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存储
我们常用的关系型数据库mysql,oracle等都是基于行存储,以最常用的mysql数据库 innodb引擎为例,见下图
行存储
多个连续的行记录,组成一个data page(大小16k),然后按照B+树的结构进行组织存储。
image.png
这种存储模式适用于OLTP的业务场景
- 一行记录的所有列连续存储,一次IO可以实现整行读取或者写入,实现数据库的ACID特性就比较简单。
- OLTP常见的业务场景,点查询,点更新等
select c1,c2,c3 from table where id =xxx;
update table set c1=xxx,c2=xxx where id = xxx;
由于B+树的逻辑结构,千万级别数据量最少3次IO可返回结果。
列存储
随着数据量的膨胀(亿数量级)以及在线分析业务OLAP的发展,基于行存储的mysql等关系型数据库就开始力不从心了,基于列存储的数据库产品就开始登场。
列存
如图,数据按列进行存储。
行存和列存在以下关键点上有极大差异
- IO放大问题
OLAP大多是对某一列或几列数据的一个聚合分析,比如找出年龄在18-30岁之间的人的userid ,如果是传统的行存储模式,即使在年龄上有索引,那么在回表查询的时候,也会不得不将符合条件记录的所有列(userid之外的姓名,性别...)都读出来。这就会造成IO放大,当数据量在亿级别的时候,这就很影响性能了,列存储就规避了这一点。 - 数据压缩问题
同一列的数据,数据类型一致,列存的模式下就适合数据压缩,不同的列可以采用不同的压缩算法,压缩存储就会带来IO性能的提升。 - 事务ACID问题
行存储,一条记录一次IO写入,那么保证事务特性就很简单。
列存储,一条记录拆分成多次IO进行列写入,那么就比较难实验事务特性。
这样的差异造成,OLAP场景很适合采用列存储,但是反过来,在OLTP场景,列存储又无能为力了。比如对某一条记录的写入或者修改,行存储一次IO搞定,可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但是列存储就要将一条行记录的写入拆成多次的列记录写入,这就带来了写入IO的性能问题。
基于以上行存和列存的特性,在实际业务中,我们的OLTP系统一般是采用基于行存的数据库产品,像mysql oracle等,然后将业务数据离线导入到基于列存的产品,进行后续的分析,这种模式的实时性是很差的,一般用于分析T-1的离线数据,如果有需求要实时分析在业务系统中实时产生的数据,这种模式就无法满足了,那么有没有既能满足OLTP的写入性能要求,又能满足OLAP的分析性能要求的存储结构呢?答案是肯定的。
行列混合存储
阿里的AnalyticDB就是采用行列混合存储的产品
image.png
如图所示,AnalyticDB将30720条记录定义为一个block,数据在block中的某一列,是按列存储的。同一block的不同列,又是连续存储的。在行列混存的模式下
- 多列写入 ,列存模式的随机写变成顺序写
- OLTP明细查询,select 多列由列存的随机读,变成了block内的顺序读
- OLAP多维分析,将随机读变成顺序读
基于行列混合存储的特性,配合倒排索引,bitmap索引,范围索引,预排序、各种的Cache机制、读写分离等。AnalyticDB做到了既满足大批量高性能写入、又满足千亿量级数据实时分析毫秒级别响应,很适合大数据量实时写入,实时分析的场景。
最后:阿里B2B广告团队招人,java,数据工程,数据挖掘,base可选北京杭州。有意者丢简历过来
hengyi.wzw@alibaba-inc.com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