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的一则新闻,在互联网上传得沸沸扬扬。
华为发表声明,宣布出售荣耀业务资产,收购方为深圳市智信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对于交割后的荣耀,华为不占有任何股份,也不参与经营管理与决策。
看似无奈的决定,实则是当下华为最好的选择。断臂求生的背后,一方面可以减少对华为基本盘的影响,精简产品线,回笼资金,把资源放在最核心的业务上,另一方面又保护了荣耀的渠道、供应商以及消费者的利益。
华为此举就像蜥蜴遇到危险时,弃尾求生,这是一种“断舍离”的大智慧。
“断舍离”这三字来源于日本著名收纳大师山下·英子写了一本书《断舍离》,作者鼓励我们回归简单的生活。但这种理念放到商业中,尤其是工作中,也同样适用。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讨,“断舍离”工作理念是如何应用到我们工作中的。
01 “断”的智慧
首先是“断舍离”中的“断”,这个“断”在我看来有两层含义:
①断掉“混日子”的想法
职场中,不少人存在这样的想法——如果回报和付出不匹配,我就停止付出,混日子,能少干就少干。
表面上你占便宜了,实际上你吃了大亏,这是拿自己的成长来和老板“赌气”,本来能做9分甚至10分的工作,你看了下自己的工资,最后只付出6分。
长此以往,你的能力在老板眼中就只有6分,升职加薪注定和你无缘。
那要怎么破?正确思维是先付出,再索取。
你觉得你的工资和你付出不匹配,那你更应该努力把工作干到10分以上,然后带着这些成绩去找老板谈加薪,如果谈不下来,你可以换一家公司。
古语有云:“良禽择木而栖”,职场的生态也是如此,你首先要确保你是“良禽”,你才有“择木”的权利。
而想成为“良禽”,那你就要断掉要混日子的想法,因为混掉的是你的青春,混掉的是你的成长。
②断掉工作中的干扰。
工作中我们经常会受到各种信息的干扰,尤其是我们的手机了,它会不断侵蚀我们的注意力。
我们常常在和同事的微信互动中,不知不觉中浪费掉大半天的时间。
所以我们要试着学会切断它们的干扰,在开始工作的时候,把手机调为静音模式,然后放到抽屉中(当然你也可以反扣在桌面),然后给自己定一个小闹钟,时间到了再去看手机。
我觉得这是一种比较高效的方式,就我个人而言,我通常工作时长是45分钟,在此期间会把手机倒扣在桌面,同时禁掉电脑桌面的所有通知,专注在当下的任务上。
这也是一种断,断是为了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
02 “舍”的智慧
其实是:“舍”,舍是取舍的意思,也包含两层含义:
①舍去不必要的物品
有一个定律叫“奥卡姆剃刀”定律,其核心内涵是“如无必要,勿增实体。”我认为这就是“舍”的本质。
应用到工作中,我觉得首先是对我日常工作环境的整理,舍去不必要的物品。
如何做呢?
在开始一天的工作之前,把不必要的物品通通拿走,只保留工作需要的物品即可。
对我而言,一台电脑,一本草稿本、一支笔足以,其他物品我会尽可能移出我的工作区。
除了对工作桌面整理,别忘了对电脑桌面的整理,我曾看到有些人的电脑桌面密密麻麻都是文件,瞬间让我感到压力山大,所以电脑文件的整理也要定期去做。
舍去不必要的物品,让工作区变得简洁,让一切变得有序。
②舍去没价值的任务
每天工作任务的取舍也尤为重要,你可能每天忙忙碌碌,最后发现自己什么也没做成。
那是因为你不懂得做出取舍,只做那些简单事情,却从不思考事情的重要性。
所谓“舍”就是对任务的优先级做出判断,保留重要的,舍弃无价值的。
比如今天你有一项重要工作是完成一份行业调研报告,在没完成之前,你就应当先暂时舍弃其他事情。
如果你是一个管理者,你还要考虑有哪些任务,是可以授权给其他人去做的,这也是一种舍。
有舍才有得,舍弃那些没价值的工作,你才能专注在更重要的事情上,学会授权,才能保持高效。
03 “离”的智慧
“离”是最后一个元素,“离”是为了重生。
①从工作中抽离
有很多人一上班就坐在自己位置上,除了上厕所之外就坐那里一直在埋头苦干。
曾经我就看到有一个同事绞尽脑汁在想一个方案,表情痛苦,而且这个状态一直持续了一个多钟。
这样的工作状态,看似勤奋,实则低效。此刻的他,大脑处在“专注模式”的思考中,不能自拔。
这里补充说明下我们的大脑两种思考机制,一种叫专注模式,就是一直在思考某个问题,就像我那痛苦的同事一样,另外一种叫发散模式,就是不刻意去思考某个问题,让思绪自由飞舞,而后者常常能让我们获得新的灵感。
想要进入“发散模式”,我们就要学会从当下的工作中抽离出来,比如起身到周围走走,或者和其他同事聊下天,让大脑放松,从而获得新的灵感。
懂得从工作中抽离的人,工作才能完成得更好。
②离开你的舒适区
“离”另外一层含义,是离开自己的舒适区。
心理学家把人对外界的认知分为三个区域,一个叫舒适区,一个叫学习区,一个叫恐慌区。
大部分人都习惯待在自己的舒适区,因为这里很舒适,没有压力。长期待在舒适区,我们便无法获得更好的成长,
正如《能力陷阱》提到的,毁掉一个人的,正是你的优势。我们习惯待在擅长和熟悉的领域,这是我们舒适区,因而不愿去尝试新事物,反而会丧失很多新的机会。
所以我们要尝试去离开我们的舒适区,但同时我们又不能太过激进,一下子跳到恐慌区,所谓的恐慌区就是让我们不知所措的区域,比如你让一个从没上过台的人去一个万人的会场当众演讲,这就是把他置于“恐慌区”。
最好的方式是进入学习区,在这个区域内,我们会面临一些挑战,可能会有一点难度,但是只要稍微努力一下便可以克服,在努力克服的这过程中我们就会成长了。
曾经有个朋友说想学写作,不知道从何入手,我建议他先写点日记先,适应后再尝试写200~300的小短文,最后过渡到1000字以上的文章写作,这就是遵循学习区成长法则。
所以,请努力离开你的舒适区,在学习区快速成长。
写在最后
华为断臂求生,是一种智慧,工作中的“断舍离”,亦是一种智慧。
断掉混日子的想法,断掉工作中的干扰
舍去不必要的物品,舍去无价值的工作
学会抽离当下工作,离开自己的舒适区
一旦你做到了,你便成长了。
我是@飞翔的海马,专注于个人知识管理与效能提升。欢迎关注我,陪你持续学习,解锁人生新可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