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有24个小时,以小时为单位,余书在上午6点起床的概率是1/24;以分钟为单位,假使6*60/(24*60),则概率仍然为1/24;同理,以秒为单位,概率仍然为1/24。早期的概率论假定,其基本事件出现概率是相等的,所以又称“等几概率”。
例如,一个骰子有6面,这6面朝上分别构成了6个基本事件,这些基本事件常出现的概率应该是相等的,都为1/6。这被称作古典概率,但是它在很多场合不适用,比如灌了铅的骰子出现的概率就不会相等。
如果将时间看作一个点,这个点就是“灌了铅的点”,属于小时或者分钟或者秒的时间集合以外,出现这个点的概率就不一定是1/24,将有可能是无穷小或者是无穷大。
赖欣巴哈提出,时间的概率就是当全体事件趋向于无穷大时,该事件出现的相对频率。例如出现“2022年3月29日的19点20分”的概率,等于该时间点出现的次数m除总时间点n,n趋近于无穷大,得到的相对频率m/n就是该时间点出现的概率。
在赖欣巴哈看来,古典概率是相对频率的一个特例。
上述时间点的假说或者说看法完全取决于个人,兰姆赛和菲耐蒂创立了主观主义(subjectivist view),他们把概率解释为某人对于某事件或命题的合理置信度。
则,合理置信度来源于个人的的实践与经验。波普等哲学家认为,量子力学的几率波,可以解释为微观粒子在某时刻具有多大的倾向性出现于某地。假使:“人”=“微观粒子”。“𝛝”=“2022年4月1日5时”
例如,人14的饥饿半衰期为入14,那么在“2022年4月1日5时”时刻,它有1-exp(-入14*𝛝)的倾向性去出现在菜场。该𝛝时间点出现的概率假设是满足古典概率,则该概率减去半死的人14在𝛝时刻倾向性出现在菜场的概率,将又回到了主观主义。
民以食为天,哪有如此恪守规矩的人等到半死才去买菜呢?哪有如此糟糕的环境呢?哪有如此懒惰的人呢?则是1减去无穷少/多,在𝛝时刻,它有1或者0的倾向性出现在菜场。
卡尔纳普的归纳逻辑,就是对概率论做出了逻辑概率的解释。他认为概率论可以用于计算命题之间的支持关系,从而开创了归纳逻辑(inductive logic)系统。
如果卡尔纳普的归纳逻辑能够成功,科学家研究将会变得更为简单:科学家只需要提出假说、搜集证据,理论的选择可以交给配备归纳逻辑程序的计算机去完成,最终选择验证程度最高的理论。
根据卡尔纳普的假说,归纳逻辑也可用于生活中,如果一个姑娘想知道所爱的人是否爱自己,可以搜集相关的证据,比如对方逢年过节有没有送礼物、送鲜花,再提出假设H1:对方喜欢我,H2:对方不喜欢我。然后分别计算出证据对这两个假说的支持程度,就可以得到最终结论。
爱在口难开,延续卡尔纳普的研究,古德曼提出了理论的验证可能需要实用方面的考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