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三十一岁。
这一年赶上了疫情,从二月份到三月份,在家线上办公,带领技术团队转战业务线,一边承载开发量一边承载业务活动策划。所有的人都以为赶上了一波电商车,找到了大厂,以为创业小公司有救了,老板搭进了毕生奋斗所得的房产,我则搭上了六个月的工资。大家奔的是美好的未来,看着每日飙升的业务销售额,我们遥想着未来的一片光明。但大家忽略了一个事实,我们真的有这样的实力吗?现有的组织架构合理吗?我们的风险承担能力怎样?
带着很多疑问,我们就这样上车了。最终的结果显而易见,这种投机取巧的野路子注定不能成为发家致富的可靠方式,最终惨败,不去败在竞标的路上,我们败在没有一个核心企业文化上。所有的人,打仗靠每个人自己的价值观。技术部以我为马首,但我的价值观和另外一位老板冲,理念不同必然要分家。可我却拿自己半年的收入去做了赌注,要知道我是一个养家的人,我这样盲目的躁动,其实是个非常不成熟的举动。我对钱没有概念,从来没有管过,我是家里收入的主要来源,但每个月发了工资就上交,生活费都是被老公发的,爱人愿意这样支持我的工作,实属难得了。两个月,几乎没有出门,外面的大形式也是越来越严重。我也从一开始的埋怨他春节不让我回娘家探亲,吐槽他怕死买那么多消毒液和口罩,看着他把客厅壁柜里填满口罩,我觉得可气又可笑。但慢慢的看着疫情形式各个区域在爆红,我才发现事态的严重。最先让我有真切体感的是,我们回不了园区办公,协同效率不可靠,公司没有营业额怎么活?我最担心的我的员工的工资怎么办?我已经尽我的能力为大家垫付了好多,我希望上层的压力在我这一层就被消化掉。下面的小员工都是兢兢业业的,他们按劳获取自己报酬是应得的。但我全然没顾虑到没有了我的收入,家庭能扛过去吗?看着很多出租车师傅愁家庭开销,我则像个没事儿人一样,仿佛此事与我无关。现在反思起来,我是对这个家庭关注太少了吧,一心都在我的工作上。其实,我是一个对家庭付出很不称职的女生。
后来工作上的结果也可以预想到了,如果仅仅这样,我或许没觉得人生有多苦,难得是后面。
飞机要起飞了,有命活着落地了,再续写后面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