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2015年母亲节,甜甜那时候5岁,她对于生死这个问题非常敏感,于是让我替她写了一张卡片送给我,大意是这样:“妈妈,你要运动,要跑步,才不会老也不会死,我们就能永远在一起了。”那时候的我确实是有史以来最胖的时候,被孩子这么“踢了临门一脚”后,我买了运动鞋和衣服,开始去公园里跑步了。
一个月后,我不但没有瘦,反而膝盖受了伤,完全跑不了步。
那时候,我每天想的事都是:“为什么别人可以,我就不行呢?到底是哪里的问题?”
于是我开始看书学习,开始关注跑步的公众号,看一些相关的文章,结合自己的问题去找答案,直到有一天,我看到有个跑步训练营在招生,那时候花钱学习跑步不是主流,甚至会有人笑我傻:“跑步还需要花钱学习吗?真是人傻钱多。”可是想找出答案的我是执着的,这份执着的力量让我不仅参加了跑步训练营,找出了自己那时候的问题,还按照教练的训练计划踏踏实实、风雨无阻地地完成了,后来我跑得越来越远,学习的跑步知识越来越多,但发现学得越多就越是觉得自己无知,更想去求知,于是在求知的路上越走越远,收获也越来越多:从不会跑步到第一个十公里,从十公里到全程马拉松和50公里越野,从开跑训练营的学员到助教,再到考取了通过率极低的比利时ASLAB跑步实验室的教练证书,最后到坚持教全国各地的初学者跑步。
这段经历,给我带来了很大的信心,也是我后来学习各方面知识的榜样,后来我总结过:当时自己没有被困难阻碍,而是坚持“遇到问题就去寻找答案”,这份动力来自于我的好奇。
好奇,是什么?
好奇是探索这个世界的原动力。
这种原动力带给我的是:遇到未知事情想去寻找答案的求知欲,这份力量磅礴有力,让我后来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能打破困难继续前进。
我感谢2015年的自己,用好奇打破了自己以往的冷漠和麻木,不再依靠外界的刺激来证明自己还活着,而是用自己的心跳逐渐找回向内的注意力。
无论是跑步、瑜伽、骑车或者去越野,我和自己在一起的时间越来越长,无数次与自己的对话让我越来越了解自己,我的觉知力越来越强大,似乎以往麻木的身体正伸出一只只触角,每只触角碰触过的地方都变成彩色的,之后与我连接,世界变得与我有关,也鲜活起来。
好奇的态度是积极,好奇是麻木的驱逐剂。
当我们还是宝宝的时候,喜欢把想探索的一切放在嘴里,喜欢光着脚感受各种地面,再大一些,不仅喜欢把感兴趣的东西拆掉,还想要尝试各式各样的体验,但后来,到底是什么让我们失去了那份好奇,逐渐变得麻木又消极呢?
我想,麻木是遭遇过多的伤害和挫折后的自我保护,是关闭与外界通道后的觉知退化。
无论是家长们一次次拉出宝宝嘴里的手指和物品时说的:“脏!”还是追上孩子狠狠地拍了拍他们光着的小脚丫说的:“凉!”亦或是逐渐长大后,耳边出现的各种理由的阻止“太危险了!”“不要去做!”等等。我们最终得到的是:面对我们的好奇时,大人们气急败坏又粗鲁的阻止,是我们失败后给我们的责备,更是显示他们有经验、“无所不知”的得意。然后,他们说那是因为“爱”…..
可是我们真正想得到的“爱”是:面对好奇时的探索欲望得到满足,是和家人的一起分析与讨论,是小心地、一次次一点点的去尝试,是尝试失败后的一起总结与修正,是我们鼓起勇气再去尝试时他们的支持,是成功时一起获得的自信,更是我们今后面对世界时积累的勇气和力量。
好奇是探索这个世界的原动力。而抱有一颗好奇的心不被剥夺,是多么宝贵的一件事,更是家庭教育的重要部分。
文字 | 配图 | 可可
思想指导老师 | 王碁(qi)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