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阅读得有动力——《语文学习任务设计》2

阅读得有动力——《语文学习任务设计》2

作者: 顿悟而立且行且珍惜 | 来源:发表于2023-08-31 09:02 被阅读0次

    阅读能力是诸多能力之和。

    阅读应该从娃娃抓起,从学生抓起。

    啃读闫存林老师的这本《语文学习任务设计》第一章“细化课程标准”时,透过闫老师的叙事案例——“5000字与非虚构文学阅读”的学习,我才醒悟过来:引领孩子们阅读还是有绝招的。

    一,找动力

    孩子们阅读之所以很难被推进,是因为没有找到阅读的动力!

    对,就是“动力”这个词,让我一下子找到了感觉。

    长期来我们,习惯于操控孩子们的学习过程,学生就在我们的指令下按部就班的进行学习,然后老师进行检测,却很少考虑作为学习者的孩子们,他们的自我系统是否开发。慢慢的,学生便以为这就是学习的常态,就等着老师去讲讲解,等着老师去检测…………

    这,不就像那一直张着嘴巴等待鸟妈妈来投喂的小鸟一样么,漫漫十几年的求学生涯,日复一日的投喂,惰性就在这日复一日当中“被动”习得了。

    于是我们一边包办甚至越俎代庖,一边指责着孩子们:咋就不动脑子呢?咋就缺少创新能力呢?

    其实,从操控孩子们的学习开始,后来是操控他们的生活,最后是操控他们的人生。

    我们的孩子跟谁争辩去?

    事实上,孩子们学习的潜力(还包括生存的潜力)是无限的。

    这个巨大的潜力宝库不应该被搁置。

    我们应该想方设法的找到孩子们阅读的动力。

    有了动力,有了意义,阅读就能从单纯的“了解文字告诉我们有什么”变成主动学习、趣味学习,学习阅读背后的表达、了解文字背后的意义,这个时候孩子们的阅读是带着一定的功利性的。

    原本我戴着有色眼镜来看待“功利性”这个词,但是在这样的语境体系里,功利性却可以衍生出动力来。

    这“功利性”就居功至伟了。

    二,走出舒适区

    好的阅读必须引领着、激发着孩子们从原来的舒适状态中(舒适区)走出来,这舒适区不就是“煮死青蛙”的“温水”么?可能起初他们不一定愿意,一旦投入,必能沉潜到增强其学习力的学习过程(学习区)中。

    这个过程必须淡化教师“解剖麻雀”的解读和“碎问碎答”的窠臼。

    还主动权给孩子们。

    阅读过程可以让三五个孩子组成一组,选定某一本书进行“互助”阅读,让孩子们掌控自己阅读的内容、节奏和方式。

    做自己主人时,做事有动力,有存在感,有归属感。

    这是底层逻辑。

    还有一点,引领着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来呈现书中的内容,这样容易让孩子们萌发表达的欲望。

    慢慢引领,先是输入式的阅读,渐渐的,就可以次第进入输出式的表达。

    这时候,学习才在真实的语境中潜移默化的发生。

    这才应对住这样的观念: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地方,而不是教师表演自己才华的地方。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在有核心素养与语文实践所沟通的坐标系里进行。

    这时候,孩子们的课堂学习、阅读才是真实的。

    啃读,越啃越有味道!!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阅读得有动力——《语文学习任务设计》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cuam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