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故宫六百年》读书摘记_第十六章 寻沿书屋(上)

《故宫六百年》读书摘记_第十六章 寻沿书屋(上)

作者: 若水青卿 | 来源:发表于2023-03-08 20:37 被阅读0次

P553
变革这样一个有着几千年积习的国度,仅有热血是不够的。无知的冲动与无谓的牺牲,不过是为帝国的绞肉机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润滑剂而已。近读我的老师刘梦溪先生的新著《陈宝箴与湖南新政》,先生对当时情势的分析,一下子就厘清了混沌。他说:“所谓变革,当然是在保存自我的前提下的弃旧图新,而不是从根本上推翻自我。如果完全推翻自我,就不是改革而是革命了。革命自然也没有什么不好。问题是在1898年那一历史时刻,并不具备革命的条件。当时的情况,改革比革命更现实更有可行性。改革也有两种方式,即激进的变革和渐进的变革。康有为、梁启超等主张的变法是激进的变革,张之洞的变法主张是渐进的变革。皮锡瑞戊戌年三月二十日日记载,黄遵宪看了易鼎的文章也颇不以为然,说:‘日本有顿进、渐进二党,今即顿进,亦难求速效,不若用渐进法。’可见黄遵宪主张的也是渐进的变革,此与陈宝箴、陈三立父子的主张应为若合符契。”

P560
在慈禧的年代里,不乏“曾胡左李”这样的中兴之臣,也出现了康有为、梁启超这样的新锐改革者,天下事并非不可为。无奈,许多历史机遇,都在她的手中错过了。翁同龢在甲午战前拼命挤对李鸿章这些开明的洋务派,甲午战败后却又支持变法;戊戌变法后(公元1898年),李鸿章自称康党,可惜早已经靠边站,没有了力挺康梁的实力;而当庚子事变后(公元1900年),慈禧幡然醒悟,开始了比戊戌变法更加猛烈的政治体制改革,甚至启动了立宪议程,而此时的康梁,早已逃亡国外,成为帝国通缉犯,死要面子的慈禧又执意不肯为康梁还有被她杀死的戊戌六君子平反,而思想开明的奕、李鸿章,也早已不在人世。总之,党争、利益关系,把朝廷分割成无数碎片,让人眼花缭乱,清末的政治版图,终是一盘散沙,任凭谁也捏合不起来。

……

张宏杰说:“她的政治技巧使她完全能够跻身一流政治家的行列,但是她所成长的文化氛围局限了她的眼光,使她浪费了这个宝贵的机会。这时的中国需要一个具有非凡气魄和超人识度的巨人来引导,才有可能摆脱沉重的惰性,度过重重劫难。可惜,历史没有产生这样的巨人,却把这个位置留给了她,一个过于专注自我的女人。这就是她的悲剧所在。”

P567
慈禧之怒,表明她与光绪的矛盾,主要不是体现在对于变法的认识上,而是体现在权力的分配上。连与康有为关系甚密的四品京堂、礼部主事王照后来都说:“戊戌之变,外人或误会为慈禧反对变法。其实慈禧但知权力,绝无政见,纯为家务之争。”

对于新党来说,摆在眼前的只有两条路:第一条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尽量争取慈禧太后的理解和支持,逐步推行改革,至少不把她推到对立面上。有学者说:“变法维新运动就其涉及的广大领域和所要达到的目的而言,是一场渐进的政治革命,它的倾向不仅与大多数政府官员的思想意识背道而驰,而且将严重侵害整个官场的既得利益。如修改考试制度使帝国的广大文人有失去晋升机会的危险;废除许多衙门,威胁到众多在任官员的任职;规定士人和官员可以越过正规的官僚制度渠道直接上书皇帝,是对朝廷中高层权威的蔑视,等等。因此,一个有政治头脑、深思熟虑的人,就会预想到颁布这类改革措施将会遭遇到怎样的局面,一旦掀起范围广泛的抗议浪潮将如何应对,这其中有对各派政治势力的清醒认识,对人心逻辑的谙熟,他必须分清什么是真正的反对派,什么是随从者,以便分化瓦解对方,争取中间势力,组成统一战线。一定要有这样的把握:即己方的政治力量能够以绝对优势压倒反对势力。这不是儿戏,这是一场你死我活的严峻的政治斗争。倘若没有这种把握,就需要等待时机,积蓄力量,见机行事。”

但康党不屑也不愿选第一条路,甚至连尝试都不愿意,而是在羽翼未丰之际,就摆出了一份与慈禧的现行体制分庭抗礼的架势。其中一个典型的细节,是四月二十八日(6月16日)一早,康有为至颐和园接受光绪召见,在朝房里等候时,与等候向慈禧谢恩的荣禄撞个正着,二人于是有了一段语言交锋。荣禄问:“以子之大才,是否有补救时局的灵丹妙药呢?”语气明显带有挑衅的意味。康有为也不示弱,愤然答道,非变法不可。荣禄又问:“即使知道法是要变的,但一二百年的成法,怎能一下子变过来呢?”康有为回敬道:“杀几个一品大员,法就变了。”荣禄听后,脸色突变,知道这个康有为来者不善,假如变法成功,一定会对旧党下黑手,所以当天觐见慈禧时,让她加几分小心。这段对话出自苏继祖《清廷戊戌朝变记》,可靠性不知,但从康有为代御史宋伯鲁所拟奏折中,可见“有迂谬愚瞽,不奉诏书,褫斥其一二以警天下”之语,由此可知,杀几个守旧大臣,的确是康有为的主意,但此时的他(包括光绪),自己还是泥菩萨过河,此时摆出一副死磕的架势,无疑是以卵击石。可见他是一个胸无韬略之人,胸口贴上胸毛,就自称大力士了,全不知他那点武艺,在慈禧、荣禄面前,实在是不堪一击。在他的引导下,整个变法的进程,基本上是走一步看一步,跟着感觉走。他们以为颁几道诏书、杀几个大臣,变法就可大获成功,是头脑简单的表现,这样的变法,注定无法成功。

他们把变法团体变成一个小圈子,对大多数朝廷官员采取排斥甚至打击的态势,表面上孤立了旧党,实际上是孤立了自己,让自身立足未稳,就在朝廷中深陷孤苦无援、孤军奋战的处境中。这一点不仅令荣禄、刚毅这些一线官员无法接受,连慈禧也感到意外。所以变法伊始,慈禧就曾急切地问荣禄、刚毅这些官员:“难道他(皇上)自己一人筹划,也不商之你等?”当她得到完全否定的回答,她的脸上一定挂满了失望。

果然,光绪“擅自”进行的人事任免,将慈禧身体里蛰伏已久的斗志激发起来。朝廷上下,没人敢动她的奶酪。

沉疴已久的帝国,就这样错过了自我革新的机会,我们今日对这场维新运动的所有反思与苛责,皆源于对它的深爱与惋惜。

相关文章

  • 《新教育》读书摘记5

    2019年1月2 6日 星期六 晴 《新教育》读书摘记5 第六章 新教育的儿童课程 1、...

  • 《朝花夕拾》

    8.14 第六章概括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讲诉了作者实在百草园得到的无限乐趣和和在三味书屋的乏味读书生活。...

  • 《风雨人生》下卷:漫漫创业路 / 第十六章 在绍兴

    第十六章 在绍兴 我对绍兴的了解,始于中学课本上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

  • 《学生可以这样教育》读书摘记9

    2019年1月19日 星期六 阴 《学生可以这样教育》读书摘记9 第十章 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有效策略 1、让...

  • 我读《我是个算命先生》【03】

    从第六章到第十五章都在叙述故事,我们看着是故事,可能是经历。 第六章到第十一章说的上祖爷加入江湘派的前后经过。从弟...

  • 从霸业的开始到建国

    明朝那些事儿读书笔记day2: 从第六章到第十六章,这十章的内容讲的是朱元璋从最开始的一点一点占据领地,一路上也会...

  • 加油

    你去寻得你所爱,并且为之守望。 ——书屋上的舍予 ​​

  • 【众星捧月】原创新诗43:时空穿越

    [江 雪] 故宫 就是明清的紫禁城 故宫 又不是那紫禁城 六百年紫禁城 近百年的故宫 紫禁城是故宫的前身 故宫是紫...

  • (长篇)双城孤影·第十六章:七百年后(终章)

    第十六章:七百年后 2717年。春天。 西风拂过峡谷与山岗,山崖上姹紫嫣红的新芽与花草随风摇曳,阵阵花香如同坠落的...

  • Day6/21 19-Nicky

    今日读书:《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第六章 今日读书时间:21:00-22:00 今日读书总结: 第六章,讲到了曾国藩...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故宫六百年》读书摘记_第十六章 寻沿书屋(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ciol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