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以为只是一部电影,看到书才知道是先有故事后改编的。作者为书取名“Lost Horizon”,有其特定的含义。Lost除了消失,还表明香格里拉对西方人来说是得而复失,而Horizon有在空间和时间上非常遥远的意思。作者詹姆斯•希尔顿想用此表明香格里拉是一个在时空上遗失的遥远的理想之地。希尔顿是英国作家,1900年出生于英国兰开夏郡,20时发表第一篇小说,是二战前后享誉英美的畅销小说家。这本小说1933年出版,长期高居欧美平装书之首,1937年改编成电影。
故事的叙述遵循了西方人讲述探险故事的一个传统,由探险者把经历讲给一个作家或记者听,那个人再写成文字,然后再讲给第三人,使得奇闻更加显得扑朔迷离。故事起源于阿富汗动乱中一次撤侨,康维一行4人乘坐的飞机被劫持到一个神秘之地,遇到很多不可思议的神秘之事。这里的人们过着与外界隔绝的生活,但又对外界的信息非常了解,衣食无忧,生活富足,她集艺术、知识、包容于一体,富含黄金,神秘的大喇嘛有二百多岁,美丽的罗珍看上去只有20多岁,实际已有80多了。大喇嘛看出康维不同于普通人的慧根,在临终之前传位于康维,但康维还是由于犹豫、恐惧、诱惑等多种因素,带着罗珍逃离了香格里拉。故事没有结尾,因为几个主要人物几乎没有明确的结局,失去下落。
故事充满神秘和传奇,为什么要绑架这四个人,蓝月谷中的人为什么会不老,中西文化结合的如此之妙,藏传佛教在其中起了多大作用,等等,不仔细看注释就不可能明白作者写作的背景和动机。西方人一直在传播基督教,并且认为只有基督教是值得信仰和传播的,对于东方文明,他们认为是神秘的,但一直想把基督教强加给东方世界,这就不可避免的发生种种冲突,终于发现这片净土可以和谐共处,但最终也失去了。
作者认为当时的西方文明盛极而衰,被劫持到香格里拉的四个人就分别代表西方文明的不同侧面:前两位,法国东方传教团的修女萝卜塔和英国驻巴斯库尔副领事查尔斯,分别象征着西方世界的宗教精神和探索世界的政治抱负,西方人依靠这种宗教和政治精神,以宗教改革和大航海为起点,一步步将自然力量和其他文明置于自己的掌控之中。而另两个人物,本书主人公英国驻巴斯库尔领事康维和美国破产金融家亨利,却代表西方文明黑暗的另一面,他们是20世纪初西方工业文明崩溃的参与者和受害者,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华尔街金融风暴将他们变为另外一种人。
有人分析本书的主题就是拯救与毁灭,几乎就是圣经的故事,地点、人物、情节都有相似之处。蓝月谷和香格里拉山中寺院,就象征着伊甸园。康维代表着上帝心中人类的代表亚当,优雅神秘的满族女子罗珍代表夏娃,劝说康维和罗珍离开蓝月谷的查尔斯,则代表诱惑亚当和夏娃的蛇,大喇嘛和张先生代表上帝和他的代言人。大喇嘛创造了伊甸园,康维和罗珍被带到伊甸园幸福生活,后来被诱惑离开伊甸园后受到惩罚,康维最后得到教会医院的救治,康复后重新踏上寻找香格里拉之路,暗示人类经历堕落之后重归救赎之路。所以,香格里拉也是作者心中拯救人类文明的若亚方舟。
故事情节并不复杂,但如此畅销,说明西方对于我国西藏的向往,19世纪之后,西藏取代印度、日本和中国内地,成为东方的代表,从文化层面上看,西藏离西方最远,正是这种差异造成的神秘使得西方想从中汲取藏文化的养分,对生命与死亡的深切体察,对环境友好的态度。藏文化是如此包容和谐,成为西方众多学者心中的向往。
香格里拉确实令人向往,有机会一定要到那几个可能的地方看看,香格里拉,稻城亚丁,蓝月谷。但我也想用本书后记中的一个小故事来结尾:1936年,皈依藏传佛教的帕利斯在锡金登山,遇到法国藏学家大卫•尼尔师从过的一位喇嘛。喇嘛问帕利斯:“您为什么要坚持攀登这些雪山呢?”帕利斯回答:“以便在那里得到安宁。”喇嘛对他说:“这不是追求安逸的最好方式,人应该在静心修持中得到安宁。世人一旦得到安静,所在的地方就无关紧要了。”所以,香格里拉还是一个地方,值得欣赏,心中的安宁才是真正的安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