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大事回顾 剖析中国精酿行业现状

大事回顾 剖析中国精酿行业现状

作者: Avari | 来源:发表于2016-07-20 16:37 被阅读199次

甲午年已然过去,中国精酿在过去这一年里朝气蓬勃。浮华背后,却不无隐忧。啤酒共和以点带面,为酒友解读中国精酿行业现状。展望新年,丢掉幻想,准备斗争。

Part I事件

事情从1月17日的《纽约时报》周六版的头版文章说起。这篇文章的题目叫做“China Embraces Craft Beers, and Brewing Giants Take Notice"。中国的酒人和酒友不免浮想联翩,弹冠相庆,一时间刷屏无数。适逢前段时间熊猫精酿获得天使投资人2000万的注资,啤博士就此断言《资本驱动下的战国时代已经到来》,乐观其成之余,适度表达了忧虑,描绘了前行的方向。

几家欢乐,就有几家愁。高岩高大师挺身而出,手撰《别把外媒当回事儿》,直抒胸臆,字里行间透露出几许无奈:很多业者师夷长技,却不为自强。中国精酿堪堪起步,自需虚心学习欧美。学则学矣,我们学习某人,不是为了变成这人,而是为了让自己变好;然而不分青红皂白地崇洋却是业界普遍心态。我们都知道齐白石说的“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可现实中往往任由别人的思想在自己头脑里跑马,有些商家索性甘为买办。

此事尚未平息,精酿啤酒文化的深耕者 Imbeer在27日的推送上再添一把火。周京生先生以一篇檄文《别他妈呼唤盛世》直指国内精酿圈眼下的浮躁现象:刚学会走,就想着跑;扯大旗,拉山头,吹牛皮,连蒙带骗。周先生文风激烈,言者无意,读者有心:有人唏嘘慨叹,有人不置可否,有人着急上火。小编心下惶恐,不免三省吾身;还好,我司目前为止还算脚踏实地。

Part II背景

先说下《纽约时报》的态度和立场。这份报纸的牛逼之处不必赘述,美国有三大最具影响的纸媒:《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华尔街日报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和《华盛顿邮报 Washington Post》。三家互有重叠,又各有所长。

从内容上说,《纽约时报》是综合性日报,新闻、时评无所不包;《华尔街日报》主要关注金融经济类新闻;《华盛顿邮报》则侧重政治和公共事务的报道分析,每天围着白宫、国会转。

从质量上说,《华尔街时报》水准更高、更客观,注意的是信息的传递,毕竟供金融资本参考实际,容不得虚饰夸大。《纽约时报》常常欲设立场,先揣测大众愿意看到什么内容再去编写内容,写作风格象写故事,故更受中产阶层欢迎、更能抓眼球。《华盛顿邮报》新闻质量平平,胜在深度调查的水准非常高(比如著名的“水门事件"调查)。

从倾向上说,《纽约时报》偏自由派,《华尔街日报》偏保守派,《华盛顿时报》则力求不偏不倚。

从读者角度来说,《华盛顿邮报》的读者是一群“自以为是国家管理者的人",《纽约时报》的读者是一群“自以为选出了国家管理者的人",而《华尔街日报》的读者才是真正的国家管理者和选出了国家管理者的人。粗糙点说,《华盛顿邮报》是给公务员看的,《华尔街日报》是给有钱的共和党阶层看的,而纽约时报是给傲慢的伪知识分子看的。

这样看来,的确不应该把《纽约时报》当回事儿。风起青萍之末,事情真的如此么?

Part III解读

说回《纽约时报》17日的文章。咱们国人看文章惯于只看标题,甚至标题也只看一半,内容是没工夫细读的(小编也有这个毛病)。不过,我司既然从事精酿文化,自然有责任和义务为大家“解读"文章,也顺便“解毒"。任务艰巨,幸好小编接受的是纯正的社会主义教育,曾担任过语文课代表,对分析文章思想和概括段落大意这类小学级别的技巧谙熟于心。

先说标题。通篇原文读下来,不由生叹,酒花儿的编辑把标题翻译为“中国拥抱精酿啤酒,酿酒巨头留意变革",着实抱着相当的善意。这个译法在字面上毫无问题,却容易错失焦点;大家乍一看到“China Embraces Craft Beers"就只顾着欢欣鼓舞,没留神后边跟着的“Brewing Giants Take Notice",才是重心所在。小编恨不能把标题译成“中国市场拥抱精酿,酒业巨头见猎心喜",虽有些过,却符合文章的基调。

实际上,《纽约时报》的网站同步登了这文章,有官方的中译文,名字更直白:《进口高端啤酒在华走红,啤酒巨头瞄准新商机》。压根儿就没提精酿的事儿,更别提中国精酿了。别着急,文章内容更赤裸裸,咱们一点点过:

文章开门见山,借着小辫儿的口说,中国人口袋里钱多了,年轻人向往更好的啤酒、更好的生活。口说无凭,证据就是小辫儿自己经营的牛啤堂,专卖国内外精酿,那是一年更比一年强,特别点明还有中国人花了2700块买了一瓶Brewmeister的Snake Venom (世界最烈啤酒,度数67.5%)。紧跟着便立论,中国消费者正从国产工业啤酒迅速转向国内外精酿啤酒。什么意思呢?人傻、钱多、速来!

接下来是文章中段,暴露主旨的部分:以比利时的百威英博 (Anheuser-Busch InBev) 和英国的萨博米勒 (SABMiller) 这个特大啤酒托拉斯在华商业策略为例,叙说如何逐鹿中国市场。

补充些背景知识。合并前的两家企业分别占据世界第一、第二的分销渠道,百威英博主营欧亚和拉丁美洲北部市场,南非米勒则致力于南美洲和非洲。作为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国际啤酒巨头,二者曾各自在华攻城拔寨,战绩不俗。

南非米勒在华奉行三不政策,不控股、不经营、不生产自己的品牌,最大手笔是持有的华润雪花这个中国市场第一品牌49%的股份。作为一家英国企业,这个做法符合老牌帝国的一贯作风,借鸡生蛋,闷声发大财。百威英博则四处收购大小品牌,尽可能多地占据分销渠道。以下是英博收购地方品牌,大家看下有哪些湮没不见的地方国企牌子:哈啤、雪津、双鹿、金龙泉、KK、红石梁、白沙、金陵、三泰、松花江、佳凤、吾得万、国光、唐山、冰川、紫竹林、普陀山、大雪、大棒、小棒、最麒麟、维雪、阳光麦场、鸡公山等。

2008年以来,国际经济大气候黯淡,欧美精酿啤酒如火如荼,工业啤酒市场缩水;与此同时,中国中产阶层初具雏形,对高品质啤酒的需求水涨船高,开始涉足精酿。在这种背景下,百威英博收购了南非米勒,合并后控制了世界1/3的啤酒生产及分销渠道。

通俗地讲:两个大佬卖酒为生,江湖上各有一大摊势力范围,因为长期售卖低价工业品,渐渐地老客人口味挑剔,不买账了。糟糕的是,冬天又到了,大佬们于是抱团取暖。刚好中国的暴发户们也开始有追求了,于是准备在华大干一场。用文章的话说:It's an escape route from maturity in the west! (这是逃离西方成熟市场的一条出路!)

怎么干呢,巨头把赌注押在“高端产品"上,因为“The high-end varieties can fatten a company's bottom line(高端产品可以提升企业利润)"。文章举了京A的例子,这家小型精酿在北京搞得有声有色。作者采访了一位顾客,该海龟精英表示不差钱,关键酒要好!

那么问题来了,对中国市场而言,什么是“高端产品" ?酒好不好无所谓,反正这帮村炮儿也不懂,关键在于提升逼格!怎么提升逼格呢?这就好像点读机一样简单,So easy!国人对西方有种莫名的美好想象,脑子自带美颜相机,西方的生活方式本身就是卖点。具体办法如下:首先要敢吹,历史两百年打底,什么贵族庄园,转弯抹角的关系但凡有就都套上;电视广告必须高贵冷艳,找一英国管家,燕尾服白手套,小提琴曲悠扬;产品包装讲究个高颜值,玻璃瓶换铝瓶,什么金箔银纸全裹上。这还不够,找群嫩模,前凸后翘那种,紧身裙大长腿,流连于各酒吧,见土豪就往上贴。据说中国人以前没经过这些,绝逼蒙圈,年轻人就认这个。

当然,文章用词没那么刻薄,但大体上就那么个意思,其居高临下溢于言表。起承转合,文章末尾照旧放上一个实例:在豪车专卖店对门脸儿的一家进口啤酒专卖酒吧里,一位三十岁的未婚城市女青年选了单价50元的啤酒,明言拒绝雪花之类的低端酒,表示自从喝了好酒,肚子也不胀了,头也不疼了,还找到了男朋友,xing福指数一口气提高五个点,一瓶抵过去五瓶,姐喝的不是酒,是生活方式……

这酒吧内销量最高的依次是:福佳(Hoegaarden)、科罗娜和百威金樽,均价15元,售价差不多十倍于雪花大瓶装。虽然,不管雪花、科罗娜还是莱福(Leffe),都是脱胎于百威英博的工业流水线产品……

Part IV真相

如果您有足够的耐心读到此处,还为文章而感到兴奋么?

自始至终《纽约时报》没为中国精酿说过一句话。相反,作者站在欧美厂商和投资者的角度,告诉他们在如何在中国市场抢钱。合并后的百威英博如此庞大,手握巨额资本,在中国把持着啤酒的经销渠道。资本无处不在,消费者需要什么,就给你造什么!你要便宜,我有雪花、哈啤等工业拉格;你要好酒,我有福佳、莱福等伪精酿;你想买真正的精酿?不好意思,任何酒想进入分销市场,得经过爷的同意。至于中国精酿?那得先让步于欧美产品。

那位说了,没事儿,咱有马云家,上头精酿应有尽有!问题是,如果不能在大超商和便利店铺货,精酿永远是一小群人的自娱自乐。你忧国忧民,想着培育民众的口味,创造多元啤酒文化,营造中国精酿的土壤。然而除去专注酿好酒,你得先活下来;要想做善事,手中先有钱。还没等到指点江山,你已经被资本碾压了。

这位说了,帝国主义亡我之心未死!那喝咱中国酒厂的啤酒好了,甭管好赖,肥水不留外人田!In Your Dream! 连华润这浓眉大眼的家伙都跟资本合流了,你逃无可逃,除非你不喝啤酒。

那边国际资本闻风而至、攻城拔寨,这边咱们精酿圈自己先乱起来。如周京生先生所言,精酿市场初现端倪,老炮儿们刚从苟延残喘中缓过气来,中小老板们一哄而上,甭管懂不懂,先忽悠到钱再说。其实这种乱象本是市场走向成长的必经阶段,混乱、平衡,再混乱、再平衡;假如没有资本的压力,每次混乱之后都会走向健康和有序。问题是,资本会让你有喘息的时间么?

Part V怎么办?

现在的中国啤酒产业,仿佛解放前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国产大厂军阀混战,互相绞杀;国外资本以各种形式吞噬地盘。次贷危机还在延烧,资本总得找个出路,中国市场就变成了蓄水池,可以想见,2016年,还会有资本持续不断地注入。

那就没辙了?当然不!只说问题,不说举措,这不是啤酒共和的态度。

大海航行靠舵手

精酿天生是自由的和多元的,本应百花齐放。但在国内外资本的夹缝中,弱势的本土精酿产业要想谋一条出路,就不能迷信市场的自动平衡;看得见的手,要好过看不见的手。精酿圈子必须团结起来,竖起一杆大旗,也就是啤博士所建言的充分发挥精酿协会的带头作用。

以美国市场为例:在其业已落后的传统产业上,资金扶持,允许兼并,确保垄断地位(石油、汽车业),以便与国外厂家竞争;而在其全球领先行业上,动用反垄断法,拆分巨头,确保市场活力(电子技术、信息技术)。

平日里自管保持个性,遇事则抱团一致对外。船小好掉头,船大抗风浪。

农村包围城市

欧美精酿的崛起,除去深厚的啤酒文化和传统外,跟战后婴儿潮一代人有着千丝万缕地关联。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时代,这帮人登上历史舞台,开始折腾:嬉皮反主流,学生反资本。大工业产出的拉格无疑是众矢之的。这帮孩子步入成年成为标准中产阶级后,精酿的魂已经在一代人身上铸就,势必流传下去。

中国精酿的状况完全不同,从一出生便是中产阶层的趣味。九十年代先富起来的那群人的生活追求不脱农业社会的惯性,他们不是精酿的消费者。二十世纪初,当广大人民群众还在为温饱而奋斗之际,城市已有一部分人群悄然步入中产。中产的特点是比上不足、比下无余,既没有太多的流动资金,又缺少土地等不动产;只能在道德评价和生活格调上自命不凡。所以中产最重标签:他们关心环境、热爱公益、追求小确幸、居高临下做道德评价;他们小众,却无往不在主流当中。

这批人群是现下消费精酿啤酒的主力,中国精酿可以靠他们打开局面,但是要想站稳脚跟,就不能把希望完全寄托于他们身上。要立下“为人民酿酒"的长远目标,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酒友,不然就是把主力消费群体拱手让给大厂和国际资本。要将目光从几个大城市望出去,不遗余力地扶持二、三、四线的精酿酒吧和精酿小厂。遍地开花,星火燎原。

持久战

各厂牌好好酿酒,各老炮儿好好利用自身的影响力,寻求官方政策的扶持和法规的健全。路漫漫其修远,不要幻想一蹴而就。暂时的妥协不必委屈,微小的进步也是进步。今天的后退,是为了明天的前进。一个不成熟男人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英勇地死去,一个成熟男人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卑贱的活着。

精酿协会要设立标准,帮助大家做好行业自律;管不好自己,就只会落人口实。中国精酿还很脆弱,一点错误就可能造成整个产业的重大挫折。所以中国精酿得充分重视从属本行业的自媒体建设,必须得有自己说话的声音,不能任由主流媒体的涂抹塑造。

尽管媒体都声称自己追求公正和真相,但谁不知道在权力和资本的运作下,倾向早定。这方面早有前车之鉴:三鹿奶粉事发之后,各媒体配合境外资本对中国奶业追剿,摧枯拉朽、势不可当。国人对国产奶业信心丧尽,至今仍疑虑重重;每每到海外抢购奶粉,催生了很多社会矛盾。三鹿奶粉自身问题固然恶劣,然而罪不至中国奶业;媒体一经资本加持,威力无匹。


活动:

8 Wired Hoppy Berliner 免费送!

相关文章

  • 大事回顾 剖析中国精酿行业现状

    甲午年已然过去,中国精酿在过去这一年里朝气蓬勃。浮华背后,却不无隐忧。啤酒共和以点带面,为酒友解读中国精酿行业现状...

  • #100件事挑战#︱精酿 VOL.1:开始了解修道院啤酒的前世今

    在阳朔期间突然兴起了学习精酿的念头,想学学精酿的历史,比利时精酿和德国精酿的区别,中国精酿的来龙去脉,在家自制手工...

  • CBCE 2020上海国际精酿啤酒会议暨展览会

    2019年5月17日,一年一度的精酿行业盛会,中国国际精酿啤酒会议暨展览会落下帷幕。在主办单位的精心筹备下,在业内...

  • 2018白啤流行趋势

    2018白啤流行趋势 中国精酿白啤市场发展是否有前景: 精酿白啤与普通啤酒有的区别是: 精酿白啤与普通啤酒的酿酒原...

  • 精酿啤酒的流水席

    精酿啤酒的称呼日见报道,不仅仅在中国,同一时期也在整个亚洲全面开花。日本精酿啤酒进入台湾,台湾精酿啤酒进入大陆,然...

  • 作为精酿爱好者,你怎可不知中国精酿啤酒史?

    01 「杰克酒窝」 中国精酿啤酒行业最早的从业雏形 从 2007 年开始,在以做买卖”牛逼哄哄“著称的上海老区肇州...

  • 精酿生活

    精酿,精酿,精酿!大爱! 图片都是自己或者朋友拍的,请不要引用>_< 从接触精酿到真正喜欢上精酿,也已经三个年头了...

  • 进行精酿这个行业已经过了两年时间了,回首两年来的创业历程酸甜苦辣顿时涌上心头,很多人问我做精酿这个行业到底好不好,...

  • 我们比你更爱精酿

    要说爱喝精酿啤酒的人是最爱精酿的,NO,最爱精酿的是我们。 精酿啤酒(Craft Beer)是今天的主角,或者称为...

  • 专题采访 | 美国啤酒酿造商协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精酿啤酒的革命

    近期公布了一份美国精酿啤酒的行业数据,从数据看精酿啤酒继续爆发性增长。截至2017年第一季度,美国精酿酒厂的数量突...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大事回顾 剖析中国精酿行业现状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divj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