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多年了,今年终于可以在家过一个国庆加中秋了。发现很多地方都大变样了,可是很多人依然保持当年的样子,除了容颜衰老而已。
公路旁做烧饼的大哥依然在做,摊位大小没变,火炉也没变,只是快过节了,做起了月饼。估计现在做月饼比较赚钱吧,在在兴南市场的门口有8家左右做月饼的,用的私人定制的做月饼炉子,效率快了很多。
可是从上小学开始我就见他在那里做烧饼,现在我都大学毕业工作好几年了,他还是一个人用旧的炉子,做着同样的东西,即使他再赚钱,为什么不能进行改造扩张,为什么不能雇佣别人赚更多的钱,为什么赚到第一桶金之后不能改行做更赚钱的呢。因为他懒,懒得反思,懒得动脑子,对于他来说,动脑比勤奋工作20年还要难。
有一家卖红枣的,原来在只是摆摊卖,上初中时发现他们家在公路旁租了一个门面,专门卖红枣,可是这么多年过去了,他们家的门面还是一间,只是由于拆迁,转到了更加偏僻的街边,从外看比原来的店还要破旧。
有一位叔叔,原来就在地摊上卖活鸡,现在只是多了鸭和鹅,只是多了一个搭档:他的儿子。
我们从不反思,只是活在当下。
这两天近距离的观察了一下,我妈做生意的方式方法。才知道为什么他们这么多年还是那么累那么苦。
一、不知道自己买卖的重点。
收了这么多年的猪下水,总是有什么就加工什么,有什么就卖什么,即使这件商品,非常耗时耗费人力。可事实上,卖这个东西的人很多,大家的价钱在竞争压力下定的非常低,根本没有什么利润空间。
用80%的精力去获得20%的利润,而他们还说:你不懂我们的生意,我们这样做别人才会买我们其他的东西。
二、不清楚自己卖的东西。
商店里现在总共有两百件商品,可是竟然没有一个价格表。他们说弄一个价格表太费事儿了,自己都能记得住。
可是在他们说完这句话之后,我就发现,他们至少把两件商品,卖低了,赔本了。
我说:这么多商品要记住它们,怎么也得一个星期吧。
他们说至少得,半个月或者一个月吧。
我真的很无语。
商品的进出货量都没有记录,很多人剩下的商品,藏在犄角旮旯里,就那样报废了。
商店里新进了一种,海产品:海蜇。我去商店里帮忙的时候是海蜇引进回来的第二天。那天我帮忙贴了标签之后顺便百度了一下,海蜇的具体功效。
有一位售货员同志,到海蜇引进的第五天,客人来购买,问他这是什么?他竟然答不上来?他倒是竟然一次次的问我这是什么东西?什么价位?
如果是公司里,这样的员工早就开除了。
三、人员分工不清楚。
虽然店里只有三四个人,大家没必要具体的分工那么清楚,互相可以协作就可以了。可是老板你不能纵容,有的人,他认为自己能干什么就干什么,其他的事情那就不管。
这样不是累死那些能干的吗?
一个四五十岁的老售货员竟然会向一个年轻售货员撂挑子!说自己不会配货,自己干不了这些活,要不是这两天是中秋节,比较忙,早就不干了。
而那个年轻售货员,是全能型的,什么都能干。
同样的工钱谁愿意干,即使你老板上去补位也没有用,自古“不患寡而患不均”,在现在的社会,哪还有这样的大锅饭可吃?
作为一个小团队,每个人必须都是全能的,都能够兼顾。
四、人员的思想底数不清楚,没有对应的招法。
商店里的员工都是自家的亲戚,作为亲戚,作为下属,必须把握好其中的分寸,尤其是知道,他们是怎么想。
很多情况,员工去顶撞你,必须知道他的潜台词是什么?他想要什么?
不能让他的欲望,顶撞你的做事原则。
如果人人都在公司里顶撞你,那你后续的人事安排,怎么进行。
教育孩子也是一样,你要清楚,你的所作所为,会给他的下一步,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孩子想要一些非分之想,你不能一直迁就于他,躲避问题。一步步的退让,一步步的躲避,到最后的是儿子女儿的顶撞,甚至是谩骂殴打,最有甚者,会将父母杀害。而这样的新闻不在少数。
给他们需要的,不是给他们想要的。
而想要要知道一个人,是什么想法,也很简单。就是观察两个字。
我有个妹妹,今年才七岁。
有一次她和我炫耀有很多钱,其实也就是,一个储蓄盒里,放了很多硬币而已。
我:那你是不是要把这些送给我?
她:可以啊。
然后我把它整盒的钱都拿走了。
她着急的尴尬的笑了。
她:嗯,不行,我可以给你一点,但不是全部。
我:好吧,我给你一块钱可以了吗?
她摇了摇头。
我又给了她一块钱。
这时,她忽然开心的笑了:哥哥,我知道你你一定是在逗我玩,我明白了。
我瞬间无语了,这小孩子竟然没有生气去,竟然通过观察以前别人逗她情境和今天的具体情况,而知道了大人的心理,好可怕。
五、单兵级的勤奋。
作为一个老板,边打电话联系生意,边给别人称东西收着钱算着账,同时还要回答顾客提出的其他问题。
作为一个老板,还要进库房搬东西,还要做饭洗碗。
而这个就是,我妈作为一个老板,每天的写照。
我不知道到底是她雇用的员工,还是员工雇用的她。
我想我妈对自己肯定非常的满意,自己那么勤奋,怎么会做不好生意呢,别人怎么会不理解自己呢。
作为一个老板,把大小事务都包揽了,自己哪有时间,去考虑一个老板这件应该做的事?
作为一个老板要知道,买什么东西,卖什么东西,市场上有哪些东西,有多少家在卖,别人家卖的怎么样,做到什么程度了?本市的行情怎么样?其他城市又是怎样?省会城市,沿海城市大城市,又有什么不一样?
如果不去反思,开始就意味着结束。你永远就是那个状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