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学院导师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学院导师

作者: 6f841131dbf0 | 来源:发表于2017-06-18 22:19 被阅读6882次

2017年五月的下午,在西建大土木楼安静地坐着,戴着耳机,看着杯中的西乡炒青上下翻滚,窗外的阳光已有几分毒辣,已不见昨日柳絮漫飞的场景,一切都是慵懒静谧的样子,而我心中荡起了阵阵涟漪,人生、前途、事业、爱情。。。。。一系列不可回避的小标签在脑海中翻滚,三年前刚入西建大的场景历历在目,而如今即将毕业奔赴一个不疼不痒的地方,去干一份不好不坏的工作,虽然知道今后可能会经常来西安,来西建大,但此时对西安的人和事竟产生了不舍的情结。

中午与师兄闲谈,听到土木学院某位教授的经历颇感兴趣,遂拿出手机百度下,然而那篇 “西建大土木学院导师概况之我见”的帖子映入眼帘,想想此贴转载量极高,目测进入土木学院读书的众多兄弟姐妹均有所耳闻,但时过境迁,今时不同往昔,大量信息已经改变,以我热爱知识喜欢脱口秀的工科男的个性,似乎要发表篇文章,用一个非官方,非装X的口气,客观地介绍下西建大土木学院最新的人和事,为海内外校友,为后续考研的学弟学妹,提供最新参考,也满足了我一时不吐不快内心。

一、西建大土木学院概况

总体而言,西建大有着贵族般关荣的历史与积淀,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四校合并(原东北工学院西北工学院青岛工学院苏南工业专科学校)使得西建大实力大增,同时也奠定了其深刻的发展方向,至今学校的许多退休教职工都是在那个时期从祖国四面八方来到西安的,同时学校作为冶金部直属高校,在计划经济时代享受着很多政策与资源的便利,但那时的一切似乎都在预示着未来角色转变的缓慢。

巨大的转变发生在1998年3月,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冶金工业部被撤销。国务院将冶金工业部改组为国家冶金工业局,成为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管理下的主管冶金行业的行政机构。2003年国家冶金工业局被撤销,原冶金部的一些行政管理职能分散到国资委、钢铁工业协会、工业和信息化部,至此冶金部已完全拆除。

曾隶属冶金部的13所高校(北京钢铁学院→北京科技大学,湖南医科大学、中南工业大学、长沙铁道学院强强联合组建成中南大学,东北工学院→东北大学,鞍山钢铁学院→鞍山科技大学→辽宁科技大学,包头工学院→包头钢铁学院→内蒙古科技大学,武汉钢铁学院→武汉冶金科技大学→武汉科技大学,马鞍山钢铁学院→华东冶金学院→安徽工业大学,西安建筑工程学院→西安冶金学院→西安冶金建筑学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昆明工学院→昆明理工大学,江西冶金学院→南方冶金学院→江西理工大学,广西冶金专科学校→广西矿冶学院→桂林冶金地质学院→桂林工学院→桂林理工大学,石景山冶金学院→北京冶金机电学院→北方工业大学,山东冶金学院→山东冶金工业学院→青岛建筑工程学院→青岛理工大学),也在冶金部撤销改组过程中,改变了每一所学校的命运,幸运的高校找到了更好地亲爹亲妈,最后无一例外的发展成985和211,不幸的学校被划归各省政府,这些学校有个共同点就是没有一个发展成211,985学校。

说句实在话,当一个有实力的好学校没有进入本世纪初985,211这两条高校发展快车道,就丧失了近20年高速发展的机遇,现在来看命运大都不怎么好,想保持原先的优势学科地位已属困难,更谈不上超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因为高校之间对于优秀人才的激烈竞争,原先属于本校的优秀师资资源不断地流失。2、仅剩的一批学术大牛即将退休,而学校对于新一代高质量学者的吸引力不足(体现在给予的物质档次和晋升渠道上)。3、本校毕业的硕士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减弱。4、本校毕业的博士生,进入“双好"(学科平台较好,物质待遇较好)高校的机会渺茫。但同时对于报考这些学校的考研学生也有好处,就是学科实力比一般的一本学校和二本学校要好很多,但是录取的难度不是太大,比同济,东南,浙大,天大,哈工大,河海,要好考很多,属于性价比较高的一类,对于想拿个硕士文凭就工作的考生比较适合,对于今后想走学术之路的考生希望慎重选择,毕竟当今这个时代进高校当老师一是看学术能力(论文数量和质量),二是看牌子(本科,硕士,博士最好都是本学科顶尖985,且有海外名校经历),非985,非211的国内土鳖博士,即便是学术能力很强,有时候也往往英雄气短。

习大大上台以后提出创建”双一流“(一流大学,一流学科)高校,提出大力扶持优势学科建设,这个政策对于有优势学科,对于那些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缺钱缺粮的省属高校,算是一个福音,由于具体消息还未公布,西建大土木学院有无学科进入,还不得而知,静静等待吧.....

二、西建大土木学院科研团队及导师介绍

首先奉劝各位弟弟妹妹,有时候导师名头响,牌子硬,并不一定最适合自己对于读研的真实诉求,希望大家摒弃唯职称主义,唯职务主义,坚持适合主义的方针去选择导师,另外关于导师对于学生初试成绩高低的看法这件事情,有的老师比较关心学生的初试成绩,有的老师就不关心,最终的选择权在导师,所以很难量化的去说分数达到多高就会录取,分数多低就不录取,初始分数在总分数中所占的比重没有那么高,关键的是,1、复试时你所报考的导师对你的看法与评价。2、最终的总分数。即便是初始分数较低,但你报考的导师想录取你,照样能录取你,所以在导师介绍中就不叙述关于初试分数之类的话语。

(一)、工程结构耐久性团队

1、牛荻涛,男,教授,博导,五十多岁,现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主管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等),主要研究方向为混凝土耐久性(就是想办法让混凝土千年不坏的科学),虽然录取时按照结构工程去录取,但具体的研究内容比较偏重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知识内容,属于有些学科交叉的一类,近两年有几个大项目,严重缺人,牛老师比较喜欢聪明机灵,又能勤奋刻苦的一类学生,只要他认为你是可塑之才,他绝对会要你。另外,牛老师在混凝土耐久性学界中名气很大,获得过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仅次于长江学者的荣誉),在此师门读博是个很好的选择,并且对学生很宽和,日常实验量较大,希望想从事相关方向研究的可以考虑报考。

2、徐善华,男,教授,博导,五十多岁,目前研究方向为钢结构耐久性方向,就是研究生锈钢材的性能,徐老师经历丰富,在山东工程界知名度很高,很多项目在山东,手上的项目很多,有纵向课题,有横向课题,每年招的学生挺多,有想从事相关学习的考生可以报考。

3、文波,女,教授,硕导(有博士挂其他老师名下),四十岁左右,从国外回来有一年多了,从事混凝土高温损伤后相关性能研究。

4、胡晓鹏,男,副教授,硕导,三十多岁,西建大考研专业课结构力学命题人之一,力学功底非常屌,建议面试时在他面前要低调点,不要装作很懂结构力学的样子,目前主要研究混凝土耐久性以及早龄期混凝土结构,事业处在飞速上升期,性格很幽默根学生亦师亦友,标志就是那一撮小胡子,极其性感,每年招三个左右学生,手上有好多自然科学基金及其他项目,严重缺有专业知识,并且能吃苦耐劳的男生。

5、李磊,副教授,硕导,关于李老师的消息竟然打探不到,可能是存在感真心不强吧。

(二)、混凝土抗震团队

1、史庆轩,男,教授,五十多岁,现任西建大土木工程学院院长,学术能力没得说,那本著名的混凝土结构设计教科书就是他编的,属于学术大牛,为人随和,即使问他很弱智的专业问题他也会很耐心的给你解答,每年的报考热度很高,师门也很大,对混凝土高层、抗震等研究均有涉及,在设计院系统的知名度很高,如果想毕业就从事相关工作和研究的,报考他应该算是很好的选择。

2、白国良,男,教授,六十岁左右,学术大牛,获得过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近几年参评中国工程院院士,可见其实力,手上项目多,师门大,关于报考这件事情,周围同学都说白老师喜欢那些考试分数高的,综合分数高的他喜欢要,现在回想下,白老师的学生,初试分数貌似没有低分,我在此转述下。

3、王社良,男,教授,博导,50后,学术大牛,曾任过土木学院副院长,现在被西京学院聘请任职。

4、薛建阳,男,教授,博导,现任土木学院副院长,属于学术大牛,研究方向为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古建筑结构及其抗震性能、结构的减震控制研究,在日本待过,赵鸿铁教授的弟子,每年报考热度较高。

5、郑山锁,男,教授,博导,学术大牛,喜欢让学生一进师门就读博,对学生要求比较严厉,本人性格较为耿直,土木学院关于郑老师的绰号及传说较多,其学术能力有目共睹,项目很多,每年报考热度较高。

6、邓明科,男,教授,博导,梁兴文老师的弟子,土木学院发展前途较好的教师之一,研究方向为ECC混凝土(高延性混凝土),现已将牵头编写了陕西省高延性混凝土的地方标准,工程应用较多,经济收益很好,并且邓老师本人为人较为低调谦逊,有儒家风范,对学生比较大方,本邓老师人学术能力在新一代教师里也名列前茅,属于本人向广大考生重点推荐的一类。

7、熊仲明,男,教授,硕导,现任西建大国际交流处处长,研究砌体结构及混凝土结构出身。

8、徐赵东,男,教授,博导,75年生,属于学术大牛,现在东南大学土木学院任教,在西建大拿的博士学位,西交大出站后进的东南,主要从事结构抗震与振动控制、结构健康监测、智能材料与结构等方面的研究,2016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不知道怎么为什么编入西建大导师名录中。

9、王威,男,教授,硕导,15年评上教授,薛老师弟子,主要研究方向为:高层与大跨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

10、朱丽华,男,副教授,硕导,白国良老师弟子,现任土木学院副院长,研究方向为:地震工程与结构动力学、混凝土结构基本理论及其抗震、复杂结构体系动力分析,报考热度挺高。

11、陶毅,男,副教授,硕导,经常在土木院碰见,新进导师,报考难度应该不大。

12、刘祖强,男,副教授,硕导,混凝土教研室老师,青年教师,报考热度 及难度均不大。

13、刘超,男,副教授,青年教师,报考热度一般。

14、周铁刚,男,教授,博导,研究方向为生土建筑,有同学是他们师门的经常去甘肃等地干活,不过项目挺多,喜欢的同学可以报考。

15、门进杰,男,博士,教授,硕导,新晋级教授,主要从事结构理论分析、建筑结构及其抗震的研究,挺有前途,广大考生可以报考。

16、高大峰,男,博士,教授,硕导,研究范围较广,古建筑,桥隧貌似都有涉猎,有同学是他的学生,项目不少,个人感觉报高老师专硕比较适合。

17、李进,副教授,硕导,李青宁老师的弟子,研究方向桥梁结构的抗震及设计,同时也是冶金的导师,报考热度一般。

18、杨勇,男,博士,教授,博导,现任土木学院副院长,主要研究方向钢-混凝土组合结构 预制装配型钢混凝土结构 、预制装配钢筋混凝土结构 、工程结构抗震与加固 、组合结构抗火,年轻有为的学者,在华盛顿大学待过,赵鸿铁老先生的学生,报考热度不低。

19、王秋维,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超)高层建筑结构;高性能混凝土结构;钢-混凝土组合结构 。

20、黄炜,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据说是九三学社社员,主要从事装配式结构的研究与应用,目前属于大力推广其研究成果阶段,他的研究成果很有应用前景,尤其是地震区,有想从事此方面研究与学习的同学报考他绝对没错。

(三) 钢结构大团队

1、郝继平,男,教授,博导,59年的,现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副校长,政协陕西省常委,民盟陕西省委副主委,陈绍蕃老先生的弟子,西建大钢结构方向的大老板,研究钢结构稳定及抗震,外表来看郝老师风度翩翩,学者模样,每年慕名报考者很多。

2、苏明周,男,教授,博导,六零后,现任西建大土木学院副院长,陈绍蕃老先生的弟子,存在感很强,晚上经常在电梯里碰见苏老师,跟他打招呼也和蔼可亲的回应,师门人数不少,有想进行钢结构研究学习的同学,报他一定不错。

3、杨应华,男,教授,硕导,和苏老师是师兄弟,在美国待过,小心英语。

4、𠅤宽堂,男,教授,硕导,五十岁左右,非常亲民的形象,每天早上经常在学校餐厅门口碰见他,平常经常穿一双运动鞋,主要研究钢结构稳定理论,还有研究生的结构动力学也是他教的,可见力学功底深厚,和胡晓鹏老师一样,也是考研结构力学出题人之一,对学生也很好,报考他很不错。

5、王先铁,男,教授,硕导,属于年轻有为的一类,建大本硕博培养起来的,主要研究方向钢结构稳定与抗震、钢管混凝土组合结构、新型高层钢结构抗震与设计方法。

6、李峰,女,副教授,钢结构的老人,最近出镜率不高。

7、申红侠,女,博士,副教授,硕导,建大本土培养而成的博士,主要从事钢结构稳定、钢与混凝土组合节点的研究工作。

8、陈向荣,女,副教授,硕导,70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钢结构教研室老师,难度应该不大。

9、钟炜辉,男,博士,副教授,现任土木学院院长助理,郝继平老师弟子,研究钢结构的薄壁构件,前途一片大好。

10、杨俊芬,副教授,青年教师,刚开始带学生,难度应该较低。

11、田黎敏,副教授,郝老师弟子,青年教师,刚开始带学生不久,难度应该不大。

12、于金光,副教授,刚开始带学生,难度应该较低。

13、李晓文,女,教授,硕导,硕士的高等混凝土就是她上的,讲课很好,李老师一副贤妻良母的模样。

(四)工程可靠度

1、姚继涛,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西建大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华清学院院长,主要研究方向为工程可靠度理论,要求一定的概率论,高等数学基础,姚老师非常和蔼可亲,属于儒雅的学者,喜欢打羽毛球,这是大连理工大学毕业生的传统,每年的报考热度一般,希望从事相关研究学习的考生可以考虑报考。

(五)工程管理大团队

1、李慧民,男,教授,博导,土木院工管团队的老大,以前担任过华清学院院长,继续教育学院院长,项目很多,有时要出差,每年招的学生不少,报考热度挺大,但是据说不难。

2、胡长明,男,教授,博导,土木工程施工与管理教研室主任,每年报考工程管理的几乎都是二位老师的团队在带,相对来说报考难度比结构,和岩土难度要小。

四、未来发展预判

按照现有的发展态势,以及结合各种小道消息,西建大土木学院应该会评上一两个“一流学科”,如果“一流学科”再次无缘,那真的就要呵呵了,一流学科归根到底体现在国家财政对该学科的扶持程度,毕竟现在这个社会没钱什么事情也办不成,即使以前很牛逼,也迟早被小弟学校超越。

五、几个关心的问题

(1)专硕和学硕区别大吗?

首先亮明本人观点:在西建大土木学院读研,专硕与学硕的差别并不大。

培养周期相同,在就业市场中的认可度一样(因为绝大部分单位和人员根本闹不清 结构工程 和 建筑与土木工程的区别,只知道是土木工程),不一样的方面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专硕研二可以出去实习一年,这对于想读完研就工作的孩纸是个很大的利好,学硕要呆在学校,但想读博的话专硕可能比学硕有些劣势,但这并不绝对,第二,专硕分数稍低,性价比较高。

(2)读完硕士之后好不好就业?

就业这个东西其实在什么时候都是挺难的,即使读完博出来也挺难,因为每个人的职业诉求不一样,对于博士来讲,希望读出来能找一个好的研究工作平台,并且有较为优厚的待遇,想要达到这种就业层次的,要有较强的学术能力并且学校背景要过硬。对于硕士来讲,大部分就业方向是设计院,地产,施工企业这三类,建筑行业整体较好时,就业就好,整体形势不好时,哪个学校的都不好,除非孩子极其优秀,或者是某二代,这类人在什么时候都不愁就业。

(3)“老八校”的名头还管用吗?

现在还在强调老八校的,大概只有建大了,因为除了建大之的老八校,都是985,本人观点,老八校现在对于部分设计院还管用,对于部分地产还管用,对于部分施工单位还管用,但是管用的效力在下降。

(4)想读博了怎么办?

要是想读博最好在考上研之后就考虑,然后等到研一结束时直接申请直博,这样简单又省事,而且又节约了培养时间,要知道,博士早毕业一年就有一年的好处,毕竟现在的高校博士都在饱和,高校对引进博士的待遇一年不如一年,对引进博士的门槛越来越高,再加上海龟博士对本土博士的冲击,所以考虑清楚之后,研一结束就申请读博,研二直接上博一,建大土木院的博士培养周期大概要四年到五年,然后博士期间想办法在国外呆两年,这样培养周期最短,而且又有海外经历。

(5)关于导师招生人数怎么定的?

一般来讲,导师职称越高,能招的学生也多,即便是某老师招满了,他要是想要你,会让自己团队的其他老师录取你,然后亲自带,所以归根到底还是要看老师的态度。

(6)关于学校发布的导师研究方向参考价值高吗?

学校招生手册上的研究方向,名称一个比一个高大上,其实录取进来,你真正要做的就是老师近期有什么项目,而不是你录取到什么研究方向就一定从事有关的研究和学习,这一点非常值得提醒。

以上导师介绍顺序按招生目录所列顺序,不存在先后关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学院导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buwq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