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意如水墨
(01)
问个问题先!
北方人跟南方人的区别?
北方人外形粗犷,高大,性格豪爽,喜欢直来直去?
南方人秀气,细腻,重利益,常常拐弯抹角?
如果细细分来,南北人还有很多的差异,人文环境,风土人情,各种生活习惯大不相同,造就南北人完全不同的气息。
(02)
作为一个北方人,在南方发展,被问到最多的问题是:你系不系不喜欢吃米饭?你们那边是吃面吗?你们不吃米饭吗?
往往我刚要张口说点什么,又不知道从何说起,因为这个话题太大了,讲起来要讲三天三夜也讲不完,只好简单回答;我还好,都喜欢吃。
今天又被一个朋友问到同样的话题,我说干脆我去写篇文章给你看着了。
(03)
吃什么东西还真不是我们人类自己决定的,要了解清楚这个问题,必须上升到宇宙的高度跟跨越人类的历史去看看当初我们的祖先为什么会选择吃面跟吃米。
自从人类从东非大峡谷走出来一路跋山涉水来到华夏大地上,就爱上了这个地方,在这个地方扎下了根,最初是采集时代,食物来源全靠随机采摘,采到什么吃什么,哪里有吃的就去那里,饿了去扒几个野蘑菇,挖几个地瓜,摘几个野果,都是绿色食品,吃完了没事去泡泡妞,搞一下人类传承的事儿,日子过得老开心了。辗转到了狩猎时代,开始搞合作了,一个人太弱小,打死一只野猪需要团伙一起上,要不然很危险,搞不好就得去见阎大哥,所以出现了群居部落族群。再后来不知道哪个二货从野外多吃了两口野麦,觉得这玩意挺对胃口还扛饿,就多采了几把回山洞,藏起来自己吃,哪知藏得久了忘记了,第二年土里面居然长出来好多青苗,这件事给酋长发现了,就叫二货过去问了事情原尾,于是这些野叽里咕噜咕噜唧唧一番讨论,由留在洞里的女人负责在洞门口种植这些东西,这一个小小的决定后来可不得了了,人们惊奇的发现吃了麦子明显饱的时间更久一下,又没有打猎的凶险跟不确定性,那就大量种植吧。
但是,人类为了等待麦子年复一年的成熟周期,便不能随心所欲的搬家了,从此过上了定居种植时代。
农业、工业、商业就不往下说了!
这就是大致的食物历史。
(04)
我们再来跳到宇宙看看,华夏大地有两条水龙,一条是长江,一条是黄河,贯穿南北纵横西东,两条水龙的发源地都在北方的青海,一路兜兜转转向南方跑去,这非常说明一个问题,北方处于上游地位,南方在下游,这就是地理位置的不同,请记住,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决定了南北人文的差异和历代战争兴衰以及经济的发展强弱。
上游虽然是水的发源地,但水都流去下游了,所以上游的人老郁闷了,上游都是山原,平地少,聚不了水,就活不了水稻,天然适合种植对水份要求不高的麦子,下游水源充沛,十里八乡的河都得汇聚过来,水份足水稻产量高。面粉的蛋白含量更高,更适合高原地区上下爬山劳作费力气。种麦子不用合作,自己独立就能完成。而种水稻需要打通水渠系统,需要通力合作,需要前后左右的地主都同意,这就锻炼了南方人合作思维,北方人独立思维,南方人的弯弯绕,北方人的撸袖子。北方人看到的是长河落日圆,大漠孤烟直的壮阔。南方人看见的是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的秀美。
(05)
北方缺水,身体需要水份,面食以汤面为主,为了满足口感味蕾,弄出来各种形状各种口味的面食,哨子面、烩面、炒面、油泼面、浆水面、biangbiang面、酸汤面、酿皮、擀面皮、干拌面、饺子、拉面、刀削面、馒头、大饼、花卷、包子、馅饼、油条、麻花,最家常的其实是水煮土豆青菜汤面。
南方人吃米,就只能使劲折腾米了,米粥、米粉、粑粑、糍粑、年糕、锅巴,折腾不出来了就配菜,换着花样炒菜吃,南方人最终铆着劲都使到菜里去了,菜倒炒的不错。
(06)
今天我们吃什么已经是经过几千年的沉淀的事儿了,由不得我们做主,食物衍化过程复杂多变,核心有两条,一是热量,二是环境。
地理因素决定了人们的饮食习惯,不同的饮食习惯又衍化出不同的饮食文化,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哪里长大自然就比较认可哪里的习惯,而味蕾的记忆是身体基因跟碳水能量达成契约,从小的投喂方式远远占据了身体基因里的一席之地,所以对于这种身体认为安全的,有益的味道跟食物基因便会牢牢的记住,并且一辈子对它胃口大开,所以在你最饿的时候,往往最想吃的是小时候妈妈做饭的味道,因为那个味道里有安全、有满足、更有一份回忆在里面。
南方米,北方面。
最后问一句各位,今天你吃的什么?
结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