是教学中要关注的。
这一点,包含三层意思。首先,诗文赏析要到位。怎样才叫“到位” 呢?这个度怎么把握?应以学生能正确理解并准确运为标准,还是以教师的讲解透了为标准?这个赏析是有一定难度的。其次,教师要善于设置情境。就我所知,包括我在内的很多语文老师,也是找现成的习题集让学生练习。自己去设置情境,简单一点的、常见的还可以,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的,就有点难以企及了。我们需要在这方面有所进步。第三,教学中关注名句的特殊表现手法。日常教学中,只要教参中强调的,大多还是能做到关注的,但上升到命题的层次,还有很大距离。
冯老师推荐了几本书:《唐诗语言研究》《宋诗选注》《含英咀华》《诗词札丛》。一定要把着几本书陆续地用心读读。
下午是由育才初级中学的范琪斌老师主讲的《“美”“妙”“精”“深”的语文课堂——初中个性化散文教学初探》。
据范老师说,她的这“美”“妙”“精”“深”四字,其实源自于他们学校的“八字教学法”之“读读、议议、练练、讲讲”。但是无论四字还是八字,在我认为,还是要看老师在熟知学情的基础上对文本的解读能力,对教材的处理能力。
语文江湖上流派纷争,华山论剑,百家争鸣。无论是余映潮的板块教学,还是窦桂梅的主题教学;无论董一菲的诗意语文,还是熊芳芳的生命语文;亦或者黄厚江的本色语文,王君的青春语文。他们哪个不是凭借着深厚的文化素养支撑下的高超的文本解读能力呢?
所以,我们此行到目的,听这些名师讲课的内容是次要的,而以这次学习为契机,激发自己的上进心,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语文修养,文化修养,这才是重点。
2017.7.28 周五 晴
“我是认真的。”
李强老师在讲座中多次说到这句话。
在他的讲座中,我也能深刻感受到他的认真——对工作的认真,对业务的认真,对课堂的认真,对学生的认真。
当李老师展示了学生的微讲座视频后,有学员站起来问:李老师,如果你的学生偷懒,把同学现成的微讲座拿去讲你会怎么办?
李老师可能没想到会有学员问这样的问题,一时没听清,请这位学员又说了一遍才明白,然后他很自信地回答:不会的,他们知道我是认真的。他继续补充道:最起码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一个学生偷过懒,他们对微讲座也是很认真的。
接着他对某些老师对待公开课的做法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说:我当赛课的评委时,当面不对赛课老师说那么多,毕竟他也是为这一课作了充分准备的;但是,私底下,我会找他谈话,问他有关赛课的准备和跟这节课相关的其他课程。很明显,有相当一部分老师就仅仅是为了参赛而精心准备了这一节课。那其他课呢?你这节课这么精彩,其它课平平淡淡,让学生怎么看你?还有,有的老师为了上公开课,给学生讲了一遍又一遍,让学生怎么看你?如果你造假,那么学生造假也是很有可能的。
最后这句话他说得语重心长,意味深长。
这段话,充分体现了他对别人的尊重,他的个人修养,更体现了他对什么事都认真的态度。
我想借着李老师的话题拓展开去。
工作这么多年,我也参加过多次公开课,也听过很多次公开课,深知准备一节公开课有多折磨人。无论是谁,当他精心准备公开课的时候,自然能体现他的认真态度,但是,有些公开课的“认真”是需要打双引号的。
一般来讲,“磨课”磨的是教师的思考能力,对教材的处理能力,磨的是教师的教育智慧,磨的是个人的修炼。看似磨的是课,实则磨的是人。王君老师经常说“你的教法就是你的活法,你的活法就是你的教法”。我深以为然。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是,你怎么活就怎么教,这是无疑的。
而据我所知,有的公开课,磨的不是课,也不是教者自己;磨的是时间,磨的是学生。怎么这样说呢?有的公开课,教师为了能上得完美,不是自己潜心研究教材,寻找最佳教学切入点,寻觅最适当的教学方式,而是不惜浪费学生时间,反反复复地给相同的学生演示,以达到让学生知道自己上课的流程,以期上课的环节毫无纰漏。更有甚者,为了上课时不出现麻烦,只让程度好点的学生参与,而那些程度差的学生,根本不让他们进课堂。
我这样说,是很负责任的。前者,是我同学的亲身经历。当然,有此经历者不止她一人。后者,是我上公开课后有评课老师给我提到的建议。她的原话是:既然上公开课就得上出效果,班里的学生只留前三十名,其他学生让他们出去。这么多学生挤一个班里我们已经感觉不舒服了,课堂上能出效果?
评课环节,我跟她急显得我没水平。我们一个班近七十名学生,近七十个鲜活的生命,就为了我的课堂能出效果,让这些学习成绩差的孩子出去?让这些生命遭受教师同学的歧视?让他们还没走出校门就经受生命的失败?这是在搞教育吗?我还是教师吗?我还是个人吗?
扯远了,言归正传。
“我是认真的”,认真的不仅仅是自己对待工作的态度,还有自己对待生活的态度,对待生命的态度。这生命,包括对待自己的生命,也包括对待他人的生命。
最后,我想说:我是认真的。
2017.7.29 周六 晴转多云
今天听了闸北八中书记陈婷作的《信息技术应用的两次革命》和贵阳市云岩区教育局卫功立作的《学校文化体系下的课程文化建设》两场报告。
陈婷的报告中,也谈到了八中的“成功教育”。
她说到:相信每个孩子都有成功的愿望,相信每个孩子都有成功的希望,相信每个孩子都有成功的可能。
因为之前刘京海校长只提到了“成功教育”的概念,没对这个概念进行解释,所以我一直很疑惑,想知道这个“成功”是怎么定义的。
听她讲完“成功教育”的理论之后,我终于松了一口气。
不亏是大城市的学校,大胸怀!
钱理群教授曾说过,我们的一些大学,正在培养“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大学尚且如此,何况下面的中小学呢?
大多数情况下,我们所认为的成功,在校期间,由分数决定,分数高,一俊遮百丑。学生为了提高分数,废寝忘食,刻苦努力,毋庸置疑,但为了分数不去关注生活不去关注社会,纯粹为了分数学习,生命的意义在哪儿?作为一个公民的责任意识在哪儿?到了社会上,由钱数决定,钱数大,一俊遮百丑。为了获得更多的金钱,忽略了亲情友情,忽略的自己的身体健康,更有甚者,为了金钱不择手段,不惜以身试法,这样,钱再多又有什么用?
而闸北八中,从某种意义上说,成功,即成长。只要你在成长,那就叫成功。这个成长,就不仅仅是分数的增长了,是包括了个人多方面素质的。
一个具有大成功情怀的校长,才培养出了有如此成功情怀的教职员工,更培养出来这些具有成长意识的孩子。
这,才是真正的教育!
第二场报告谈的是学校文化建设,印象最深的是卫功立老师谈到“文化是有根的”着一话题时,提到钱理群教授的一段话:我们的教育,特别是乡村教育,应该编写“乡土教材”,开设乡土课程,引导学生学习地方文化和地方知识,从而和养育自己的这方土地建立精神联系。以后学生长大了,无论走到哪里,都有自己的根。
为了迎检,我编辑了我校的校本教材,并给它起名就是《乡土文化》,以期学生通过此书能多了解下自己当地的历史,当地的传说;了解下当地的自然景和观人文景观。总之,就是让他们了解下自己当地的文化。可是,为升学考虑,我们只开设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只是出现在课表上。不夸张地说,这种情况,在中国的学校应该是普遍现象。
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文化,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文化。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文化,一个学校也有一个学校的文化。我们的文化在哪儿,根就在哪儿。当我们一个学校的理念文化系统,视觉文化系统,行为文化系统,环境文化系统,课程文化系统,全部建立起来并能传承下去,我们的学校,应该会更有魅力,向前走的步伐会更稳健吧。
致我生命中的贵人
上海的培训已落下帷幕,回顾自己从得知有机会来培训一直到回到家的经历,心里充满感激之情。
若不是教研室赵书记给我机会,若不是我们单位领导支持,我参加不了这次培训;若不是家人给我信心,若不是一块儿来学习的老师们对我的照顾,我难以顺利坚持下来。
他们,都是我生命中的贵人!
记得六月十八日的傍晚,宋校长给我打来电话,说赵书记让我去参加一个培训,但是他作为校长,知道我的身体状况,很担心我的身体,不知道我能否顶得住舟车劳顿及高强度的学习过程。所以先征求我的意见后才能给赵书记回话。我听后是兴奋不已,连连说能。宋校长这才放心。
之后,宋校长和陈书记又一再对我的身体情况表示忧虑。一直到出发的前两天,陈书记还嘱咐我,到了上海,身体若出现不适,一定要给带队领导说,不能硬撑。我满心的感动只化作了简单的“嗯嗯”声。
我从新建的学习培训群里找到语文同行冯老师的微信,加上后我先给冯老师打了个招呼,第二句话就直接表达出到上海学习的日子,生活中需要他的帮助,冯老师爽快地就答应了。从我们坐上出发的列车,一直到坐上归途的列车,这期间,在好多时候,我真的成了冯老师的拖累,但是冯老师毫无怨言,尽最大力量帮助我,照顾我。到回来的那天下午,他看到儿子到车站接上我准备回家时,才松下了一口气,说自己的任务完成了。之前,我跟冯老师只有过一面之交,而冯老师却把保护我当成自己的使命,唉,让我怎么感谢你呢,冯老师。
刑校长作为领队,负责所有老师的学习培训事宜,而我的存在,无疑给刑校长加重了工作负担。无论有什么集体活动,他都要照顾到我的情况,甚至为我而改变其他老师的计划。听李奇超老师说,有的老师想培训完后下午直接踏上回家的列车,而为了我,集体改到跟我一样的日程。听了李老师的话后,愧疚感激之情一起涌来,难为那么多老师照顾我,更难为刑校长为了我而去做大家的工作。
最后一天,时间比较充足,我终于敢出去转转了。郭洁老师跟我一块儿到田子坊,只进了三个小店,不适的症状即出现了。郭洁扶着我坐好,跑前跑后为我买水买饭。面对我麻烦她的不安心理,她连连说“没事”来安慰我。后来虽然我的症状缓和了一些,但是我深知自己是不适合再走的,于是,郭洁也只好陪着我打车回家。因为我没能让郭洁自由自在的逛逛,心里很是抱歉。
到上海后,刑校长把我们这二十人分成了四个小组,由组长负责小组事宜。刑校长是我们组组长,李奇超老师是别的小组组长。但是因为我没有支付宝,又没有带现金,刑校长也没有支付宝,每次交费,我都得微信转账给李奇超老师后,再麻烦他用支付宝帮我交费,他毫无怨言。开始是我主动找他让他帮我,到了后来,是他主动告诉我要给我交费了。后来听别人说,微信转账提现是要扣费的,李老师却从来没有提过这事,而到现在,我都没有当面向李老师说一句感谢的话。
还有同宿舍的董老师,英语王新慧老师,作为同行的王丽红老师等人,在上海期间,只要她们看到我需要帮助,都义不容辞地伸出援助之手。她们,也都是我生命中的贵人。
最后,我想对给我生命的父母和延续我生命的儿子表达我的感恩之情。
从知道我要去上海学习开始,父母亲就不断地给予安慰。我出发前两天父亲还专门到我家里来安慰我。到上海安顿下来后,通过微信让弟弟转告父母我已入住下来,让他们安心。一会儿就接到父亲电话,问我一路上感觉怎么样,能不能适应上海的天气,我告诉他一切都好后他才放下电话。第二天却又打来电话说看天气预报上海热得很,问我能不能顶得住。我说大家也都说热,但是我没事,我不觉得有那么热。只听他说了一句:他们热不热我不管,只要你不觉得热就好。我想笑的同时,泪已经出来了。到回家后,我又通过微信让弟弟转告父母我已到家,一会儿父亲又打来电话,我告诉他过两天我回家去,他立马说,先歇几天,歇好了再说。朴实的话语,满满的爱意。
我的儿子,从知道我要去上海,就准备着陪我同去,他从不放心我单独行动。终究没有同意让他同去,于是出发的那天本来经常睡懒觉的他,早早地就醒来把我送到了车站。到了上海后,他早早晚晚要给我打电话。那天中午他打来电话后我冲口说到:我没事,我挺好的。他笑:我又没问你好不好。
其实我知道,儿子虽然不说,但是他这么频繁地给我打电话,不就是牵挂我么?
到我回家的那天,儿子非要到车站再去接我,一直把我接到家,这才放了心。
我何其有幸,在这短暂的一段学习时间,却遇到这么多帮助我照顾我牵挂我的贵人。
所有的感恩之情汇成一句话:
向你们致敬,我生命中的贵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