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和正在读大二的女儿通电话,她说了些烦恼的事,而我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和解决建议,但最后她说我不懂她。
我承认自己不善同理他人的个性,然而要求我去懂一个人,这真的是一种合适的请求吗?
我回忆过去,曾经一起共事的伙伴,因在事业处理上的一些不同与矛盾,也质问过我为什么不懂他,我当时是无言以对的,貌似是自己的错。
现在仔细想来,并不是问题表面这么简单。
实际上要求一个人去懂另一个人是不合适的,即使心心相印的爱人之间,也做不到彼此内心的相通,能够心照不宣的默契就已经是难能可贵了。
所以,我觉得不能要求别人懂自己,这太苛刻了,但可以让别人信自己,这是做得到的。
信的基础是诚,一个人能做到诚,即可以获得信。而信也有两种,一种是内在的自信,勇于面对现实,不回避去承担,相信自己能够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这种可以选择的态度,即是塑造自信的内心基础。另一种是外在诚信,是以诚换来对方的信,而这个诚是不需要申明的,那反而让人觉得不可信,只需要坚持内心底诚实的感觉,用事实表明一切。
所以归根结底,信源于诚。《大学》有云:
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此非仅入仕之道,处世之学亦是如此。
做不到正心诚意,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前面的格物致知,说白话点,就是书读少了,缺乏对事物概念的基础性认识。同样一件事,同样一句话乃至同样一个词,你理解的和那些优秀的人所理解的大相径庭,这有时候也是为什么你总觉得别人不懂你的原因,因为彼此的世界观根本就不在一个层面,甚至如同活在两个世界里一样。
要求别人懂自己,大概还有一种原因,就是自己不懂别人,因为你不懂别人,所以感受到别人不懂自己。其实我不愿意用“懂”这个字,更贴切的说法是用“体谅”这个词,懂是完全理解,而体谅是仅针对那些对方难以表达的原因或苦衷。完全理解一个人的所思所想,这对于一般普通人而言是不可能的,但试着由己及人地去体谅对方的很多不得已或者身不由己,则是一种可以有的能力。
其实说来也简单,你只需要理解一句话:每个人的选择,都是他自己认为最好的。
这句简要的格言,所隐含的意思其实是在表达:每个人要么限于自己的智力、或者能力、或者环境、或者其他因素,所以选择了自己认为是最好的方式,而采取的行动。
再换一个通俗的说法,那就是:
可恨之人,必有可怜或可悲之处。
注意这句话不要搞反了,如果搞反了,我们将失去慈悲,而慈悲是智慧之母。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人生立世,是活在社会中,所谓的社会其实是由无数个他人在相互支持,让彼此都能够更好地活下去,乃至让我们有机会从简单地活下去中超脱出来,能够有机会去思维世界的真理,生命的真谛。
和女儿通话的结尾,我告诉她:
你不能要求我懂你,但你可以要求我爱你,这是一个父亲的责无旁贷。
朋友,我现在也诚挚地告诉你:
你不能要求任何人去懂你,但你可以让别人去信你,而信你的基石是你内心的诚,以及你能够尝试去体谅别人的能力,这是每个人活在世间的责无旁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