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如问:“我发现我真的不擅长与人交往,有时候比较正常,有时候会焦虑,有时候会害怕,会尴尬,怎么办?”
“害怕接电话,害怕面对面聊天,害怕突如其来套近乎。”
在杂志社跑采访,工作半个月,和同事依然是点头之交。偶尔茶水间闲聊,生怕变成话题终结者,吃饭也独来独往;
和小伙伴约好去K歌,前2小时30分拘谨得很,闷在角落里玩手机;等拿起话筒准备开嗓子,刚好散场时间到。
那些“局外人”般的瞬间,是看似不经意间甩出的一记冷拳。你越是在意,就越会退避。
01
在我们的生活中,没有人是孤岛,我们都不可避免的要与或近或远的人交往,与他人产生或亲或疏的联结。因此,人际关系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
但是也有很多人,在这个无法回避的问题上出现了问题。他们发现自己不擅长人际交往,每当不得不与人交往时,内心会感到一种抵触甚至排斥,心理学把这种现象称之为社交焦虑。
社交焦虑是一种与人交往的时候,觉得不舒服、不自然,紧张甚至恐惧的情绪体验。
社交焦虑的人不仅在现实情境中体验焦虑情绪,而且在离开使他焦虑得社会情境后,还在头脑中不断分析和“回放”焦虑情境,使这种焦虑的情绪得到强化。
社交真的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需要我们能明确社交的意义、清楚自己的目标、了解自己、了解他人、在社交过程中找到沟通的方法、对他人的反应做出适当的回应…等等诸如此类的细碎环节,才构成了社交这一复杂而浩瀚的工程。
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错,都可能影响工程的顺利进行。
面对这样繁琐、有挑战的事,我们的焦虑其实是必然的,可以说每个人都会有一定程度的焦虑,这是正常的情绪。只是这种必然产生的焦虑保持适度才有正面意义。
通常,对社交有适度焦虑感的人是更值得交往的人,他们对他人敏感,更善于倾听,也更容易理解和体谅他人。
因为适度的紧张水平会更让他们更容易察觉周围的信息变化,而不是只关注自身,变成社交中那个对他人迟钝的家伙。
可是一旦这种焦虑超过了适度的水平,就会变成我的那位朋友,为社交困扰,出现退缩行为。
02
社交焦虑是一种消极的情绪体验,人们为了回避导致社交焦虑的情境,通常会简单的选择回避,减少与人交往的机会,选择一种“孤独”的生活方式。
但就像我们刚才提到的,没有人可以是孤独,不管我们愿意或不愿意,与人交往都是无法回避的事情。
那么,对于有社交焦虑的人来说,该怎样来处理这个问题呢?
接纳自我
接纳你自己。不否定自己,并提醒自己自己“我就是我,不需要非得和别人一样”。不苛求自己,能做到什么地步就做到什么地步,只要尽力了,即使结果不如意也没关系。
不回忆不愉快的过去,过去的就让他过去,没有什么比当下更重要的事情了。
接纳自我,可以从停止对自己的挑剔、批判、责难做起,不再苛求自己,不再急于从负面情绪中逃开。真实面对后,常常发现事实没有之前想得那么可怕。
认知重建
别总是假想人们会对你评头论足,大部分人主要关心他们自己和他们周围的事物,他们没时间拿你的行为消遣。
对话的时候,每个人时不时都会说一些不合时宜的话。不用认为尴尬的状况和冷场完全是你的责任,别因为交谈中的负面因素而感到内疚。
总会有不合时宜的事情发生,肯定会有冷场,这些都再正常不过了,继续做你自己。
03
训练社交技能
可以通过书本、在线课程等方式,学习一些基本的社交技巧,比如眼神接触、语音语调、姿势体态等。
也可以观察别人是怎样与人交往的,然后将这些技巧应用于实践中,并不断调整和提高自己的社交技能。
这样的练习可以让人降低社交情境中的焦虑,并能够获得更积极的回应,也能获得社交行为的反馈和练习新技能的机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