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了很多,认识你不长,感受你的真诚和直男性格。我想站在外人的角度分析你的工作。
看你的书,听你讲述,慢慢知道你这一生很辛苦。工作,读书,即将知天命却仍然为生计而奔波,别人眼中的你是伟大的,坚韧的,我看到的你却是艰苦的。
你博士毕业,即将迎来新的,或者是你内心渴望的生活,却为了导师一句话,又要从头,从最艰苦的零点出发,理由是一切为了孩子。
这个年龄很尴尬,从政太晚,学术要求也不适合,导师能给多大的平台让你和30岁的博士,35岁的博导同台竞技呢?导师再做五年,最终会回归家庭,你带着一家人在京城还在为温饱而奔波,会不会很累,会不会难过。当一家人为了柴米油盐而计较时,哪里还有灵感去做学问,搞研究呢?
北京对于很多人看来多么耀眼,但对于快要知天命的你而言,你确定这一生不为自己而活,不让自己有享受生活的时候吗?你又怎么能确定你到了京城,孩子一定就一步登天了呢?所谓机会很多,什么是机会,机会是在一个平台上能够肆意发挥出来自己的才华,与你而言,到处都是机会。
昨晚听到你说导师的挽留,我是不准备劝你了,但是今天想想,如果你不遇见导师,你会怎么办?剩下的岁月里,到底是基于从零奋斗,还是选择让自己有一些时间去享受美好的生活呢?
去年,我重新开始新生活,尽管做好了半年的心理建设,可这一年多怎么度过的,我最清楚,从零开始,并不容易,尤其是做着不是自己兴趣的事,我内心极大的暗示自己,一切都好,一切都好,唯有如此,才可以最快速度从恐慌区走出来。
我就是站在外人的角度,兼听则明,给你一些参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