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趋势 | 大国大城——中国城市化的趋势

趋势 | 大国大城——中国城市化的趋势

作者: 胡爸爸的通识课 | 来源:发表于2020-02-07 14:07 被阅读0次

题图是我在北京西山森林公园的山顶拍摄的夜景。夜晚的北京,流光溢彩,令人感慨大都市的繁华。现代人依赖于大城市的繁华便利,同时又为大城市的繁忙拥挤而苦恼,大城市真是让人又爱又恨。

问大家三个问题:

(1)中国的大城市是否已经积聚了过多的人口?

(2)如果政府不加限制,大城市是否还将涌入更多的人口?

(3)人口向大城市积聚是否将导致发达和不发达地区更大的差距?

我估计不少读者的回答都是“是”,我原先也是这么想的,不过最近读了一本《大国大城》(陆铭,上海人民出版社),书中详实的数据和严密的逻辑分析改变了我的看法。

书中内容很多,但我觉得围绕这三个问题的论述是比较核心的,在此做一介绍,大家感兴趣可以找原著进一步阅读。

为什么我们觉得大城市人口过多了?

交通拥堵、空气污染、房价高涨……这大概是人们对大城市的一致印象,这些问题是怎么导致的,难道不是因为人口太多了,城市承受不住了?

或许我们可以换一个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上海市在2000年的时候人口1600万,当时做了一个规划,预计2025年人口达到1800万。不曾想仅仅四年之后的2004年,上海人口就达到了1800万。道路、市政、商品房用地等等,都是按照规划来设计的,在这种保守的规划下,各种问题自然就出现了,但人们直观的感觉则是人多导致的。这种现象在各大城市都存在。

上海在1947年曾做过一个规划,当时上海人口400万,该规划年限为50年,即规划到1996年,它预测上海1996年的人口是多少呢?是1500万人。如果按照这样的规划开展建设,相信今天的居住感受是不同的。所以规划的保守才是城市病更主要的原因,人口或许也是一个因素,但并不是主要的。

大城市能不能接纳更多的人口?

说到能不能,这是一个技术性问题,技术性的问题都是可以通过技术解决的。

交通拥堵,现阶段可以通过更合理的交通规划来改善,随着5G的快速普及,智能交通将会大大改善交通状况,而等到无人驾驶来临,交通拥堵就将变成一个历史书里的名词了。

空气污染,推荐大家看“一席”上一位专家——陶光远的演讲,他是德国能源署的专家,中德治理雾霾合作项目的协调人。这个演讲是典型的用科学思维看待问题。有雾霾怎么办?两个字:治理。过程和把大象放进冰箱差不多:1.找到问题;2.寻找对策;3.解决问题。这个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困难,但最终问题总是会解决的。

其他的,像犯罪率、食品安全、高房价……都是可以解决的技术性问题。所以大城市能不能接纳更多人口是一个伪命题。或许我们真正该问的是下一个问题。

大城市该不该接纳更多的人口?

有一个普遍认识:发达地区的大城市像一台抽水机,不停的抽取不发达地区的劳动人口,导致了不发达地区愈发衰落,地区差异愈发明显。因此,从公平的角度,即使大城市能接纳更多人口,也应该加以限制。

国家目前的政策显然也是认同这种观点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严格控制城区人口500万以上的特大城市人口规模。而且官方的提法不是“城市化”,而是“城镇化”——限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同时加快不发达地区的小城市、城镇发展。

但这样的做法是违反经济规律的。如果我们同意市场是资源配置的决定性因素(十九大报告的说法),那么市场显然会把人力资源向特大城市配置,而不是小城市、小城镇。一方面大城市的人力需求更大,另一方面个人在大城市能够获得更多的机会和利益,这是最优配置。(人力资源具有明显的外部性特征,就是说身处的社群越大,对个人的提升帮助越大)

我们可以看一个美国GDP分布的图示,图中那一个个红色小点创造的GDP与蓝色区域是一样的,而这些小红点就是美国的大城市所在地。这就是市场配置资源的结果。

财富都集中到有限的大城市了,广大的蓝色区域的美国人民岂不是很凄惨?我们再看看下面这个图表:

州与州之间的GDP总量差异是巨大的,但人口总量的差异几乎是等比例的,这说明什么呢?说明美国各州的人均GDP水平几乎是一样的,“最穷”的佛蒙特州GDP总量300多亿美元,相当于中国内地的一个三线城市,但它的人均GDP高达5万多美元。与富可敌国的加州相比,佛蒙特州人的日子过得一点不差。(傅蔚冈,《超大型城市不要畏惧人口增加》,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网站,这个机构是一个民间智库,有不少很有价值的研究,值得关注)

这说明什么呢?如果让市场决定资源配置,人口自然会流向生产效率更高的大城市,不发达地区的人口下降后,反而凸显了它的比较优势:农业产业、旅游产业、资源产业。这些产业很有价值,但容纳不了太多的人口。当大城市的繁华吸引了大部分人口后,留守乡村的,或者从都市回流的小部分人口依靠这些比较优势产业,取得了与大城市一样的人均财富。

这就是大国大城的意义——放手发展超大型城市,这既会让城市繁荣,也会让乡村复兴。

反观中国,数据图是这样的:

地区GDP占比与人口占比基本上不匹配,这说明非经济因素在限制着人口流动,而限制的结果不是使地区差异减小,而是扩大了。

面对这张图我们有两种思路:一是向人口多、经济总量小的地区加大投入,把当地GDP扶持起来;二是让人口流动起来,最终实现人均GDP的均等。

现在的政策偏向第一种,但从事经济领域工作的人都知道,这样做的问题太大了。这些年,几乎每个县都在建工业园、产业园,其中很多从建好就空着——人都是理性的,你这里根本就不适合投资啊!这造成了极大的浪费,GDP倒是上去了,但民间财富并没有因此而增长。当前地方政府债务有统计的就达30万亿,真实数据远大于此,这些债务多数都在中西部地区。这两年新闻里老说降杠杆,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降地方债。而超大城市的杠杆是不用降的,再多加些也无妨,因为它对资金的使用效率是很高的,借了钱还得起。

所以第二种思路是更科学的:大城市占有更多的资源——大城市吸纳更多的人口——乡镇人口减少——乡镇人均财富增加。

过程当然没有那么简单,人口自由流动在短期内会造成城市病的加剧,同时造成乡镇空心化,短期内乡镇可能更加萧条。此时政府就要发挥作用了,对于城市病,前面已经说过,两个字——治理。对于乡镇而言,政府要加大投资,但不要再建设无效的产业园,而是向铁路、公路、电网等基础设施投入,向医疗、教育等福利性领域投入,帮助乡镇造血,提高乡镇福利水平,直到城乡达到生活水平的基本均等。

到那时,大城市将以它的活力、便捷、多元吸引绝大多数人口,而乡镇将以它的美丽、悠闲、静谧留住一小部分人口,但不管你生活在祖国大地的哪一个角落,都将过着富足而幸福的生活。这是一个梦想吗?不,这是一个趋势。

很期待2020年后的城市化规划,我相信会有不同,这里涉及到很多近期政策的变化,说起来就太啰嗦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农村土地流转方面的改革,这是人口自由流动的关键。

如果相信大国大城的趋势,我们可以对未来做一些预测:一线城市将长期保持强势地位,而且会向都市圈发展——京津冀一体化、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这三个都市圈会越来越大,越来越强;区域性中心城市崛起,成为超级大都市和广大乡镇地区的产业中继站,可能扮演这个角色的是重庆、成都、郑州、合肥、西安、武汉;中西部广大乡镇地区应当在农业、旅游、资源产业化上寻找机会,在科技赋能之下,这些领域将展现出极大的潜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趋势 | 大国大城——中国城市化的趋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cmmx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