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图|图片源自互联网
文 | 卫子甄
1︱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人们的聊天方式刮起一阵妖风,但凡遇到有意思的人和事,大家第一反应是:“这个可以拍电影了!”
很多次我都想抓住人问问,“可以拍电影了”,究竟是一种什么表达?
语言可以说是一个人最直接的价值观体现。
那么,当一个人对别人的经历、故事、作品做出总结性发言时说,“这个可以拍电影了”,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首先,这绝不是一种美德上的肯定,因为美德在影视作品中并不是最重要的成分,而是为增添故事和人物光环添加的底色。没有人会因为“好”去拍一部电影 —— 如果这个“好”没有一段曲折离奇的故事做支撑的话。
其次,这也不代表这件事具有深刻的意义。意义和价值这种东西,除了陷入与美德相同的困境外,还有一个矛盾点:即电影并不是传达意义与价值最有效的介质。意义与价值的提炼,需要人类进行充分的思考,而对思考的人来说,文学、哲学、宗教要比电影好得多。
这么说的话,好像不是好话…… 这算哪门子划重点?
我来告诉你,这句话到底什么意思。
它的潜台词是:虽然我懒得去思考你故事、经历和作品的意义,但这种故事出街后一定会博人眼球,所以它很有价值。
它想表达的无非是:这件事太离奇、太曲折、太狗血、太不可思议了。这东西太能引起别人关注了,不让它火一下都亏得慌!
真是可笑。什么时候开始,吸引别人注意力也成了一种美德了?“被拍成电影”怎么就成了褒扬赞美了?
最近备受瞩目的张玉环案,张玉环被误判杀人罪入狱,期间一直没放弃申诉,终于在27年后被改判无罪释放。
他的哥哥、律师和前妻在这27年里从未放弃他。
前妻宋小女带着两个幼小的孩子,打工养家、为他奔波。熬了6年后,为孩子着想,她选择改嫁,并和第二任丈夫约法三章:她会把张玉环放在心里、必须对自己两个儿子好、不能阻拦她去探望张玉环的母亲。
第二任丈夫不仅答应,还一直支持她。申诉期间宋小女成了一家的顶梁柱,抚养2个孩子,兼顾照顾张玉环的母亲。最终赢得美满结局。宋小女“功成身退”回到第二任丈夫身边,说要一生对他好。
几乎所有权威媒体都对此事件做了深度报道,大家都被宋小女珍贵的情义深深感动、为之喝彩。
作家韩松落说:“她是这半年里,少数几个让我产生‘现世感’的人。这半年的大多数时候,我都觉得我活在宇宙洪荒里。”
图:源自新京报我们视频「采访宋小女」2︱
就是这样一个充分展现人性美的真实事件,到了某些自媒体手里,竟然被命名为:「年度最佳中国故事,可惜拍了也过不了审」
可惜?哪里可惜了?
就算拍了、审了、放了,又如何?难道不是这起事件里那些27年不放弃张玉环的人,他们的勇敢、坚持、善良、赤诚才是弥足珍贵的吗?难道如此铺天盖地的新闻报道,都无法对千千万万人产生深刻、正面的影响吗?
非得要拍成电影、卖了票房,大家在电影院哭得稀里哗啦的,他们27年的努力才值得?
动力学早就告诉我们,对于效力的过度关注,通常是对无效力的补偿。
换句话说,对注意力的过分追求,通常是对无关注点(无效内容)的补充。正是因为时代缺乏真正有价值的人和事(每个人都不愿付出),我们才如此追求注意力,一而再再而三地“把注意力放在注意力上”。
人生中遇到的真正困境,要求人们理性地做出决断、并坚持下去。我们的时代,显然已不再是做决定和坚持的问题,而是决定如何做决定的问题。
我们不敢选择,因为太害怕一旦选择了一个,就会失去另一个。大到人生决策、爱情、伴侣,小到一本书、一道菜。
为什么很少看到宋小女这样意志坚定的人物?因为“意志”这个东西,已被我们神奇地规避,不在讨论范围了。
我们把本该花在深入事物灵魂的时间,花在了如何做决定上,从头到尾,根本没真正进入任何一件事,也自然不存在锤炼自己“意志”的问题。
3︱
一位网友在短评中写道,“人性是如此幽深复杂,千帆过尽,我变得什么都能理解,也什么都无法再相信。”
造成一个关注即正义的社会,每个人都有责任,因为大多数人既缺乏时间,又缺乏思考。
如果你仔细去思考,就会发现,冷漠与缺乏感情是我们时代的主要情绪。人们通过把自己变得冷酷无情来对抗生活的焦虑与空虚。心理学家罗洛·梅曾分析过这种空虚感,他认为来源于“人确信他作为一个实体无法控制自己的生活,或改变他人对自己的态度,或有效地改变周围世界。因此他就如当今的许多人那样,陷入了深深的无用与绝望感。”
这种日子就像「小妇人」中说的:“我不断翻开新的一页,每次都涂得乱七八糟,就像我糟蹋我的练习本一样,有开头没有结果。”
但是,人不能长期生活在空虚状态中。
空虚只是在推迟情感的发生。这些被抑制的生命力不会消失,只会随时间的积累日渐壮大,它会从冷淡、无聊转变为暗藏的危险,最终积攒成一种足以摧毁一切的力量。
冷漠是与世界保持距离的手段,但是,它只是把一种即时的伤害,转化成了因时间的流逝而带来的伤害。不管你愿不愿意,最终的爆发还是会到来。
今天想到这些,是因为偶然看到贝鲁特港口大爆炸的新闻报道:157人死亡,超过5000人受伤,30万人无家可归,还有很多人下落不明。港口化为一片废墟。
摄影师 © NurPhoto/PA Images「贝鲁特港口爆炸后」这起爆炸的起因是一批闲置在码头仓库、重达2750吨的硝酸铵,多年来一直无人理睬,仓库建筑也年久失修。继而造成这次无法挽回的悲剧。
黎巴嫩总统表示,要让码头的事故责任人接受最严厉的处罚,让他们“付出代价”。而港口的官员却说,他们在过去6年里曾经6次向政府发出警告,都没有得到任何回复。
报道下的一则评论,引起我的注意。
一位读者说:
“本该要做的事情,一直拖着不做,总有一天会爆炸,毁掉一切。不论是一个人的生活,还是一个城市。”
共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