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读书甚无目的,看见哥哥姐姐坐在桌子上学习,也想坐过去,总是被他们嫌弃碍事,于是自己到处捡字,然后去问他们这个字读什么。等到自己把字认得差不多了,就钻进了书里去寻找乐趣。
记得小学阶段已经看了《红楼梦》《封神榜》《聊斋志异》《福尔摩斯探案集》,那个时候虽然只是看热闹,但是不知不觉中,这些书已经影响深远,甚至参与塑造了我的灵魂。
在《福尔摩斯探案集》里有个故事,一个医生想要害死老婆,就给她吃一种慢性毒药,人不知鬼不觉地杀死了她。我看完受到深深震撼,对医生无比恐惧。长大后到了谈恋爱的年纪,对医生这个职业就屏蔽了,坚决不找医生。
这不就是一本书对一个孩子的影响吗?
到了少年阶段,书读得多了,懂得的事情也多了。那个时候,我的书扉页上是自己题的字:“知识改变命运”。
想要改变什么样的命运呢?大概是知道读书好了以后可以上大学,可以去大城市,可以去外面看世界吧。
那个时候课外读很多期刊杂志,有《中学生阅读》这样跟学习有关的,也有《收获》《港台文学》《诗刊》这样的纯文学杂志。父母从不干涉我看什么书,都是自己拿着零花钱去报亭买。
现在想来这是一种自由的幸福了,如今的孩子父母都是知识分子,会帮孩子选书,其实也是剥夺了孩子思想的自由啊。
等到20多岁,变成了爱美的女孩子。但是因为书的影响,相信“腹有诗书气自华”。也学着往脸上涂化妆品,涂口红,终究是不擅长。倒是被人夸“气质好”的时候得意洋洋,更加相信书本能改变容颜。
那时读的三毛,席慕蓉,琼瑶,梁凤仪,如今会有人评价说“浅薄”,但是她们也着实影响了我太多。不说恋爱指南,单说理想,“将来要当个兼职作家”这个理想就是梁凤仪给奠定的。至于她的作品内容,如今是真的忘记了,但是记得这个人,工作忙碌,经常在飞机上写作,我把她当成了偶像。
及至如今,中年已至。我依然在读书,如今读书是为了什么?
《高效能阅读》的作者,日本的原尻淳一说:“读书是为了著书立说。”
豁然开朗。
他的话仿佛是一道光,透过层层迷雾照射在我手中的书页上。
“输入是为了输出,读书是为了写作。”
自从开始写作,越写越知道自己知识储备的缺乏。《好中文》写作课的老师开出的书单,竟然没有看过一本。从来没有看过小说写作技巧的书,上来就敢下笔,除非是天才,否则只可能写出垃圾。
2017年,我读了多少本书了?应该是过去很多年读的书的总和。这个时候的我,求知若渴。需要补充的养料太多,只恨时光太匆匆。
我想等到老年的时候,再看书,一定不是为了著书立说,大概会回归到无忧无虑的童年,看一本书,只是因为喜欢,有兴趣。
读书,也犹如人生的几个阶段: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到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最后回到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人生路,还要继续走;书,还要继续读。
书中自有黄金屋,
书中自有颜如玉。
网友评论