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
●
水
“今日先生同你们讲一个别样的故事,”
酒楼里说书先生面目慈祥,
摇摇手中的折扇,
“这个故事啊,可大有来头。”
有人放下吃茶的杯子高声:
“劳什子故事?”
“且听我娓娓道来……”
山外小楼夜听雨,青衣巷、油纸伞,俏佳人、步摇晃;
滴滴答答,淅淅沥沥雨渐停,往前瞧、两石狮,
朱门往上看,
匾额上刻‘名苑‘二字,朴素至简。
入庭院内是满目的翠竹团团抱,
水清无鱼、小石铺底,
长廊悠悠通各处,
直通不拐见‘名人名师阁’。
一楼书、二楼画、三楼棋。
一楼古朴,书香味沁人心脾。
正中有黄梨木桌椅,
桌摆一套白玉茶具,
竖挂玉笛一支。
上二楼入室,
一副‘江山社稷图’映入眼帘,
四处古玩字画摆放井然有序,
搭配的相得益彰。
再看窗边放椅两把,
茶具一对,
房正中放着香炉,
里面燃的是上好凝梅香,
紫烟袅袅升起,耐心品味,
仿若灵魂升华之境。
楼内轻纱曼,流苏挂满堂,
一帘又一帘,兰香悠悠,
美景如画、盈盈陶醉。
上三楼往左瞧往右看,
一屋一檐一屏风,
颇具风格。
过了名人名师阁朝前走,
穿过前殿,轻佻遮眼叶,
又见墨阁,此阁有六层,
匾额高挂,顶红缨垂两旁,
楼内五层皆空,落针可闻。
唯独第六层坐了一人,
身袭墨纱,
这人正是这里的主人,
人称故事大王。
故事大王生了一对凤眸,
修长疏朗,脸如雕刻般精美绝伦,
全身儒雅高贵的气质下,
加上嘴角常挂的那抹笑意,
惊艳了众生。
此时,他闲庭渡步,
精神专注手捧一部传记,
深入其中不可自拔。
“看的是啥?怕不是金瓶梅!”
一人呼哉,拍桌大笑不止,
硬将说书先生打断。
说书先生捋了捋长须,
倒也不恼,
反而微微一笑清了清嗓子,
继续道:“这个地方啊……”
自古以来,
故事大王便收录了不少名人事迹,
无一不是大贤圣士、旷古烁今之人。
正如他此时手笺王昭君传记,
足见故事大王智慧非凡。
常言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古往今来名人名师颇多,
若非有缘,
谁能见他与旁人同坐,
吃茶表诉心事!
凡是见过故事大王之人皆道:
此人世间少有,能与他谈天论道实属无憾。
竹苑里有一墨阁,
专门撰写文人墨客之生平事迹,
就如王昭君传记,
与史书所撰大有不同。
史书记载乃是古往今来影响事件。
而故事大王却仿佛有一双慧眼、
传闻他能洞悉一切,
根据人物生平事迹进行撰写。
“那请教先生,现如今我等所看传记岂不有虚假?”
小小书童问道。
黄衫书生摇摇头提醒道:
“非也非也,这世间哪会有这等事,你莫打断先生,听先生讲完!”
小小书童连忙作揖补道:
“好,若真如老先生所说那般特殊,我定要见那故事大王一面,探个究竟。”
说书先生哈哈大笑:
“无稽之谈,汝等凡夫俗子,故事大王岂是等闲之辈想见便见?”
小小书童紧握手中半卷残书,
咬牙道:“愿付出代价,还望指引。”
说书先生点点头:“汝为何一定要见故事大王”
小小书童垂眸看扇,
“我自有愿想,作为一介伴读书童,本愿还是结交文人雅士之士,亦或拜他为师。”
茶楼里一片唏嘘嘲笑声,
书生这下略带羞涩。
老先生疑问:“敢问公子名号?"
“书生李白。"书童答道。
说书先生眼眸忽亮,
“有趣,先生今日就到此为止,明日细数道来那故事大王。”
字数:1317
阅读时长:4分钟
总编:张世全
编辑:栖雪
排版:秋风画扇
免责声明:
本故事为名人名师图文音【原创】,
欢迎转发,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仅供交流、学习使用,
不具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以作处理
本声明如与国家法律法规有任何冲突时,
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