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选择阅读的书是《人生十二法则》。
俗话说“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如果有一天我们和它们不期而遇了,除了屈服,是否还有其他办法改变现状呢?这本就是为走出人生的灰暗时刻而准备的。
本书作者是著名的心理学家乔丹•彼得森,被学生称为“能改变你人生”的人。他针对生活中可能遇到的种种不如意,给出了切实可行的十二条基本法则,让你痛苦无望的时候,能够自助,也能助人。
本书共分为三部分:首先,你怎样和自己相处,想成为怎样的人,过怎样的生活;其次,你如何与他人相处;最后,运用哪些法则,能让你更好地生活。受到伤害时,是一味忍让,还是勇敢说不。面对痛苦时,如何尽快走出来。发现问题时,是视而不见,还是努力解决问题。
01重新认识自己
今天,我们先学习第一条法则,重新定义认识自己。
学会与自己相处,首要的一点就是重新定义并认识自己。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得到各种各样的建议,有来自师长的,也有来自朋友和同事的。这些意见我们可以参考,但要想以后不容易后悔,就必须学会倾听自己的心声,独立作出决定。具体来说,就是要想清楚自己真正想要什么,需要付出什么代价、负起什么责任,还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到底。
在做任何重大决定前,你都可以运用这条法则想一想,自己真正想要什么。比如学业,就业,什么时候结婚生子等人生抉择时,这条法则都能帮助你厘清思路,作出更合适的选择。
02阅读感悟
之前,阅读的时候,我比较贪心,总想着多学一点知识,结果是让自己比较疲惫,无法轻松的学习与工作。
过了几天,或者一段时间,回顾起来,我发现能掌握的知识非常有限,高估了自己的记忆能力,低估了遗忘的速度。
于是,我决定,每天设置固定的阅读时间,目的明确,只阅读和记忆一个对我有启发,对生活有帮助的知识,只要我能坚持不懈,累计起来也会很有收获。
一般来说,成年人更有条件重新定义认识自己。因为我们不得不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但是我们也需要注意,成年人做事情,为了稳妥起见,容易随大流,在乎他人的评价。
当我学会了尊重自己,清楚自己真正想要什么,拒绝他人的好意,树立起边界感时,反而让我与周围人的关系更自在。也就是遵循了课题分离的原则,你怎么做是你自己的事情,别人怎么想是别人的事情。一个真正在乎你,关心你的人,是会支持你做自己的。
对于孩子来说也是如此,我们既然爱他们,就会鼓励他们自己做出选择与决定,让他们不必担心,父母是不是会不高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