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自建校起,每年都拨出大量的资金购买书籍,到1931年校图书馆已达存书14万册。可称得华北藏书之最。
日寇的炮火日益临近,平津危在旦夕。清华图书馆藏书中有大量珍贵的古籍善本,它们是历代文化的遗存。学者们认为,国土丢失,早晚可以收回,图书一旦遭劫,无可挽回。为了保住中华文脉,他们精心挑选出12764册,装入200多个木箱中,辗转运到了重庆北碚。
没想到,这些珍贵的古籍,除了一部分存放在昆明联大图书馆,在日寇的空袭下,被大火吞噬。经过师生们的奋力扑救,仅抢救出2000余册残卷!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昔日莘莘学子求学的清华园变成了日军战时医院,留下的图书在劫难逃。各个日伪部门、有背景的人轮番进行劫掠,所有留下的书籍,遗失殆尽。大部分运到了东北,其中精华部分被运到了日本,有的成了私人藏书,也有的被收入伪北京大学。
这真是中华文化史上的浩劫!
抗战结束后,2000册残卷运回了清华园,妥善收藏,被称为“焚余书”。校方又组织力量到各地追回清华图书。
由于北碚“焚余书”损毁严重,当时还没有技术条件修复,一直到2000年,清华大学开始在全国调集人力修复“焚余书”。
经过广大工作者的不懈努力,“焚余书”焕发了新颜。每部焚余书上还加装了特制的绛红色函套,以喻示这批宝藏曾经遭受战火洗礼的惨痛经历。
书籍和文物一样,乱世则散,盛世则聚。如今的清华图书馆规模宏大,藏书丰富。
所幸的是,我们已经拥有了强大的国防力量,足以护卫国家之安全。八十年前的文化浩劫不会再有了。
注:从容小主群打卡第49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