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反复思考拖了2个月才写完】最近的一个项目,对我有了新的启发。
目前大多数银行里面的系统基本上都是没有很好的应用到HCD(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除了client facing的项目,其他系统一概流程复杂,界面杂乱,用户体验很差,和很多市面上的产品简直差一个世纪。但是由于金融界本身牵扯到很多复杂的合规检查流程,没有更好的选择,所以很多银行都在用excel进行日常工作。我每天的工作就是帮助银行内部优化和设计新的金融系统,包括web端和移动端。
最近这个项目也是和风控有关。我很标准的进行了一系列用户访问之后,把系统做的非常简单和易操作,优化了很多功能。然后信心满满的和用户进行demo,滔滔不绝的表达新的系统如何的高效,如何的智能,包括数据库新的算法我也考虑进去了。就在我觉得可以直接一稿过的时候,用户淡淡地问了我一句:你知道为什么之前这样糟糕的系统我们还在一直用么?因为我们是风控体系,我们的工作本质就是要保证每一个交易和金融事件的风险受到控制,我们本身的工作就很风险,所以繁琐的填写表格反而会让我们感到自己本身的工作安全,你确实把系统优化的很简洁很漂亮,但是让我们很缺乏安全感,我现在生怕少填一个空造成监管系统的问题造成巨大损失。
真的,当时我心里就空白了一下。即使后来我给他解释了我们和后台engineer们已经把逻辑搞的和很好了不会出错,但我深深的被敲了一下脑袋。
随后我陷入了几天的沉思。
我作为用户体验设计师,我的天职就是让用户得到更好的体验,让他们在使用过程感到愉悦,我自以为用了很好的技术,自以为懂用户,自以为工作分析都到位了,真的没想到其实我反而让他们失去安全感了,我很惭愧和自责,为什么如此重要的细节我居然疏漏了。
我们真的懂用户吗?我们真的有站到用户的角度完全为他们考虑了吗?你自认为有用的涉及真的有用吗?数据显示表现出色就真的代表这是个好产品吗?
回头想想我在这行已经干了十多年了,跨领域的东西也做了不少,不但是我们设计,任何行业都是在不断的更新和精益求精,我觉得不管是工程师,架构,PM还是各个职务的互联网工作者,我们在追逐“更好,更酷,更智能”的时候,是否已经脱离了原本的初衷?喜欢逼逼人工智能,大数据,架构,这些花里胡哨的概念词到底对于用户来说有怎样的价值?我们是否应该更多的去阐述“理解,信任,支持,保障,善良,底线,方向?”
一个真正好的产品是真实的,朴实的,带给用户信任和依赖的产品。
一个设计师如果只会把“用户体验”挂嘴上,而不能每一个在踏踏实实的具体形容出来什么是真正的“用户体验”,那这个设计师是做不出来有深度的产品,或者说其实他根本不懂,只想通过一些别人不太懂的词语去遮掩自己实力的不足。
我也希望这个行业可以少一些华而不实的噱头,多一些踏实的努力。
我要感谢这个用户给我上了一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