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完郑清文的《春雨》,合上书本,安民抱着孩子在雨中爬山的画面仍在我的心头萦绕,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故事讲述的是我在一个雨天爬山时,遇到了旧家的邻居安民,引起了关于安民和阿贞的故事的回忆。
安民是一个孤儿,他和阿贞结了婚,是入赘到阿贞家的。阿贞的父亲对安民非常满意,既老实又能干。阿珍家开了一个杂货店,而阿真又是家里的独生女。安民入赘过来,每天管理杂货,店负责送货以及其他的一些事情,杂货店生意也不错。他们两个下了班以后会一起去吃小吃,日子过得还算安稳。但问题是过了好几年也没有孩子,这是他们一直非常苦恼的事情。
一开始他们以为是阿珍的问题,于是安民跟一个发廊的小姐发生了关系,而他的想法很简单,觉得这样可以有一个自己的孩子,可是阿珍不愿意,他把安民赶走了,过了一段时间,安民却又回来了。
阿贞后来去了南方的一个城市,回来之后阿贞就怀孕了,可这次怀孕不是很顺利,没过多长时间阿珍就流产了,而且她的身体非常虚弱。不久阿珍就去世了。
作者从旧家搬走,也不知道他们的事情了,直到今天在这个下雨天里遇到了安民,他怀里还抱着一个婴儿。跟安民聊天才知道,阿贞流产后很快就去世了,安民后来领养了一个孩子,现在已经20岁要去参军了,所以他今年又领养了现在怀里抱着的这个孩子。今天是阿珍的忌日,所以他们要上山去给阿珍上坟。
故事里讲述了台湾的那些传统思想,一些入赘的习俗,以及大家对孩子传宗接代的一种信仰。
而安民的一些话让我非常感动,他说阿珍在临死前说:不一定自己生的才是自己的孩子。确实,安民也是一个孤儿,他根本不知道他是谁的孩子,但是他们孤儿院的院长就是他的父亲。
他说:以前我们都太重视自己亲生的才是自己的孩子。人的生命不是一碗水,也不是一条水沟。
或许就像作者说的那样,生命是应该用更大的观点去看吧,生命应该是属于全人类的一条大河。而安民从一个一心想要一个自己的孩子,到去领养孩子,还说出那样的话。他这样的改变不知道是什么促成的,我想这也是需要有很大力量的,或许是阿珍用生命换来的,而他们两个,都付出了非常辛苦的努力。
或许,这就是生命的力量吧,那种传承的意义,让我们不是紧紧的盯着自己的那一方小天地,而是看向更远的将来。生命的意义并不在于自己独有的享受,而是生命所给予自己的那种向上的力量。
生命的过程,更多的是让我们去感受,在生命的延续中感受生命的力量,让我们有了一种生的欲望和生存下去的勇气。即使不是自己亲生的孩子,但是却能够在养育生命的过程中,参与一个生命的成长,倾注进去了爱心和努力,也会同样得到应有的回报和力量,这也许就是生命给予我们的礼物。
故事的最后雨还在不停的下着,可是安民依然抱着婴儿往山上爬,去祭奠阿贞。或许在他的心里,阿珍给予他的力量和勇气,才是他一直要养育孩子动力,也是他生命的寄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