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就……”是简单的条件触发式编程,是系统动力学预测未来的基础模型,是实用的思维工具,也是有趣的概念。
一句话解释:如果发生了XX事件,就会有XX事件发生。下面用具体的案例来一个一个解释。
1、“如果”双方的收益,都是建立在抢夺有限的公共资源上,“就”会导致彼此收益都最终降为零的悲剧
18年共享单车大火的时候,戏称“限制行业发展的最大因素,是颜色不够用了”,但无论摩拜、小黄车还是别的,都在疯狂的占用有限且免费的道路资源,回头来看,结果显而易见,有过一段时间,到处都是弃用的共享单车,不仅无法使用,还沦为一堆破铜烂铁影响公共资源。
20年年初,各个直播平台都以商品大促和明星助阵的形式吸引看客,套用上面的逻辑,我们再来看一下,“如果”各大直播平台的收益,都是通过反向补贴抢夺有限的用户注意力上,“就”会导致彼此收益都最终降为零的悲剧。
2、“如果”快速增长触发了一个抑制增长的路径,“就”会减缓、停顿,或者下滑
“S”曲线是预测未来市场变化的一个常用工具,可以分为“初始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和“衰退阶段”。如下图,我们可以看到,同一类服装类型,随着客户渗透率的提升,前期快速的增长速率会缓慢降下来。
3、“如果”快速增长导致研发、生产、投资等能力被忽视,“就”会更加导致减缓、停顿、下滑,甚至衰败
美国人民航空公司前期扁平化管理,注重效率和服务质量,但随着市场扩张迅速,其把更多的利润投资到市场份额的争夺上,以往的服务质量则没有跟上扩张的脚步,导致旅客抱怨激增,转向竞争对手。
4、“如果”我们采取一个治标方案解决问题,“就”会离治本的方案越来越远
同样是保持身体健康,可以吃药,也可以健身,药物见效快,健身效果慢,但若是依赖药物维持,而不加强锻炼,则会越来越偏离健康的目标。人如此,公司也一样。在新能源、光伏等新兴行业,前期往往由政策驱动,即通过政府补贴来维持公司盈利,但如果没有真正去提高自主研发创新能力,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在补贴推出的那一天,也就迎来了公司衰退的一天。
5、“如果”我们采取一个带有严重副作用的方案解决问题,“就”会出现情况越来越恶化的结果
一边是出了问题的产品,另一边是业绩下滑的压力。如果销售次品来欺骗客户,可想而见,在往后的市场便再也不见客户。
哪怕是疫情冲击,很多公司也不敢轻易大规模裁员,是因为裁员虽然能够缓解短期成本压力,却有可能导致长期无人可用,走向失控。
6、“如果”我们的行为误伤到盟友,“就”会双方对抗,然后两败俱伤
苹果的应用商店,每年为苹果创造了1300亿美元的收入,既建立了开发者和用户之间的“跨边网络效应”,又通过付费增加了用户逃离iPhone生态的“转移成本”。
微信作为苹果手机上的重要应用,突然有一天要上线“小程序”,绕过苹果的应用商店,开发自己的应用。你让苹果怎么想?
苹果宣布向微信公众号打赏收取30%的费用。
7、“如果”双方在一个资源有限的系统中激活了“增强回路”,“就”会导致富者愈富、穷者愈穷
这个模型有很多名字,马太效应、胜者通吃、强者恒强、网络效应...
PC时代,微软的PC操作系统window使用的人群越来越多,则越来越多的软件开发商加入,有越来越丰富的软件选择,从而又吸引越来越多的人群。
移动互联网时代,微信的用户越来越多,则越来越多的用户相互连接,从而又吸引越来越多的用户。
8、“如果”双方都以超过对手为目标,“就”会把竞争推到谁都不期望的程度
一款XX牌饮料需要做广告增加曝光率,争夺市场;
一款YY牌饮料也需要做广告增加曝光率,争夺市场;
结局就是大多数的利润都成为广告费用,直到毫无利润可言。
9、“如果”我们通过降低目标来完成难以实现的目标,“就”会导致目标越来越低,得过且过
航空公司如何降低“延误率”?
利用大数据模拟测算航班的飞行时间?
准备各项的plan B,为各种突发事件做好准备?
简化繁复的手续流程,为飞行时间腾挪空间?
而航空公司的做法是,延长预计飞行时间,只需要把预计飞行时间延长为24小时,就可以消灭晚点。
只要目标足够低,就没有完成不了的目标。
以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