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疫情过后的某一天,突然发现小肚子上的赘肉。
赘肉对于我来说挺陌生的,就像是不属于我身体的部分。
自从和体重秤上的数字妥协后,我就再也没有减过肥,该吃什么吃什么,也不忌口,不再坚持我不喜欢的运动。慢慢,身体便开始发生变化。
记得村上春树在其著作《我的职业是小说家》一书中说道,作家要是长出赘肉的话,就算完蛋了。
因为村上认为,人的身体状态能影响思维的敏捷性。我咀嚼着这句话,人胖了以后会不会影响思维的敏捷性我不知道,但是人变得懒惰散漫了倒是真的。
小腹上的赘肉,你正在影响我的思考。
一边这么想,一边又觉得自己挺可笑的。怎么因为村上的一句话就开始人云亦云起来了呢?
还是来客观分析一下自律前后的变化。以前尝试过严格自律,那段时间神经总是紧绷着,好像大脑中已经拉着一根很紧的弦,还总是提醒自己,紧一点,再紧一点。当这根弦超过极限后,某一天突然就断了,原本的自律便会失控,比如不知不觉就会暴饮暴食,然后不断地懊悔。
而放弃自律以后,心态一直轻松愉悦,有时候甚至不用告诉自己自律,但饮食方式反而比较有节制。
所以我需要的不是自律,而是快乐。用一种轻松快乐的生活方式,来保持健康饮食,偶尔吃自己想吃的东西(不健康也没关系)。只要保持快乐的心情,适时减压,我根本不用总是克制,提醒自己这个不能吃,那个要少吃。其实没什么不能吃的,只要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就行。就像这阵子意识到小腹有了赘肉,便准备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控制一下。
至于运动,现在我不再一味推崇高强度运动了。有时间便散散步,周末出门走走,晒晒太阳。如果实在没时间也不必太过强求。
今天跟一位阿姨聊天,她说坚持跑步三个月,一点也没瘦。我当时就在想,有时候我们是不是对减肥的结果太过执着了呢?花了时间和精力,如果没有得到我们期望的结果,我们就会觉得失望,觉得很失落,不知道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错。
我和阿姨说,我一点也不喜欢运动。以前,我尝试过很多种运动,而那些为了减肥而强迫自己做的运动,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因为我们在做的时候是不快乐的,让我们觉得痛苦的,我们很容易就会放弃。
减肥稍稍有点成果,就会想,反正已经瘦下来了,不运动也可以吧?于是,每过多久便会反弹。所以我一直觉得逼迫自己运动,是一件得不偿失的事,因为我们不可能一辈子运动下去,早晚会有停下的一天,只不过是时间早晚罢了。
恐怕我与赘肉的战争还会继续下去,只不过我不愿意再用让自己痛苦的方法了。接下去,可能会适度调整饮食加上偶尔散步的方法,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