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走进黄厚江老师

走进黄厚江老师

作者: 春暖花开的简书 | 来源:发表于2019-07-12 17:14 被阅读0次

            今天,从同事那里借来了黄厚江老师的一本书一一《从此爱上作文课》。拜读小序,走进黄厚江老师。(以下为摘录笔记)

    走进黄厚江老师

                                        一

            黄厚江老师常称自己骨子里是农民。他出生于农民家庭,高中毕业后,做过几年农民,成为生产队里干农活的好手。农民的儿子加上这份特殊的务农经历,给黄老师的一生着上了不变的底色。

            他是最不像专家的专家,外出讲学常常是一件冲锋衣,一双休闲鞋,一只小袋子,普通的就如上街买菜的邻家大伯。

            黄老师是质朴的。一如大地,这份质朴又带着一份倔强的拗脾气。他看不惯花里胡哨的语文,他认为语文应该本色、天然,以本来面目示人。在语文教育的世界里,他如质朴地道的农民,守护着土地和他的园子。

            黄老师是勤劳的。即使阴雨天待在家里,他也不会让自己闲着。黄老师就是一个勤勉的农民,他工作30多年来,很少在晚上11点前入睡,读书、写作成为他不变的生活方式。

            黄老师的语言是诙谐、幽默的。他总爱用通俗的比喻,将学术问题表达的浅显易懂,让人听后难以忘记。他常用的比喻也与农业有关:“语文是农业,用太多化肥不好。”“本色语文就像农民种地,要在自己的地里种自己的庄稼,不要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理想的语文课堂应该是,在种菜中喜欢种菜,在种菜中学会种菜。”质朴的表达中含着大智慧,大学问。

            近几年,他的教学成果井喷式的呈现。单是2014年一年就有多项成果获国家级、省市级教育教学成果奖。出版《你也可以这样教阅读》《你也可以这样教写作》《论语读人》等三本书,同时,他还在多家国家级期刊上开辟专栏,屡屡发表长篇幅、有影响的文章。

                                        二

            共生写作教学,是黄老师共生教学体系中的一部分,在当前中学语文教育界影响渐大。共生写作教学,其中有一个重要理念就是“教师要带着作文的种子进课堂。”

          黄老师的“种子说”非常直观,也非常深刻。种子,虽然微小却含有无限希望,带着温暖的生命气息,体现了黄厚江老师对作文教学的深刻理解和对“人”的真正尊重。作文教学不是简单的、机械的训练,而是言语生命的相互感染与自我觉醒。教师带着作文的种子进课堂,然后师生互动,使这粒种子萌芽破土,长成一根主干,伸开几根分枝,生出片片绿叶。我们还可以换另一种比喻来形容共生写作,教师带着火种来到课堂,原先火苗微弱,但经过师生们的共同努力,火势渐大,最后熊熊燃烧在所有师生的心田。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共生写作正是一种唤醒和激励,他让零星的火苗接触、交融,最后汇成壮丽的火海。

                                      三

            在共生写作的实施过程中,关键是要选好这粒种子。这粒种子,“应该是一个教学生长点,只有着眼于形式和内容的结合点,才能体现语文学科的课程特点,才会有充满活力的共生共长的教学情景。”共生写作所选用的种子一般都处于未完成的开放状态,具有生发功能。面对未完成的作品,学生都会产生完善的冲动,而黄老师正是利用这一心理特点精心选出好种子,以激发学生的完善冲动和表达欲望。

            选好这粒种子后,如何催发、培育,同样也有大学问。黄老师的写作课上,或创设情境或设置矛盾,总能为学生提供一个“写作场”,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可写,并且会说得越来越精彩,写得越来越漂亮。

            要选好这粒种子,教师本人应懂得写作规律,具有一定的文学素养,这样才能大概预知这粒种子将要长成的模样。种子的催发培育对老师的要求也是相当高,老师需要像高明的航海家,从水面的波纹敏锐地判断水下的地势和水流的变化。

            黄老师的作文课,无论是学生还是听课老师,总会沉浸在课堂中,或思考,或体悟。黄老师的课堂语言亲切自然,似与学生聊天,使学生不知不觉在一种氛围中受到濡染,熏陶。在这种宽松的氛围中,学生的言说欲望被激发出来,言语能力获得了提升。

            走进黄厚江老师,我被他的质朴感染,被他勤奋、潜心做学问的精神打动,被他聊天式的课堂深深吸引。农民的儿子虽然质朴,但有其独特的个性和课堂教学魅力。

            作为农民的女儿,向黄老师致敬!向黄老师学习!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走进黄厚江老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cuyk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