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 旅游是我老爸去的,文是他写的,图也是他拍的,我负责搬运。
这是他独自一人第六次出国自由行,行程完全是自己搞定,经常去一些对我来说听到和没听到没有分别的地方。
他不懂英语,读书时学过俄语,应该会说几句,沟通主要靠手机翻译和比划。前几年去了一次北美,一次尼泊尔,两次俄罗斯,刚刚从南美南极回来,这次是临时起意“顺路”去东南亚三国。
他一生坎坷,却总能找到希望。作为北京四中的高材生,向往山河的壮丽,选择了交大的铁道系。读书期间,因出身不好遭人陷害,被开除了团籍,送到了农场去改造,下过井、挖过煤、挨过饿,埋过人。再下放到农村,种过地,当过电工,被借调去建变电站,自学了修理钟表电器,倒腾过电子元件,又去建设了大秦和京九铁路。50多岁时,终于平反了,恢复了团籍,补发了大学毕业证。
他刚刚过了80岁,前几年检查出膀胱癌,手术之后自己进行了化疗,现在每天坚持跑5km,做俯卧撑和引体向上。
年纪越大,越想多看看这个世界,他说:宁愿死在旅行的路上,也不愿意死在家里!
世界是否美好,取决于你的态度。是丈量世界?还是探索内心?或者两者一起?你决定!
年轻如你我,努力吧!
大致行程:
这是临时起意,说走就走的旅程,2019年5月9日出发,经昆明前往缅甸。
预计是缅甸、老挝和柬埔寨三国,行程控制在20天左右
已完成行程:
进入柬埔寨
19/05/25
在琅勃拉邦《湄公河落日宾馆》附近的河岸打了一辆TUTU车,→机场6.6KM ,4万(≈¥32元)。登机前,空乘人员按机票在候机室发食品和飲水,可能因为我的票是最经济的,没这个待遇。也巧!为了避免进柬埔寨海关时出麻烦,我把剩下的食品当午餐,刚刚吃了个精光,此时还真不需要再领他们这一份。我径自微笑着、轻声哼了一声,心里《阿Q》一句:谁稀罕!
是《越南航空》的航班,机上起码空着三分之二座位。一排可以坐六个人,我这排只有我自已。应该14:45起飞,清点人齐,14:20就飞了。应该16:05到柬埔寨《暹粒》,提前于15:37到。
在海关里,隔离带把前方分成两个方向,我按经验向站在岔口的边检出示护照,问他我应该走哪个方向。那是一个中年人,穿着有臂章的边检制服,很严肃的样子。他看了我的护照,示意我随他走。走到一个里外都没有人的边检玻璃小“间”前,他进去,在纸上写出“¥300 / $40”,让等在外面小窗口的我看。我把40美元和准备好的照片一交,顺利办好了“落地签”。当我轻松地走过关口,看着别处很多小“间”前排的长队,不禁感叹:到处都有好人呐! 直到我找到旅店住下,仔细看看签证,才发现:签证费是30美元。再次感叹:到处都有宰人的呀!也怪自己,“说走就走”,没有好好“做功课”。
在暹粒机场用30美元兑换了11.4万柬币(Rer),汇率1:3800。实际,美元在柬埔寨通用,根本不需要兑换,大多数情况下,柬币Rer只起找零的辅币作用。市内小超市按1:4100兑换;其它地方结账都按1:4000计算。吃了这点儿小亏,原因还是“做功课”做得不到家。
买了一个 SIM卡,6美元,7G流量,可用30天。机场的几个运营商窗口都只有这种“大套餐”。没办法,不懂柬人的高棉语,全靠手机翻译,入境立刻就要用。是不是在国内提前买更上算呢?以后倒要比较一下。
机场外没有去市区的大巴,TAXI和TUTU车也很少,而且都是由一个象调度室的里面的人揽客,TUTU车要价5美元。这方面我倒是做了功课,机场到市中心只有7公里,TUTU车5美元,高了。暹粒机场的正式名称叫《吴哥国际机场》,不大,到达出发和到达的旅客都经过同一个大厅。我直接到大厅外送客下车的地方等,不大一会儿就等来一个TUTU ,2美元成交。
暹粒大部分街道都比较狭窄,横斜无序,司机也不认识路,由我在车上指挥。我看着《爱彼迎》的导航,该拐弯了就招呼他,他回头看了按我指的方向拐弯。有时候他主动询问,左转一下头看我,立刻又右转一下头看我,我没有什么表示,他就继续直行。
最后在一个很窄的小巷里停住,旁边有个青年旅馆。旅馆的人看了我手机上的订单,说我定的旅馆不是他们这个旅馆。唉,又出“插曲”了!究竟是,《爱彼迎》的错?所定旅馆的错?还是《探途》导航的错?此时无暇查考。旅馆的女主人真不错,主动按订单上的电话替我联系,然后给我倒了一杯茶,让我先休息,告诉我:那个旅馆的人很快会来这里接我。
我预定的旅店的女主人年近三十,让我称呼她《西娜》,但她签名却是《ROSA》。外国人各自有自己的姓氏规则,弄不懂。旅店是个三层小楼,我住在三楼,房间里非常宽大,设施齐全。房门外有一条阳台,一眼望出去大多是平房,所以视野很开阔,夜间能清楚地看到远方一座高楼顶层闪烁的彩色灯光,偶尔随风飘来依稀可辨的狂欢乐声。
(每天¥75.72元,住了5晚。房东电话:+855 87897778)
吴哥
来《暹粒》,为的当然是《吴哥》。
位于柬埔寨金边西北约310公里处的吴哥古迹群,是柬埔寨吴哥王朝的都城遗址,现存古迹主要包括吴哥王城(大吴哥)和吴哥窟(小吴哥)。
吴哥城(Angkor city)又名大吴哥,是9世纪至15世纪高棉帝国最长久的国都。吴哥都城占地9平方公里,在这范围内包括各朝建立的一系列古都遗迹:苏利耶跋摩一世重建的空中宫殿,乌达雅地耶跋摩二世(Udayadityavarman II)建立的巴普昂寺,阇耶跋摩七世建立的巴云寺(Bayon)、象群台和瘌王台等。
吴哥是行政和礼拜神君的中心。城市是以从印度传入并适应当地传统的宗教和政治观念为基础而设计建造的。从最初给这个城市命名为耶输陀罗补罗(Yasodharapura)的耶输跋摩一世时代起,吴哥便是按照传统的印度宇宙论模式,在建筑布局上体现象征宇宙的结构。城市向东顺著小山巴肯山(Phnom Bakheng)的地势建成,并以《吴哥通王城》为为名。庞大的贮水池、运河和沟渠系统这些最初兴办的水利灌溉系统是它的显著特色之一。
吴哥古迹现存600多处,分布在面积45平方公里的森林里。有众多精美的佛塔和石刻浮雕。这些佛塔全部用巨大的石块碼垒而成,有些石块重达8吨以上。佛塔上刻有各种形态的雕像,有的高达数米。
它与我国长城,印度泰姬陵,印度尼西亚婆罗浮屠,并称为“东方四大奇迹”。
13世纪中开始,吴哥王朝的国力渐渐衰退,1431年暹罗泰族军队占领吴哥地区,摧毁了许多建筑和灌溉设施。王室被迫搬离吴哥,整个地区除了做为佛教圣地之用的吴哥窟外,几乎全部荒废。
1586年方济各会的马格达连那修士、1857年传教的法国布意孚神父,分别报告过吴哥的存在,但未引起注意。
1860年1月,法国学者亨利·穆奥在柬埔寨的密林中发现吴哥遗迹,并出版了游记,人们开始关注吴哥。1863年法国在此建立了殖民地政权,世界各地的学者纷纷慕名而来探索吴哥遗址。1866年,法国殖民政府开始对吴哥进行系统研究,19年后编定一份吴哥王室年表。
二次世界大战后柬埔寨王国独立,虽然持续对吴哥进行维护,但在20世纪后半叶,柬埔寨出现的政治和军事动乱,越战、红色高棉、内乱等等,使吴哥古迹群遭到进一步破坏和盗窃。
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把吴哥古迹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国际修缮团队进驻吴哥遗址群,至今仍在持续修护中。
从古城灭亡到现代的4个多世纪中(即从15世纪初期至19世纪末期),人们对吴哥的兴趣主要集中在吴哥窟,这处原为婆罗门教后由小乘佛教僧侣接管并大致保存完好的古迹,成为东南亚最重要的朝圣地之一。
附录1:周达观的真腊风土记中国元代人周达观于元成宗元贞元年(1295年)前往真腊(即吴哥),返国后以游记形式创作了《真腊风土记》。周达观逗留吴哥正值“因陀罗跋摩三世”(Indravarman III)在位的期间,文中记录了当时吴哥的城池及生活,如城郭、宗教、司法、官僚、农业、奴隶、动植物、沐浴、衣着、器具、商业、贸易、柴米油盐等等。尽管当时吴哥王朝的国力在逐渐走下坡路,但周达观仍然记录到了国王的奢华场景:“凡出时诸军马拥其前,旗帜鼓乐踵其后。宫女三五百,花布花髻,手执巨烛,自成一队,虽白日亦照烛。又有宫女,皆执内中金银器皿及文饰之具,制度迥别,不知其何所用。又有宫女,执摽枪摽牌为内兵,又成一队。又有羊车、 马车,皆以金为饰。其诸臣僚国戚,皆骑象在前。逺望红凉伞,不计其数。又其次则国主之妻及妾媵,或轿或车,或马或象,其销金凉伞何止百余。其后则是国主,立于象上,手持寳劒。象之牙亦以金套之。打销金白凉伞,凡二十余柄,其伞柄皆金为之。其四围拥簇之象甚多,又有军马护之。若游近处,止用金轿子,皆以宫女抬之。大凡出入,必迎小金塔,金佛在其前,观者皆当跪地顶礼,名为三罢。”古代柬埔寨没有记录、保存历史的制度和传统,这个只有8000多字的游记,竟是现今关于吴哥王朝历史的最详细的史料。附录2: 吴哥历史变迁西元9世纪初,高棉国王闍耶跋摩二世(Jayavarman II)一统柬埔寨地区,将首都建立于洞里萨湖北边的诃里诃罗洛耶(Hariharalaya),亦即在现今的罗洛士遗迹群(Roluos)地区。闍耶跋摩二世自封为“宇宙之王”,笃信婆罗门教,崇拜湿婆神,为吴哥王朝奠定宗教意识基础,他的政教合一的“神王思想”,在吴哥王朝传续百年。因陀罗跋摩一世(Indravarman I)即位后,于《诃里诃罗洛耶》建造当地第一座寺庙—神牛寺(Preah Ko),880年完成,是早期的小型宗庙建筑,以寺前的神牛塑像为名。因陀罗跋摩一世另建有国寺巴孔寺(Bakong)供奉湿婆神,是高棉第一座庙山型寺庙。西元9世纪末,耶输跋摩一世 (Yasovarman I) 开始全力建设首都《耶输陀罗补罗》(Yasodharapura),亦即现今的吴哥地区。他下令建造东大人工湖(East Baray),并于巴肯山上建造国寺巴肯寺(Bakheng),象征印度神话世界中心的须弥山,四周建有沟渠,像征须弥山周围的咸海。还建造了其它许多印度教寺庙与修院。vahara于吴哥东北方兴建女王宫(Banteay Srei),主要供奉婆罗门教湿婆神。在稀有的红色砂岩上雕刻的精致浮雕,被认为是吴哥雕刻艺术中具有最高水准的作品。百年间,大小神庙竞相建筑。11世纪中叶,“优陀耶迭多跋摩二世”(Udayadityavarman II)建造献给湿婆神的国寺巴普昂寺(Baphuon),也是一座大型须弥山寺。他还命令在城市西侧挖掘了西大人工湖(West Baray),以替代逐渐干涸的东大人工湖。苏耶跋摩二世去世后,吴哥王国陷入内乱,接着外敌入侵,搜括破坏了首都《耶输陀罗补罗》。1181王子登基,是为“闍耶跋摩七世”,他励精图治,在位三十余年间帝国达至鼎盛。他在首都的废墟上大兴土木重建吴哥城(Angkor Thom)。鉴于先前被入侵的惨痛教训,闍耶跋摩七世将吴哥城城墙筑得高、特别厚,还在城外开挖了护城河。(据说还在护城河里放养了鳄鱼。)吴哥古建筑群始建于公元802年,历经以后400多年的陆续建设,成就了现在看到的规模。15世纪吴哥王朝衰败后,古迹群沉沦在茫茫密林中不为人知,直到19世纪末。大部分建筑虽已倒塌成废墟,但其规模之宏伟,建筑艺术之璀璨,依然令人叹为观止。
景点门票:一天37美元,三天62美元,七天72美元,与吴哥窟通用,可游览吴哥城和吴哥窟内所有吴哥古迹,门票上有个人照片,由售票处免费制作。
晚上上网查了一番,制定了以下路线:
19/05/26 吴哥窟小圈 ……王城南门 巴戎寺……巴肯山日落
委托旅店女老板替我包了一辆TUTU车,每天16.5美元。自己到外面雇,15美元可以谈下来,但老板找的毕竟有根有底,更安全可靠。有了TUTU车,路上可以遮阳挡雨,下车时还可以减轻负担,把不需要随身带的东西暂放车上。
吴哥王城
吴哥城(又叫大吴哥)是高棉帝国宫殿城,是吴哥的“心脏”。城呈正方形,由城墙和护城河保护,城墙长达12公里,高8米。整个王城有5座城门,除了正东西南北各开有城门外,在东门的北面还开了一座胜利之门。城门都是塔形结构,高20多米,每个塔身上都有面向四方的四面佛像。
各城门外的护城河上都架有一座桥。依据印度教的神话故事,每座桥两边各有27尊2.5米高、排成一列的跪坐石雕半身像。一边象征神灵,一边象征恶魔,他们手上拉着眼镜蛇化身的巨蛇王。
在大吴哥城内,还有巴戎寺、巴方寺、空中宫殿、战象平台、癞王平台等众多闻名于世的古迹。都城中央建有宫殿、图书馆、浴场、回廊等。
巴戎寺(Bayon)
城中心的巴戎寺规模宏大,由“阉耶摩七世”于公元1200年左右建成,体现了吴哥须弥山式寺庙建筑的最高水平。
寺内原有大小宝塔54座,象征当时吴哥王朝的54个省,现存37座,中间最大的塔高40多米。各层到处有回廊暗室相通,层层向上,每座塔的顶部都有以“闍耶跋摩七世”为蓝本雕刻的巨大四面佛像,佛面安详冷峻、似笑非笑、表情各异。54个四面佛就是216个佛面,每组佛面的四面分别代表慈、悲、喜、舍,但又似乎是悲喜不形于色,这就是神秘的“吴哥微笑”。
寺庙各处墙上的浮雕总长达1200米,雕出来11000个人物;除了展现闍耶跋摩七世与入侵者战斗的壮阔场面,还描绘了12世纪柬埔寨市井的生活场景,如斗鸡和武术等。
巴方寺(Baphuon)
二十世纪末期的内战前夕,一个考古队的专家们把巴方寺逐块拆解,期待战后恢复,但是他们殚精竭智做的拆解记录却毁于红色高棉之手。战后多年,他们坚持不懈地研究复原,包括16世纪对该寺改建时在西墙上增加的长达70米的卧佛。这是吴哥最艰巨的修复工程之一,至今还没有完成。
巴方寺位于在巴戎寺西北,距离200米,和吴哥窟一样,金字塔式的结构象征须弥山。可能在《苏耶跋摩》一世(SuryavarmanI)统治时期开始建设,在《乌达亚迪亚巴尔曼》二世(UdayadityavarmanII,1049~1065)在位期间完成,是吴哥旧城的中心。
空中宫殿
全石结构的空中宫殿,大约建于11世纪。宫殿建在高台上,台高12米,金字塔形,上下分三层。
据说原来台中间有一座金光闪闪的佛塔。
癞王平台(Terrace of the LeperKing)
癞王平台在战象平台的北面,6米高的平台周围满是雕刻,一尊神秘的塑像立在平台上。一种说法说塑像是死亡之神阎摩(Yama),另一种说法说塑像是死于麻风病的国王“耶输跋摩”(Yasovarman)。
前护墙有7层雕刻,刻有很多舞女和天仙;前护墙后边的夹道里有各种表情狞恶的魔界浮雕。几百年前扩建平台,曾把这些雕像都掩埋起来,近代重见天日,自然就显得栩栩如新了。
战象平台(Terrace of Elephants)
在城的中央。
当年,长达300米的坛上立有带金色窗框窗户的木制亭子,是公共庆典和阅兵的检阅台和观礼台。一个大台,两个小台。大台左右两侧置有石象,骑在象身上的是王朝的大臣们。这一纪念碑式的祭坛中央阶梯两侧是饰有三头象的阶梯和布满大象及主人狩猎场景的巨型浅浮雕的护墙,有狮头怪物和张开双臂的garuda(神话中的人鸟)。
传说,公元1171年,吴哥遭到邻国洗劫后,国王耶跋摩七世对印度教主神的保护能力失去信心,于是命令全体吴哥人放弃印度教,转而皈依佛教,采纳放弃暴力、信奉和平的生活方式。结果,在公元1431年,泰族军队未遇任何抵抗就占领了吴哥,对吴哥进行了洗劫。
十二塔庙和仓库
《吴哥通王城》里的东西主干道的东段两侧,各有六座间隔很远的塔,传说这12座塔是吴哥王城的“天狱”。
据中国元代周达观写的《真腊风土记》记载,吴哥王朝时,把诉讼双方分别置于两个塔里,直到其中一人染病或死亡,就认定他有罪,上天处罚了他。
有的考古学家认为,这些塔是由阇耶跋摩七世所建,目的是让里面供奉的神佛保卫王城的中央广场。
传说当年吴哥人在这些宝塔之间拉起钢丝表演杂技。
在十二塔庙的东边有两片房屋,分别是南、北仓库,现在北仓库只残留基础了。
周萨神庙
周萨神庙和托马依神庙的布局、结构和风格几乎完全一样,而且是同时代建筑。它们相距170米,分处吴哥王城《胜利门》外70米左右的马路两侧,南侧的是周萨神庙,但这两个庙之间没有什么内在关系。两个庙之间的马路叫《胜利之路》,是后来才修筑的。
吴哥时代没有记存历史的制度和传统,所以没有关于这两个庙的记载,也没有什么碑刻之类的参考文献。根据建筑风格推算,应该建于12世纪苏耶跋摩在位时期。19世纪法国驻军军官迪科发现周萨神庙,经询问当地人,得知里面供奉的是周萨神,法国官方因而把它命名为周萨神庙(ChauSayTevoda),沿袭至今。
周萨神庙内有大量印度教的浮雕,如根据印度教史诗《罗摩衍那》里的故事雕刻的猴王之死、纵身烈火自证贞洁的《悉多》等。
周萨神庙中央塔外墙有很多造型很美的女神浮雕,弯着手掌跳舞的是Apsara女神;另一类是门神性质的蒂娃妲女神 。
周萨神庙只有西塔门比较完整,其它8个建筑都已损坏,经中国古迹修复单位的八年整修,已经还原其本来面目。
托马农神庙(Thomas Lennon Parthenon )
和周萨神庙的布局、结构和风格几乎完全相同,而且是同时代建筑,但两个庙之间没有什么内在关联。它们只相距170米,分处吴哥王城《胜利门》外70米左右的马路两侧,北侧的是托马农神庙,是一座不大的印度教神庙。两个庙之间的马路叫《胜利之路》,是后来才修筑的,
托玛农神庙四周原来有城墙,现在已经完全消失,残留的只有东、西塔门和拜殿、中央殿和一座藏经阁,但是因为已经进行过大规模修葺,各方面比周萨神庙完整得多。特别是寺庙底部的黄红砂岩,经过长期风雨剥蚀,历久弥新,在雨季时砂岩表面潮湿,色调更重,和古塔、老树、绿荫相互衬托出一种诡异的沧桑之美。
托马农神庙有两座《丽华塔女神》雕像,位于中央殿前门两侧,保存得非常好。长裙细腰、手拈莲花、长耳垂饰、丰胸自然,头戴吴哥的棕糖树花(一种重要的农作物),亭亭玉立,无论神态,无论细微,都清晰可鉴。
殿内主神是站姿、微笑的印度教神祇湿婆和毗湿奴。
塔高寺(茶胶寺)(Ta Keo)
塔高寺是闍耶摩五世(JayavarmanV)968~1001年在位期间为自己建造的陵庙,但直到他去世也没有完工,只建成了主体,没来得及雕刻装饰。这阴错阳差地揭示了吴哥建筑工艺的施工顺序:先用块石叠碼起建筑物,再对建筑的表面进行雕刻加工。
塔高寺是吴哥王城第一座全部由沙岩建成的寺庙,在吴哥王朝建筑史上有里程碑般的意义。
寺庙整体全高50米,为方形的金字塔式结构,四面各有塔门。向上分三级逐级收缩,每级收缩的地方形成相当宽阔的平台庭院。级间的台阶窄而且陡。第一级有围墙;第二级有长廊围绕,平台上有两个藏经阁。从台阶登上上一级平台的地方有长形厅房,人可以喘喘气、休息休息。
顶层的中央平台有五座宝塔,都是半成品,其中四个面向四方。中间的塔高12米,高于其它四个塔,而且占据了顶层平台的大部分面积。
豆蔻寺(Prasat Kravan)
红砖结构,建于921年,19世纪由法国人修整。寺院共有五座砖砌宝塔,南北方向顺序排列。中间的宝塔最高最大,现状最完整,其它的有三座已经倒塌,只残留下半段。1968年对豆蔻寺进行过一些修复,补砌的砖上有“CA”标记,是法国维修单位“ConservationAngkor”的缩写。
每个塔前有两个石狮,没有倒塌的中央大塔和最北边的塔的外墙有砖雕。
中央的大塔是毗湿奴的神殿,上下五层,最上边有个正方形的天窗。进了殿门,对面墙上的大型砖浮雕是八臂毗湿奴和“吉祥天女”( Lakshmi),右边墙上是踏着莲花正在渡海的毗湿奴的化身《瓦摩纳》,左边墙上是坐在大鹏金翅鸟——人面鸟体的《伽鲁达》身上的毗湿奴。
最北边的塔是毗湿奴之妻《拉克什米》的神殿,有四臂《拉克什米》和两个侍女的砖雕像。
已经只剩了下半部的三个塔,分别是湿婆、四面佛、乌玛女神的神殿。
现在,已经不允许游客进入塔内,只能在门外张望。
吴哥的浮雕大致以公元1000年为界,前期以砖雕为主,后期绝大多数都是石雕。
巴肯山/巴肯寺(Phnom Bakheng)
巴肯寺位于吴哥王城南门外西侧的巴肯山上。为“耶输跋摩”889~910年在位期间建造,是吴哥第一座代表须弥山的寺庙。
寺庙建在山顶,需要步行盘山道到达,但山道较为平缓宽敞。
寺庙中心处是游客和导游公认的吴哥地区拍摄落日的好地方。
山脚下针对登山游客的小市场,除了大排档还有售卖各种食品和工艺品的摊贩。TUTU车在这里招揽生意或等待包车的客人下山。
19/05/27 吴哥窟外圈 吴哥寺和日出 ……
吴哥窟(Angkor Wat)(也叫小吴哥)
吴哥窟是整个遗址中保存最完好的寺庙建筑,由苏耶跋摩二世(Suryavarman 2)于1113年至1150,作为一座巨大的陵庙而建造的,他本人的遗体就安放其中,透过礼拜毗湿奴神而使他象征性地得到永生。
吴哥的许多大庙都反映了印度的宇宙论和神话主题,建造这些庙宇是为了提供礼拜的场所,国王和其他王室成员确信通过礼拜能够使自己与湿婆或其它神祇成为一体,从而获得永生。
建筑占地广阔,宏伟壮丽,墙面雕刻流畅生动,为高棉古典艺术代表作,是世界第一大宗教建筑。最初是为敬奉印度教神灵而建,是一座献给毗湿奴神的须弥山寺,也是当时的国寺。后来随着后世国王和社会信仰的更迭演变为佛教寺庙。
在吴哥寺方形广场的四个角上,各有一座石塔,而广场中央矗立着一座更高的石塔,象征神话中的圣山。无论印度教还是佛教的信徒都相信,中间这个神圣的所在就是宇宙的中心。寺庙中央大道两旁是九头蛇形栏杆,柬埔寨传说中,九头蛇会带来风调雨顺。寺庙周围有灌水的壕沟做为佛经里的“咸海”,墙面浮雕神话故事与苏耶跋摩二世个人的皇室生活。
吴哥寺的中心建筑基本是由大、中、小三个以长方形回廊为周边的须弥座组成,依外大内小、下大上小的次序堆叠。以中心矗立的五座莲花圣塔为顶点,象征须弥山。
第一层的须弥座由砂岩石垒成,高出地面约3米;须弥座之上,有高3米多的回廊,围绕吴哥寺呈长方形。回廊的内侧墙壁既是寺的外墙又是画廊。。
画廊的石壁,排列着八幅巨型浮雕。每幅浮雕高二米余,长近百米,绕寺一周全长达七百多米。浮雕描绘印度两篇著名梵文史诗《罗摩衍那》、《摩诃婆罗多》中的故事和一些吴哥王朝的历史。
入第一层回廊西门,踏入一个名为“千佛阁”的田字阁,田字阁被中央的十字游廊间隔为四个部分,其地面比十字游廊和回廊低约一米,原为水池,现不蓄水。在第一层内院的西北角和西南角,各有一座藏经阁。
第二层台基又高出第一层台基五米半,四周也有长方形回廊,两壁分布竖葫芦棂窗,窗间有天神浮雕。第二层回廊四角的塔门,顶部各矗立一座宝塔;因年久失修,四座宝塔的顶部大半缺损。
第三层台基,即最内和最高层台基,正方形,形如金字塔,两段叠成,距地面12米,比一、二层台基高一倍。台基四周有十二道台阶,十分陡峭,必须手脚并用,匍匐攀登,象徵登天难。当初,台阶两旁没有护栏,后来一位法国驻柬埔寨官员携妻攀登,那位夫人竟失足丧命。那位丈夫悲痛之余,出资修建了栏杆和铁索。
台阶之上的田字形重檐画廊,60米见方,画廊顶部的天花板刻有狮头蛇像。画廊上方立着五座莲花圣塔,每塔内设神龛。正中矗立一座42米高的大主塔,塔顶离地65米,主塔比四个角塔高大。
圣剑寺(Preah Khan)
圣剑寺的建筑布局很像塔布隆寺,也有很多迷宫似的长廊和精美的浮雕,也是吴哥最大的平面寺庙之一,但保存下来的庙廊比塔布隆寺完整。
在吴哥时代这里可能是一所佛学院,在此学习和授业的师生达数千人。
龙蟠水池(Preah Neak Pean)
圣龙蟠水池是闍耶跋摩七世于12世纪下半叶建造的平民“医院”,又称为涅槃寺。70米边长的中央水池的东西南北各有一个小水池。大水池里种满草药,雨季时,大池的水通过暗道分别流到四个方向的神龛,从神龛里雕塑的喷口喷到小水池。
四个神龛里分别是象头、马头、狮头和人头,代表不同的属性。按照高棉医的说法,人身体里的这四种属性的元素必须平衡,否则就会生病。寺旁小塔里住着巫师,病人来到龙蟠水池,要先找巫师“诊断”,然后按照指示去对症的小池取治病的水,或者跪在对应出水口下面冲浴。那四个神龛的顶上的雕刻有病人正在接受治疗。
大水池中央有一个圆形的小岛,岛上有个须弥山形的石塔,塔内供奉着观世音菩萨。有一个互相缠绕的两条七头蛇的雕像, 据说是蛇神(Naga)。
圣剑寺的石碑有对龙蟠水池的描述:“一岛屹立,绿水环绕,风景宜人,凡与接触之人,所有罪恶之泥,皆将荡涤洁清,慈航普渡。”
去龙蟠水池(涅槃寺)要经过一条很长的木板栈道,栈道两旁和底下是湖水,湖里好像寸草不生,只零星立着些干枯的树干。我走过这条无遮无盖的长长栈道时,正值烈日当空,感觉自己变成了正被烧烤的“串儿”。无奈,回程时先在水池旁的树荫下坐等,直到有浮云蔽日时才疾步通过。
现在去小岛和神龛的通道都被封闭,游客只能在水池周围走走,远远看看。
闍耶跋摩七世是吴哥王朝最有建树的君主,他修建了很多民需工程,如水库、道路、桥梁等。他还修建了很多寺庙,除了吴哥寺,吴哥所有大型庙宇几乎都和他有关。
塔萨(Ta Som)
12世纪末,闍耶跋摩七世为纪念战功赫赫的塔萨将军,兴建了这座塔萨佛寺。寺庙不大, 巴戎寺式建筑风格,四个大门都是宝塔形式,塔顶各有四面佛—“高棉的微笑”。荒废了七百多年之后,寺庙大部分已经歪斜倒塌。多年前,世界寺庙基金会将其纳入了修复项目,不久即将竣工。
当年有僧人驻寺修行,现在还留有僧人居住的痕迹。
寺庙周围都是卡波克树(即蛇树)的森林,东门宝塔被大树的树根完全缠绕环抱,但仍可通行,蔚为奇观。
寺内残存的墙壁、走廊和门塔上下有很多浮雕,其中的女神,神形各异、风姿优雅,体现了吴哥时代高雅的艺术水平。
这里也是《古墓丽影》的外景地之一。
塔布隆寺
塔布隆寺有很多引人惊诧的奇观,是电影《古墓丽影》(TombRaider)的外景地。它是大乘佛教的寺庙,建于12世纪,是吴哥王朝最大的建筑之一。
经过七百多年的自生自灭,寺庙已经和周围的原始森林缠绕在一起。巨大树根像章鱼的触角一般紧紧抱住宫室、走廊、佛像、窗户等一切可以支撑大树的东西.
狭窄的走廊在寺庙里通到各个方向,转来转去如迷宫一般;到处都有倒塌的宫室、碎裂的雕石和歪斜欲坠的石垒建筑。
班迭哥迪寺(Banteay Kdei)&皇家浴池
班迭哥迪寺在塔布隆寺东南,据传是国王和后妃浴后休息的地方,12世纪末由“阇耶拔摩七世”修建。和巴戎寺同一时代,建筑风格也相似。
它的外墙长达700米,宽达500米,往里还有三层围墙,是吴哥最大的佛寺之一。四个塔形大门周围装饰有各种形态和内容的浮雕。当初就没有完工的中心寺塔和一部分长廊已经坍塌,很多地方都成废墟。寺庙周围是广阔茂密的热带雨林。
长800米,宽400米的皇家浴池在班迭哥迪寺的东面,池心有个石垒台基,台基上当年有一个神庙。皇家浴池的历史比班迭哥迪更久远。
一个工作人员主动带我去看一些有特色的地方,还殷勤为我拍照。我预料他会有要求,离去时果然 “图穷匕见”,向我要人民币。我没带,又要求5美元,我只给了2美元,他倒是没纠缠。
经过这两天的折腾,我对游览吴哥的行程安排有了新的看法。吴哥窟有的庙宇地域广阔,有的非常高,骄阳似火,奔波攀登很消耗体力;也有的很小,而且没有什么亮点,如《周萨神庙》;还有的不免大同小异。所以对非研究者来说,实在不必要逐一观赏。
如果重新来过,我会只拣最有代表性的走一走。可以只买一天的票,从清晨开始:
①吴哥日出和吴哥寺 (非常宏伟,而且是保存最好之处。)
②巴戎寺 (规模宏大,吴哥精华所在。)
○3塔高寺(茶胶寺)
④塔布隆寺
○5班迭哥迪&皇家浴池 (蛇树抱屋奇观最多之地。)
○6巴肯山日落和巴肯寺
可以包车也可以不包。各景区TUTU车极多,景区之间一般≤2$ 即可。
租辆自行车或摩托车跑也不错。
原计划明天跑跑“大圈”,正因为有了以上的体验,又考虑到路远需要包汽车,费用较高(女店主报价¥700元),所以决定取消“大圈”行程,改为市内活动。
下一篇,暹粒市内的活动,欢迎继续关注。
过往游记:
2018-2019南美南极
石老头儿闯世界——南美南极(之12,天空之镜&绝境求生)补记
2016美国&墨西哥
汇总《古稀老人,独闯美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