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作家冶文彪清明上河图密码系列作品,都是讲述了汴京五绝与北宋发生的故事,前面三部,第一部就讲到了“讼绝”赵不尤,第二部“牙绝”冯赛,第三部则讲到了“斗绝”梁兴,而这第四部则是讲述了“作绝”张用。
事发地点,依旧是同一时空的汴京,其中还是高频率地出现了如龙柳茶坊、州桥夜市等地方。与前面三部的主角不同的是,这部“作绝”的张用是最为出色的一个人物,因为他的父亲是京中木器的名匠,因此张用从小就受到熏陶和耳濡目染、使得他在木工的天赋就充分展现出来了,他13岁就成为了作头,17岁就是大作头,不仅如此,他是做一行爱一行的敬业楷模。君不见,他在木工业还不断拜师学艺,通习几十门技艺,如此精通多门手艺的他走上了人生巅峰,从他兼任作监窑务、军器监务等职务,就可知他并不是浪得虚名的“作绝”。
之所以作者那么中笔墨刻画张用这个角色,使得很多读者认为这部是发展到第四部中,是作者将该系列的人物形象塑造得最为成功和丰盈的一部,其实这是充分体现了作者的爱好兴趣于手工业的一面,也是凸显了北宋时期最为举世闻名,而引以为傲的手工业的匠心精神。
首先,我们大概先了解一下该部书中的四个“青红皂白”的这四个案件。首先,
《萝卜案》,讲述了家乡是顿丘的九个农村人,合称“顿丘九虎”,他们因老家水灾而出逃汴京谋生,以柳七、乌扁担为代表的他们浑身解数地不惜白干学艺地想在这京城之中可以出人头地。于是他们就因为生活所逼走了一些不法的勾当,他们都是有着不为人知的罪恶过去。当他们深深陷入犯罪之路,就无法自拔,便出现了“萝卜案”这样的惨案。
《焦船案》,讲述了发生一艘焦船上的一桩画工世家五具焦尸案件。经过理科男的好奇心和逻辑严谨属性的“作绝”张用抽丝剥茧的推理和破案,最终知道了这是一个技压群雄画工何飞龙后人“画奴”何扫雪的报复案件。原因是当年,皇城迷阁彩画绘制完成后,京城彩画五装的人对为何飞龙起了妒忌之心,对何飞龙漏画龙睛之事熟视无睹,导致一代名匠发配海岛。而数年后,后人“画奴”何扫雪就上演了一出复仇记:五具焦尸案件。
《艮岳案》,讲述了皇家在皇城东北堆土叠石,营造高山峻岭,完工后须在山峰瀑池间营建亭台馆阁,故皇家召见了李度、云戴、黄岐三人建筑工匠,命其三人设计布局一纸楼台图稿,悲剧也由此开始。不满22年来被师父黄岐对自己的刻薄,并一心贪图虚名的陈宽也买了毒药想毒杀师父,将艮岳建造的功劳占为己有,但陈宽还是恶人有恶报,被“作绝”张用解开谜底。
《秘阁案》,直接是与这部书开始的案件是有来了呼应的案件。本书以飞楼失踪神迹与天工十八巧之一的“绣巧”朱克柔失踪作为开篇,以“作绝”张用破解飞楼神迹、守令图被盗案以及解释了天工十八巧中的十六巧失踪缘由为结束。作为呼应的一个案件,作者塑造了一个不仅在木业出色的张用,还塑造张用全能的一面,如在破此案的演绎和推理中展现了他高超的侦查能力的一面。
张用就以破案作为结束吗?非也,要知道作为间谍的章仝,是他诱骗造出飞楼异象,他并诱使宣主簿编修《百工谱》,将天工十八巧(除去张用)聚集家中,诓骗天工十八巧为其绘制天下工艺图,想将各地物产、矿藏、工艺尽收,如此之贪念意味何图?而且故事结尾还是十六巧不知所踪,张用也被贼人绑架。最终留个大家的故事是什么呢?作者再一次留下了悬念给大家。事实上,该系列的故事发展到了第四部,我们大概可以推理清明上河图上的北宋是处于一个水深火之中了,是既有内忧外患,也时被邻国眈眈虎视之中,在这个间谍蛮横的时期,那这五绝是否能帮北宋解围?且就在后面的故事细说。
而该书最大的亮点,就是在这个小作坊、手工业兴起,有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北宋时期,作者不惜花大量的笔墨都将北宋的手工业之发达推到了极点。在该书中,除了作者通过大量的心理刻画,语言动作都丰富地展现人物,也通过流程的推理之外。更为可喜的是,作者通过大量的硬知识来介绍了当时的这个资本主义萌芽阶段的一些概况。
你比如说,主角张用发明的水运仪象台,就代表了当时世界科技工业的高端,其中书中的第10、12页就有了很多的说明。另外在第40、406页,作者也通过张用这条线引出了很多关于工业的名书,为工科生提供了很多资料学习的内容。第71页说明了何为“天工十八巧”,以及《百工谱》;而在第407页说明了《守令图》的用意。虽然是虚构出来的“天工十八巧”、《百工谱》《守令图》,但这在北宋的历史上,作为当局重要的工部,无疑的确是有着这些工业的系统图表的,谁掌握了这些,就掌握了整个北宋的工业发展,因此聪明的作者就以此来契机,著成集合历史和推理的此书,实为高明。
除了工业的概述,从文本的角度来说,此书就人性的反映也是不可忽视的,在这部书中,作者是有着一种十分关心弱势群体的悲悯情怀的,这也是他一贯系列作品中都是有呈现的。你比若说,在《萝卜案》中,讲述了一个农村出生的恶人柳七,他虽然是作恶多端,但他因喜好填词喜爱柳永而改姓柳。可见他算是个半个文人,有着文人的才华,如在该案子中,他写了一首词《采桑子》,从文学的角度来看,也的确是上乘好作品。那么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塑造一个即是恶人又是好文人的复杂角色呢?归根到底都是折射出当时北宋政府不作为,导致民不聊生才形成的恶果,倘若柳七的故乡水灾得到政府的妥善安置,柳七又怎么会被生活所迫走上犯罪的道路呢?而且柳七也是一个文人啊。因此在作者看来,作者是十分同情当时北宋社会的低级而郁郁不得志的文人的。作者没有用非黑即白的善恶观去看待当时北宋的草根市民村民,而是用一种普世的人文情怀去讲述一种处于动荡时期的人性的真实反映,因此这是值得大家思考的课题。
无人如何,作者在这部书中充分展现了北宋引以为豪的工业,体现了当时工业发达的匠人的匠心精神(如主角张用的塑造)。也展现了作者出色的推理能力,而在人物的塑造上也更加立体了。这不仅在人物的心理活动,还是语言动作,更是从人物(如柳七)的复杂性格转化,都刻画得更为有血有肉,更符合当时的时代背景人物的形象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