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清晨行于朝阳绿荫下,听闻树叶攒动,鸟儿鸣啼之声,声音着实动听,与晨时朝气相陪衬,可不免目光游离,头略一沉:发觉到自己的脑海没有麻雀眼睛灵动的画面,换言之,自己从没细看过麻雀,虽然从小就对这些在空中飞翔的鸟儿好奇,也渴望像影视中那样能有个心爱的鸟围绕在身边,它追求自由时便随同伴飞行或觅食,我思它之时则停留在我的手心或肩头,可事实上每次稍微接近,它都会立即飞走,于是在失望之际也心生疑惑。现在想来大概是传承于祖先的记忆,当时我们的祖先并没有像如今这般果蔬鱼肉一应尽全可以花钱呈上来,因此只能徒手肉搏擒得飞禽鸟兽,自然选不得如狮虎这样的猛兽,于是可怜的鸟儿常年被捕捉,对人类的恐惧之心自此流传至今。之前看过类似的研究报道,比如说现在常说的密集恐惧症,来源于远古时的天花,在当时没有有效对症的医石,此症便成了绝症,而天花的症状就是密集的疱疹,于是这种恐惧症也跟着基因流传下来。也包括祖先被猛兽咬磨头骨的声音,导致我们摩擦牙齿时也会竖毛肌战栗,不经让我想起小时候吃米饭嚼到一颗没脱皮的米粒也会后背发凉,现在别说吃到了,光想想都觉得不寒而栗。至此不禁让我想起刻板印象这个术语,尝尝普遍认知会被升认为绝对认知,在没有实时判断下便对同类不同体的事物妄加定论,这种现象会变质为用来作为诽谤的根据,也就是引用一些普遍的成见来无端指责,该方法在历朝历代的奸臣小人中往往都能用得称心得手,外戚专政在两汉时期尤为盛行,也因此让人对外戚产生隔阂。在庆历新政期间,革新派四贤之一的余靖弹劾保守派的张尧佐以外戚身份上位,然而张尧佐是以科举中进士而上位,并且其曾任地方官职时恪尽职守,造福一方百姓,因此完全可按功论赏。于是乎,反对派上奏余靖专权独行,阻碍他人正常的进阶之路,也使得宋仁宗对范,修一行人的调拨官员的准则产生疑心。说到此处,不由的提起那篇垂青千古的《岳阳楼记》,据说范仲淹未曾到新修建的岳阳楼(此时的他正被谪守邓州),完全凭借欣赏画作而写成。篇中的名句箴言也一直被我搁置心间,此等心怀不枉年少时的勤学苦读,在母亲改嫁一方富户下还每日以白粥咸菜维体,面对好友相赠的美味佳肴也置若罔闻,任其腐坏恐品食佳肴后不再安于粗茶淡饭。范,修,王,苏等人的博学可归结于勤奋和自身的天赋,天赋便是一目十行,过目不忘,天赋虽可以省下冗余的时间,可在年轻壮时就饱学多识,想起一个反例:曾国藩小时候天资欠缺,某天夜里捧书朗读,读许多次下来不仅没背下来而且还没发现屋中潜藏已久的盗贼,盗贼不忍他如此愚钝,便现身拿着书敲他脑壳,又在他耳濡目染下将他朗诵的诗文背诵无误,最后潇洒转身扬长而去。对于我,自然是身在两极中的一处,虽没愚钝到智障的地步可也无曹植七步成诗,李白斗酒诗百篇之才,记事虽牢但对于文字的记忆能力我只属于一般人水准,看过一本书许久后我就只能回忆出大概内容,不过我所追求的境地应是为人师者非文豪,同样长者也为师者,范仲淹也完美诠释了会育人的父亲,膝下四子,范纯仁、礼、祐,粹皆是后生佼者,范纯仁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而与苏轼站立在同一旌旗下,并且同样是“半保守派”,才发现忠言进谏,不因人废言的不止苏轼,奈何在共同与王安石这个拗相公抗争时才发现自家的司马光也是个拗相公,大概是两者相斗太多惨烈,以致私心为上,与黎民社稷安危貌神和离。对于王安石的古怪仪表和习惯,苏洵特地写了一篇《辨奸论》赠与他,在北宋名臣中专一用情的也就数他与司马光,在北宋这个以风流情事为荣的朝代,无惊于柳永整日泡在青楼,就连欧阳修也风流过,有过艳史还写艳词,将少女比作未成荫的小叶,不忍摘去,只好待至春深,等真枝繁叶茂了,却悔恨不早些采摘。现在我也对那些嫩芽过于在意,只不过并非摘去,而是保护她免受虫药之害,不让她长错方向,叶片泛黄。王安石虽然用情专一,可对于江山社稷却不那般怜惜,我也奇怪过北宋江山自宋神宗开始就走下坡路,受王安石变法施恩的州县都是一片举家颠沛流离,百姓为抵制新法而被押入地牢,王安石在任职中央前也是在地方执政十余年的,怎么会为强撑自己的变法局势而不顾民情民意,现代历史文学界的风气是把他塑造成北宋伟大的政治家,不仅力排众议而且几次罢相也坚持施行变法,歌颂的全是他的坚韧不拔的意志了,这也归功于近现代伟大的变法派—梁启超—,作为戊戌变法的主持之一,自然要“拉拢”一个名垂青史的同伙,然而在晚清之前,世人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一直是贬斥的,甚至王安石变法最初叫熙宁变法,熙宁是当时变法时宋神宗的年号,赵家后世为了不让此等过错不沾染在自家先皇,而把变法的过错全揽在王安石一身,此等洗白功效,直教雕牌立白蓝月亮还有流量明星工作室雇佣水军等望尘莫及。作为他政敌的苏轼,性情中人,心有不惬之事就有“如蝇在食,吐之方快”的不安,这也与我的性情相似,遇事则究,愤世嫉俗,与人争辩就不过多顾及情面,少了曾有的将就和妥协,现在想到一些之前压在心头的事也发现对于新时代的人情薄凉我还是有些低估。承蒙林语堂的手笔,让我去年下半年受教颇多,单方面拜他为苏老师,他的风雅才情,风光霁月都是我匹之不及的,更多的还是他那份心系家国天下的情怀。苏先生生在四川眉山,而公认的第二故乡是杭州,今年赶逢春色渐深,我也前去杭州追念苏子瞻往日遗迹,可如今苏堤依旧横卧西湖,三潭映照月亮已近千载,却再也不见东坡泛舟西湖,提笔赋诗之景。苏杭在重文轻武的南宋便成了皇帝们声色犬马,酒池肉林的宝地,庙堂中人忘却了靖康之耻,不思收复山河,也不怪乎林升语出一句“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若说哪首诗是对西湖全景的最佳描写,自然不过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而最好的词当属柳永的《望海潮》,一句“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引得完颜亮率数十万大军出征伐宋,不过我喜爱的是那句“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尤其烟柳画桥一词让我想起在一副对子——烟锁池塘柳,剧《铁齿铜牙纪晓岚》中的苏卿怜以“炮堆镇海楼”相对,可是偏旁的金木水火土五行顺序不相匹,最终还是纪晓岚一句“炮镇海城楼”收尾,以为对的很工整了,可是看到现代一些带才子分分呈上自己所写,比如:板城烧锅酒,深圳铁板烧,铜沾烧杯壁,锈堵油烟机,还是觉得b站还是大佬多,我低头就是了(滑稽)。可苏卿怜不失为一个杭州才女,宋朝的才女若非如李清照文豪之后,也当属各青楼湖畔中的妓女,古来今往若无这些妓女,那些千古名曲也不会传承至今,纯有面容姿色没有才艺也无法在才子面前抚琴,绘画,歌舞,品茗。窑子里的要都是这种姿色,也不惊奇柳永褪去浮名后浅斟低唱,奉旨填词整日泡在青楼里,生前名妓谢玉英闭门谢客只侍奉他一人,死后东京满城名妓出殡,半城缟素,每年清明时节也相约拜祭,我也谈不上羡慕,只恨现在的才情女子将情字用在了他处吧。南宋一代才女侠女黄蓉,虽只存在金庸大师的作品里,她与射雕英雄郭靖的爱情名扬天下,可屡次对杨过和小龙女的师徒虐恋乱做指点,他爹桃花岛主黄药师一语道破——她自己嫁得如意郎君就不再念他人相思之苦,现今这般人也比比皆是,痴情是傻,念情是蠢的年代也将造物给予人类最美好的东西荼毒,记得很小的时候第一次看见为情字所累的赤练仙子李莫愁在烈火焚烧情花丛中道出那句“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我便陷入了沉思,想来下一次该对情一字下笔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