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一百贝文艺调频
寻觅清风之时自来明月

寻觅清风之时自来明月

作者: 熙x | 来源:发表于2020-03-19 19:31 被阅读0次

分享JINBAO的单曲《日暮里》:http://music.163.com/song/1351183637/?userid=403765465(来自@网易云音乐)

寻觅――
只有独立的我
胡乱的这些事情,我猜想他们,直到开始细看――凝想:他们是否因幻觉,为了向女人致敬而活,如果是后者,那――
便放下所有的优雅
哪怕,愚笨。
龙年的春天,实在矜持。
是一个长袖长裙的女子,在楼上的木窗边,冷坐了小半日,对楼下巷陌间翘首的面孔,始终未肯抛出两朵粉艳的微笑来。
下午我坐在办公室的玻璃窗边,目光穿过窗外的红叶李褐色枝干,便见着空阔渺茫的远处沉着一片青灰的天。天空也是一张严父的脸,立在森森然的高高条几旁。我心里隐约有委屈的恨意,翻出“九九歌”来念:五九六九,隔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掐指头一算,都已经快出九了;只是柳还看不得,耕牛也只能到记忆里牵去。办公桌上的精致台历,我翻开,一笔指下去,已经是“雨水”节气。
雨下得又长又愁,朝朝夕夕。心思也被这满世界的雨水濡湿得冷冷落落,终日只愿默坐寡欢。


早先这大院里倒还有两棵开白花的玉兰花树,每年东风一柔,它便像个热情的嫂子要笑哈哈来报春信。只是前年被挖走了,另侍新主,不知道那新主里可否有一个像我这样对它默怀惦念的人。这之后,我只能靠桃李来把握春讯了。奈何朝暮纷飞的雨线里,掺夹的清寒之气像一本翻不完的艰涩古籍,叫人左一页怨恨右一页皱眉,桃李们默默不言。
今日下班路过李树边,特意斜了伞,瞧嫁妆一般去探看李树的新蕾。还是紧紧包裹的小蕾,不及黄豆大,颜色青褐。一树李蕾,静悄悄,重门深锁的冷清模样。我家里也养了点花,水仙的青白色花蕾在细茎上一天天爬高,可就是个冷美人,不笑。去年腊月买了一盆紫的风信子,养得看见叶怀里的紫蕾了,一时激动,又跑到花市里寻来一盆白的风信子。我想看它们在春天和暖的风日里,相互对望着,陪着开,少年夫妻一样地热闹。没想到这一对,竟也羞答答,始终没大声地开出或紫或白的瓣儿朵儿来。

大多时候,生活都无痕的留下内心深处的流水,上,中,下的水域,流水无情,也只有流水说到死,便颓然老去,醉舟一般的,把其中一片云雾掠去,其余的被武断的恢复平静,恢复正常出口目光的茶蘼。
是春宵。通俗说,是一个春天的夜晚。
熄灯前,我看见墙上的钟快指向十点,那么,现在,应该是零点左右了,夜像只蚂蚁,爬到了高高的竹竿上。在江北,在小镇的偏西一隅,这里,这个时候,是静的。静寂中,我触摸到此刻我的时光,是一方淡白的棉布。
窗外的遮阳棚雨布在风里,有一点声响,随着风过风息,断断续续。像我在灯下翻书,翻一页停一页,偶尔心不在焉,多半浅迷深醉,小半夜的时光在纸上度过,不喧哗,不招眼。也有蛙鸣声传来,自院墙根下的那一带草丛里,自远处的田野水塘边,“呱呱——呱呱——”拨浪鼓一样地敲,远远近近,有错落之美。那声音沾着泥土的潮气,沾着草木庄稼的清气,将心也濡湿得潮软了。偶尔,还能听见一两声狗叫,那叫声应该是凶悍的,可是经过春天的夜气稀释,淡了,传到耳朵里,隐约朦胧,旧事隔年一样。
我知道,我已经很久没有像今夜这样,听风声,听蛙鸣,听村野的犬吠之声……我在这些声音里,惊喜地看见自己,像一粒复苏的种子。
后窗外,还能看见摇曳的树影,是一棵广玉兰。还未开花,没有香气,只有椭圆的叶子在枝头上疏离或重叠。也看见一点光色了,是远处建筑工地上的灯,灯光漫过来,在广玉兰的几片叶子上覆了一层淡淡的麦秸秆样的黄色。偶
人梦幻的中心,往往穿过黑夜,而后又突然动荡,动荡到鼓捣又收拢,但比如说一些故事,一些对话,一些体验,一种情感却撑着每一个褶皱,每一个褶皱下的韵律,也可以是遍地火热的阳光,不随心所欲,却又是直截了当,包罗万象的在其中颠簸,心灵的绿盖,如伞的绿盖,足以安慰曾经的沧桑,与某个悸动的时辰,用内心的独白,为香粘贴一场月光型的温度,也可以是一些湿度,也可能是人心仰面热情有龄,但至少比生活年轻。
我想起年少时写下的忧伤的诗句:我的心,不是水中的那一块棉布/再怎样揉搓,总无折痕/请你看我/那风霜中摇曳的/一支秋荷。那时候,我的心不是棉布,时光也不是。它们是丝绸,是玻璃纸,冷艳华美,玲珑剔透,但,易皱,易折。爱着不该爱的人,还没懂得放手;站在青春的断崖上,找不到能平稳抵达未来的路……岁月是隆重的,但内心潦倒而落魄,空落落寻不着寄托的根。
我觉得每个人都有个性,但是这个性,包括宿命或是寻寻觅觅不再一起出现的晓雾,晓雾退去,花里看雾,一如锐利的只奔季节的主题,讨要春光的一时之利。
似乎不应勉强寻觅的路途有万顷柔波,当然万顷柔波的言语,绝不是写不出来,过不出来,落日,时间每时每刻都席地而坐,冷空气降临,时间或许是一种人人享用的秩序,当然,秩序是必须要有的,内心也仿佛正升起一幅山水,一幅没有人的洗衣,喝茶,定笔,定格。
而那些光线掩隐的窗口,渐渐冷却下来,开始思考空空的庭院是否别具匠心,一场春风是否等着一件将要发生的事情,可以是公路汽车的呼啸,十一月初冬的降临,当然了,也可以是一块内心的铁,光线变明变暗。
看到刘索拉一本新书,《你活着因为你有同类》。只是因为喜欢这个书名所以从当当网上订了。

一向喜欢刘索拉,文字是她的小刀,一刀刀刻出生活和音乐的样子。也喜欢看她和洪晃谈天说地。两个极度聪明的女子,因为过分聪明,我总疑心她们的爱情只是点缀。活得太任性自由的女子,大抵总会疏离了爱情。

喜欢一个女子,活得浓墨重彩,用加缪的话鼓励自己—尽管世界黑暗,偏要尽情燃烧。“偏要”两个字任性蛮不说理,不怕被辜负的劲。其实受过伤害,但受过伤害就不活了?就做祥林嫂状?其实“偏要”是她自己翻译的。我非常喜欢这样任性的翻译。

挑灯来寻另一个人,我知道,她的气息如此与我类似。都说动物之间没有语言,就是靠气息寻找彼此,我们何尝不是?我们寻的找的,大抵是和我们精神上有触通的那个人,不分男女、不分年龄。那只是形式,关键是心。有心,足矣了。

有同类真好。

不会看不上你的任性和放肆,反而觉得那是美。不会觉得你穿衣过分不负责,反而觉得另一种放肆的美。同类可以一起去旅行,在旅途中谈油画、建筑、书法、歌剧,可以一起去看青春版《牡丹亭》,学一段“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同类真是人生中锦上添花的事情。烹茶煮酒,多一个这样的同类,美妙绝伦。

都说素人无情,原本亦是冷淡之人,但这些人如果遇到同类,那才是对酒当歌、鲜衣怒马。我们曾喝过十几瓶子啤酒,倒在沙发上,两条蛇似的唱戏,到天亮。

哪管人生苦短,此时,倒是山长水远。

所以,分外喜欢刘索拉和洪晃这样的知己。大碗喝酒大块吃肉,谈谈美男烟火。这样的同类,早就活明白,与其一个独玩,不如找一个同类,把个性再复制一遍。

爱情的同类更是嫣然美妙。

一寻,就是胜利者的凯歌。
孤寂,使人沉默,沉默有一个类似可以保护身体的外面的东西,但是到底在想些什么,鸟儿是否飞去又飞来,但如果在人的情感里呢,普遍的人情可以是普遍的普遍,当然唯一相同的一点,便是这青青之痕,不甘墙偶。

活着,就有理由寻。
张爱玲写给胡兰成的定情之话是,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懂得才是山穷水尽时,突然的柳暗花明,懂得才是,那根寂寞之骨有人欣赏有人知。懂得你的人,比爱你的人更重。人都有一份孤独,再繁华热闹,有一颗冷心观红尘,而他,一眼洞穿你的清寂你的凉,一眼明白这世间所有繁华不过是你和他身边的过眼云烟。他会在众人之间一眼看到你,然后读懂你,明白你,不是爱情,胜似爱情。

洛阳春索寂寞,牡丹拒繁华。只有懂得,才看朱成碧;只有懂得,才会明白孔子认同曾点。点答:“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孔子叹息一声:“吾与点也。”琅琅人生,有一个人懂得,赏心两三枝,何须更多?

亦慈亦让的人生,其实荆棘遍地,每个人都盼着,渴望着,这个世界上有人懂得他,看得到他心里房间有一处黑暗!

看人春犯,寻春泛,倘若我能已达到,那么便会有情,有味,有招展,更有怅惘,当然,为着寻,便也什么都不顾了,不顾安静的上午过了十点,不顾夜静还是闹,有时,只默默的望着便也欢喜素心,嫣然抛姽。
寻寻觅觅,寻到底,多少还是带着惯有的姿态,如一部女人的历史,平常的岁月,不管有意无意的窗外下一场三月的雨,还是一只三月的猫走过,但不妨碍一些事情就存在那里,在各自的沦落里风尘荏染。

洱海有一种四海八荒的美。环绕洱海一周,格外喜欢海水中那些枯木,看到静默中的力量。在双廊的海边发呆,不知为什么,格外喜欢双廊这个名字,咬在嘴里有一份别致的生动和跳跃。今天再次路过挖色,觉得光阴倏忽而过,片片不沾衣襟。时光原来不过就是刹那。

如何保持年轻感和少女态?我相信绝非是指容颜。光阴对每个人的摧残几乎均等,年轻感和少女态是指精神长相。永远怀有理想、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光阴的敏感,以及热情、以及心跳、以及旺盛的工作能力和坚韧不拔的精神。绝非玻尿酸和各种打针——一个脸上有皱纹内心没皱纹的人才是立体生动有趣的人。

年轻时分外喜欢宝蓝和明黄,觉得足够耀眼。现在只喜欢黑白灰,仿佛万千人中可以从容隐身,不为人知。十分冷淡无知己,一曲微茫唱此生。
在洱海的岸边,或许不时可以看到一条条清澈的小溪,从山谷中汩汩流出,穿过山脚,汇入洱海里。这些看上去细细弱弱的溪水,它们是洱海清澈的来源,如果没有它们日日夜夜的流淌,洱海将会缺少几分碧波荡漾的样子。其实,最大的水流,是弥苴河,它从遥远的迷蒙的地方流来,在注入洱海的那一刻,亦真亦幻,令人生发无限的遐想和赞叹。有时,在洱海岸边,运气好的话,还可以看到望夫云。这望夫云,从苍山顶飘出,此时,洱海定会巨浪惊天,整个洱海上,根本就见不到一只船在航行。那个美丽的传说里,苍山的猎人和南诏公主坚贞的爱情故事,至今依然令人心旌摇荡。虽然后来,猎人被罗刹施法,化为了一匹石骡沉入洱海,可南诏公主依然要执着地吹干洱海水,不顾一切地去拥抱心上人。千百年来,不管风云怎么变幻,一直都是这样。一个人如果一生一世遇上这么一回刻骨铭心的爱,那该是多么的幸运和幸福。如果是玉带云系在苍山的腰间,那洱海就会温柔可亲,就像一个美丽而温存的白族女人。只有这时,人们才会真正感受得到洱海原初的东西,譬如,洱海为什么是洱海,而不是高原上其它的湖?

我深信洱海这只独眼的目光定能穿透历史,给每一个后来者一种启迪的思想光彩。我是洱海的儿子,在洱海母亲面前,一切所谓的名利和头衔,在我的心里,如浮云般飘过洱海上空,可以说,我根本就不在意,我在意的是,洱海给与我的一切,包括生命,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对洱海母亲的感恩。因为,洱海能沉淀一切,包括那些不值一提的琐琐碎碎的记忆,即使这些记忆早已沉没在洱海深处。当碧波荡漾,风雨同舟,或者,静静的月夜,一轮明月,高悬在头顶,沉思的瞬间,得到升华的东西,是会让人一辈子铭记在心的东西。其实,洱海记录下了,发生过的一切,即将发生的一切,洱海在聆听。在洱海面前,半点的虚伪和骄傲,都将无济于事。

无论我生活在哪里,无论我走向何方,一种声音总在召唤着我,那就是洱海母亲般的怀抱里,我永远也不会忘记的酸甜苦辣和苦乐年华。历史的回音,有时超然于灵魂之上。当想要忘记过去的那一刻,这种声音就会挟着万顷波涛,荡涤着心灵上的尘埃。历史这条长河,消失的是那些无意义的东西,留下的是彪炳千秋的壮志豪情。难道这是历史的无情,才铸就了千百年的英雄魂?

洱海是孤独的洱海,那有什么不好?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东西才是最值得珍爱的东西。不是有孤本、绝品、极品的说法吗?不是常常听到某某“独居慧眼”这样的词语吗?孤独是创造一切的动力。当世界知晓洱海的伟大和厚重后,就会加倍的对洱海顶礼膜拜。在我们重复而泛滥的仿制之潮中,真正的艺术品是不能复制的。洱海的美,就在于它是不可复制的美。
在高原的阳光下,从这些漂浮在海上的房子看出去的风景,应该是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最佳诠释。


在玉几岛上兜兜转转,突然明白了这里为什么杨丽萍会把房子建在这里。如果没有游客的往来,这里一定是远离尘世的逍遥所在。
我一直固执地认为:水是流动的时光,时光是县城一条清静流淌的河流。老城的街道,车如水马如龙,是县城一曲或铿锵激昂或婉转悠扬的主题曲。

行走在老城的十字街,巨幅广告伫立街头。行游至电影院门前,嘈杂的摇滚滥情迪厅的“银都”,闪烁的霓虹灯夸张地涂抹着县城的现代文明。我不得不扫兴地踏着冬日的暖阳逃进在县城北街一条叫不上名字的破旧逼仄的老巷里。这时,深冬的时光流淌,冬阳懒懒地撒落在这条老街巷里的青石板上和街边的木房子上,老街像一曲怀旧的老歌。磨得光溜溜的青石板在冬日暖阳的辐照下,闪烁着微微的光。走进低矮的木屋便如走进一幅油画的意境中。电线在木屋与木屋之前间穿梭、缠绵,时左时右,高低起伏,有种人间烟火气。偶尔,有一两只小鸟发出鸣叫从屋顶掠过,留下诗意的弧线。

我只觉得自己一下子变成了一个误闯入异类时空的寻访者,穿着不合时令的服装,在老街上、古巷里寻觅古城残存的遗迹。慢慢地游走着,耐心地探访深深的、窄窄的古巷。

走在北街的路段时,突然想起我们彭氏祠堂不就建立在此吗?我要去寻找曾经建在城北学校内的彭氏祠堂的遗迹。不知是否还留有一丝丝印记让人追本溯源。其实,我知道只能凭吊,哪还有什么遗迹和宗源啊!冬阳照耀下的彭氏祠堂原址和祠堂大屋,早已被政府征收改建成现在的城北学校教学大楼。曾有的几分唐宋遗韵也在改建校园中消失殆尽。

再游走到北街尾端,看到几处倒塌了的古旧房屋,并都已长满了冬草和干枯的斜树,凸显几分荒凉,几分凄然。

冬阳枯树,寻常巷陌,一排排木屋,一棵棵老树,总能让人想起岁月如流水,匆匆而无情。草和树站在木屋后的最高处,默默地注视着古旧的老街老巷,注视着老城里的芸芸众生,历经风雨沧桑和世态炎凉,像一个个大彻大悟的智者!

穿过几条逼仄的巷子,隐隐地传来空灵飘渺的梵音。我知道,那一定是界山庙里和尚诵经时的音乐。循着梵音,一路前往,不一会儿就到了山下,顺着台阶,一步一步往上,去到寺内。正值师傅们闭目打坐,把时光诵成禅意和哲思,让人遥想起一些古老的往事。我不忍心打破这固有的宁静和禅境,那萦绕于耳畔的乐声,似乎有一种神奇的力量,把人的筋骨抽去,灵魂便挣脱岀身体高飞,人变得飘飘然如同脱胎换骨一般。

时光的河流,流经老城,似乎一下子改变了速度和声势。不再有流经碧潭桥下时的波涛汹涌和铿锵激昂,有的只是疲惫乏力和浑浊干涩。老街上,一切都是慢节奏的。行人的脚步是慢的,被风扬起的冬叶是慢的,就连人们说话的语速也是慢的。

走在老街的另一条古老的巷子——月池塘。走着走着,看到前面有一道石台,在石台上坐着一个女生正手捧一本书在认真地阅读,只见她偶尔流露出会心的微笑。

再往前行几步,发现有三三两两的小孩正围着木屋前的古树在玩游戏。有位白发的老奶奶坐在木屋前,正晒着这一天里最后的暖阳,神情恬静而安详,仿佛带着难以察觉的笑意。

在这条古老的巷子里,行人不多,有那么三两个提着晚餐的菜的中老年男人在巷里慢悠悠地走着,有几个补课的学生一路跑跳而过,还有几个穿着时髦的女子边吃瓜子边谈笑着迎面而来,这让我这个来老街寻觅旧事的人有种些格格不入的失措。

在来老城之前,我曾以为生活在条件如此简陋的老城古巷里的人,与身处繁华美丽的新城都市有所不同。会处境艰难、生活窘迫中使人们闷闷不乐,神情漠然,以为他们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也一定是封闭狭窄、荒芜贫乏的,就像巷子里磨光的石板,古旧的木屋和杂乱的电线,甚至像残缺倒塌的破旧房屋一样长遍荒草,满生青苔。然而,我错了,这神情怡然的奶奶,甘于平淡的读书人和潜心修佛的僧人让内心持有偏见的我深自惭形秽。

冬日的暖阳,迟迟地东升,早早地西沉。不觉已暮色四合,漫步于县城老街古巷之中,我只觉得自己变成了树上的一片枯叶,经风吹落到地上,又被风扬起,最后淹没于时光的流水之中毫无目的地漂浮远去......

路,从脚下开始延伸,没有尽头。

面对分岔的路口,我居然不知通往哪个方向。不是说好了不理会外界的干扰么,不是说好了要有大海般宽阔的胸怀么,不是说好了要有坚定的意志么?可为何内心还会尘土飞扬般让我不能畅快呼吸?

“不要想了,不要想了,再想会更加烦乱”,我对自己说。于是找了块绿草地坐了下来,埋头看着春的绿意盎然。这些小草是什么时候从土里钻出来的,它钻出土的那一刻会不会很疼呢?我抚摸着小草,正像抚摸着自己的内心一样。

小草一群群的生长着,野花点缀其间,在阳光照耀下闪着无比热闹活跃的分子。我想它们肯定是一群同患难的知己吧,不然它们怎么会如此的有生气。对了,那我呢,我的知己呢?

知己,就如俞伯牙之于钟子期,管仲之于鲍叔牙。自来到大学,穿梭在虽则脸上挂满微笑心菲却不曾打开的人群之中,才终体会到知音难觅。

所以想说出肺腑之言的机会远处寻觅,只能将它深埋心底,却无法尘封。它们就像一群可憎的小恶魔,每时每刻上窜下跳地在我的内心翻江倒海,而这时只有眼泪才能淹没它们,使它们暂时安静。
我们居住的地球是原型状的,而人类生命的拼图却是平面几何型的。

一块一块地对接、拼凑,时常,我用生动的动词组成生活。可百转千回中,我只会生硬地表达。

在我的心中也蕴藏着柔软因子,只是岁月的风化,时光的打磨,落下千疮百孔的心结。一次次地无解,索性交给光阴之手。

对我而言,情感是个很弹性的名词,它穿着千万件无色的衣裳。在某一场风中刮落的只是树梢头的萧瑟,一些冷躲在温热的皮囊下,瑟瑟发抖的只是心。

我的心依然柔软,像明亮的河流,经过昨夜的渡口,撑单桨的手渐渐疲惫。我的船只、我的岸,它们仿佛是天生的搭档,是里程拉开了它们的距离,而我,一直在奔赴彼岸的划水中。

我见过幽蓝色的石头,它有很美的眼睛,像星辰的微笑,我一度把迷恋说给风声,风却吹凉了月光。

一些候鸟总是很晚迁徙,它们试图留在北方过冬。掉队不是它们的初衷,每只鸟都有自由选择的权利。

我也会把自己幻化成一只海鸥,告别凋零的季节,飞向温暖的南方。择一方幽静的湖水作伴,把蓝色的歌声唱给浪花的深处。

十二月的窗口飘进雪花,温暖中的寒冷。我还在北方的原地徘徊,心却驻扎在万重山之外的湖泊。

我的虚妄来自真实的原型,没有命名的主题,杂乱的目录,但我知道中心思想 ,知道主线的长度,可是指南针常常不在身边,我熬不好一锅刚刚好的汤粥。

一些温馨的场面萦绕在我脑海的周围,只是我从没有真正走进一个故事的中心地带。

我还是会笑,悠悠轻弹无谱的心弦。老去的章节依旧炽热,它烘托着泪点,温暖与甜蜜融合,心痛和不甘交织,我甚至形容不出一种说法,它应该是蜜语的余音,一直用行走诉说来路,把点点滴滴凝聚进一块拼图里。我不知道它会是什么形状,但绝对不是圆形。

还记得你给的糖,它甜透了九月的时光。当我的鹿群跑进月夜,星星都亮了。

你在和我说话,用温润作底,平铺着简单的对白。那种隔着千山万水的连接,是感应的纽带。

此时的夜色很静,像我如水的心境,在灯火阑珊处,蓦然回首,我还会感动于你给我的温暖,虽然屈指可数,但却很温馨,宛若月光之手拂过我的长发,将蜜意绽放在眉宇间,只是一瞬间的记忆,却暖了我的余生。
“别哭了,别哭了,我会很难过的。”突然传出的声音,使我站起来举目四望,然而并未看见什么人。

“坚强点吧!”声音又传来,亲切而明亮。我依然没看见什么人,前面是路,我的周围是空荡荡的。

“你是谁?你在哪里,为什么我看不见你呢?”
“我是你的心,你不知道吧,我就是你的知己。”

心?我的知己?哦是呀,我就是我的知己呀。

心说:“我比任何一个人都要了解你,我比任何一个人都想帮助你。不要难过了,你是很优秀的,上学期你的名次被挤掉了,你的表面很平静,可是你又暗暗地鼓励自己不要站在天堂与地狱的分界线上,要做就做到更好,不是吗?

心中有月缺也圆。寻来寻去,风中之百合依然靠着风中摇摆的铃,难割舍。

于是,
我纵要依依带泪归去也愿意,珍惜岁月里,寻觅我心中的诗.
曲终尽,人终去,花前月下的永不分离,
不盼满湖柔波,只寻
遇见你的时候,我的心正在放逐的路上,它经过了一小片儿田野,那里有花香也有阳光,只是离海洋很远。

转眸的瞬间,荷花开的正香,那是七月之上,迎着你的笑,我走进了你的花园。

百花的芬芳从每一个角落溢出,有翠鸟、有蝴蝶、还有勤劳的蜜蜂。我的欣喜在眉宇间绽放,绽放的还有我那颗飘扬的心。

你教我和花儿通灵,熟悉它们微笑时的表情,你教我辨认蜜蜂和马蜂的区别,远离那些登徒子类型的人,可我似乎只认识蝴蝶。我眼中飞过一群蝴蝶,幽蓝、幽蓝的颜色,它们翩跹进一面湖的波心,荡漾出一个回旋的耳语,那是我心中的海。

跟着你的节奏感,我恋上了诗,在无数次的练习中,它们还只是文字拉成的行距。你温润的话语经过我的耳畔,就像你唯美的诗句在行走。我在你的诗句里遨游,游过了黑夜的地平线。
离开你之后,我的诗有了诗的模样。那是我跨越千山万水的追寻,翻越心灵封锁线的既定,主要是因为你的无声指引。我依然在孤岛,用单桨划着一叶小舟,无浪的夜里很平静,我的精神找到了归属地。

我的心一直在路上驰骋,从过去到未来,却没有遇到你的小站。
从我的角落走出来的时候,天已经晴了。我会想到你给的阳光,那么的不真实,却暖了我的余生。尽管有些痛还在心头,我还是抚平了一个沙丘。

打开一扇窗,让你的南风吹进来,可能我会冷,但我的心会澎湃。你知道吗?你丢了一样东西,是脚印,它们在我心里,一直都擦不去。

从偶然的遇见,到缘分的狂欢,我们曾经把友谊这面旗高高举起,慷慨陈词从不是你的风格,我只欣赏你月光般的方式。

我也努力成了自己的人质,与明月一起吟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就像现在,文字存留纸页,而大风起兮。
我们还是相隔千里的陌生人,只是你一直在我的文字里。你像永不消失的灯塔,为我照亮了黑暗中的眼睛,谢谢你!



相关文章

  • 寻觅清风之时自来明月

    分享JINBAO的单曲《日暮里》:http://music.163.com/song/1351183637/?us...

  • 清风不请明月自来

    阿民在有着挺立枣树的小院,摆放着一张小小的方桌,四张板凳,不远处是个磨盘。 院墙外边还扎了篱笆,牵牛花缠绕其上,绵...

  • 感怀

    清风自来 明月入怀 高歌一曲 时光不老

  • 清风明月

    恒山楹联一幅:清风明月自来往 流水高山无古今 清风吹来吹过,明月升起落下,都有其自然运行的规律,流...

  • 夜思

    君问清风 君问明月 昔日 临江而立 望河水滔滔 清风自来 夜下独酌 赏花影灼灼 明月依在 风萧萧 月皎皎 君我两相...

  • 仲夏夜之梦

    乘着诗的翅膀 你穿云破雾 飘漂而至 如明月 照亮小窗幽梦 如清风 搅乱一池春水 清风明月自来去 流水春梦不留痕 佛...

  • 明月清风,不劳寻觅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生固欣然,死亦无憾;花落还开,水流不断;我兮何有,谁欤安...

  • 丽人歌

    清风明月云悠长, 诗酒丽人歌无伤。 心存唯美苦寻觅, 偶遇古松傲群芳。

  • 悠悠时光浅

    寻寻觅觅一场空, 终是孤独落寞梦? 明月悠悠时光浅, 执笔绘画无缘间? 或许,深爱之时, 你视而不见, 再见之时,...

  • 清风自来

    午后的清风划过 如同处子肌肤般细腻 它更像是一瞬间的情绪 更像我一直追寻的归宿 忘记你,忘记他,忘记所有,忘记世界...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寻觅清风之时自来明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cfry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